更新时间:2025-04-28 10:47:05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
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高层次著作”中文书系编委会
前言
原始文献
我怎样写“铁道游击队”的
再版的一点说明
漫谈拙作话当年
《铁道游击队》创作经过
一 英模会上采访
二 到铁道游击队去
三 和英雄人物在一起
四 抢救徐广田
五 芳林嫂对我的救助
充满战火气氛的创作道路
王元化谈《铁道游击队》的出版
1954年《铁道游击队》内部讨论会
一 第一次讨论会
二 第二次讨论会
苦难使我的生命倍感光辉
我与知侠历尽艰辛终结伉俪
他走了,我的生命之船的桅杆折了
接过他的笔,向生命的最高点攀登
刘知侠手稿拾遗
刘知侠同志逝世
怀念良师益友知侠同志
我是怎样改编和演唱“铁道游击队”的
改编的动机和过程
继承传统的表现手法
向生活学习
忆三十八年前的一首歌
《铁道游击队》:激情燃烧的不老传奇
电影《铁道游击队》诞生始末
一
二
三
四
《铁道游击队》:让战斗片真正“动”起来
我画《铁道游击队》
红色舞剧《铁道游击队》
故事梗概
咬定“青山”不放松
每个人都像一名铁道游击队队员
研究文献
刘知侠散论
钢刀插在敌胸膛
是“乌合之众”,还是人民军队
是“流寇主义”,还是抗日游击战
是“丑化”,还是歌颂人民群众
从《新儿女英雄传》到《铁道游击队》
一 战争文化观照下的红色英雄小说
二 从历史走向未来:革命英雄传奇与战争文化心理的契合
艺术拯救历史的经典范本
1.关于“部队情况”的史料质疑
2.关于“一打洋行”的史料质疑
3.关于“二打洋行”的史料质疑
4.关于“智打票车”的史料质疑
5.关于“巧截布车”的史料质疑
6.关于“日军受降”的史料质疑
论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的美学贡献和艺术启示
侠义情感与民间文化的革命转化
一 《铁道游击队》的各种版本与改编样式
二 《铁道游击队》的版本修改
三 《铁道游击队》的艺术改编
《铁道游击队》的“徐广田难题”
别具神韵 各有千秋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从《铁道游击队》的翻拍看抗战题材电影的现代化
红色经典的与时俱进
英雄形象的艺术强化与革命符号的媒介传播
一 《铁道游击队》的京剧改编
二 《铁道游击队》的曲艺改编
舞剧《铁道游击队》艺术表现评析
一 鲜明的红色主题
二 浓郁的民族风格
三 巧妙的道具运用
四 完美的舞段设计
五 经典的背景音乐
结语
凝重的历史镜像
史料钩沉
铁道游击队的战斗历程
奉命出山
一打洋行
飞车搞枪支
义合炭场
正式任命
教育整顿
炭场被抄
打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