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
昝涛更新时间:2022-06-10 14:25:37
最新章节:参考书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全书从历史的视角切入,先是回顾了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和奥斯曼—土耳其文明给当代中东留下的遗产,然后从不同角度观察中东五个大国的现状:伊朗,在经历了“伊斯兰革命”之后,仍在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拉扯下动荡不断;伊拉克,经过被美国主导的重建,前途依旧不甚明朗;埃及,经历了两次革命的冲击,竟又回到了军人主政的原点;叙利亚,在各大国的干预下,胶着了十年的内战还是看不到尽头;土耳其,在埃尔多安和正发党的长期执政下,开始怀抱着“新奥斯曼主义”去追逐自己的“大国梦”。除了国别的视角,昝涛老师更是从现代化、全球史、地缘政治和能源政治等多重角度,观察近几十年来,尤其是“阿拉伯之春”爆发以后中东整体上的新变化。如今,随着IS的衰亡,自西方崛起以来便困扰着伊斯兰世界的问题——既要现代化,又不想失去伊斯兰色彩——重新成为中东各国的主要议题。“后IS时代”的中东将走向何方?是否会继续动荡下去?我们也许可以从昝涛老师为我们梳理的脉络中找到答案。
品牌:中信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5-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参考书目
- 结语 从世界历史看“后IS时代”的中东
- 第十五章 全球化与中东的冲突
- 第十四章 欧洲的中东移民问题
- 第十三章 极端主义的政治—社会维度
- 第四部分 全球化、极端主义与世界秩序
- 附言 所谓的“新奥斯曼主义”
- 第十二章 土耳其“向东看”?
- 第十一章 圣索菲亚:历史记忆与现实政治
- 第十章 “大历史”视野下的土耳其军人政变
昝涛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漫漫朝天路:明末朝鲜使臣海路使行研究(莱州卷)
本书为《漫漫朝天路——明末朝鲜使臣海路使行研究(登州卷)》的续篇,在整体爬梳近三十种明末朝鲜使臣海路使行文献的基础之上,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文献考证、田野调查、采访各地文史研究者和普通民众等多种手段,重构了明末朝鲜使臣的使行路径(山东莱州府段),较为全面、如实地再现了明末朝鲜使臣视域中的中国文化空间。政治21.6万字 - 会员
区域国别学文摘(2023年卷·创刊号)
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亦越来越密切,对外部世界的深入了解也越来越迫切。区域国别研究作为一个新兴学术领域在国内迅速成长。2022年,区域国别学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是大国之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撑之学。2022年9月,聊城大学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为推动该学科建设,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秘书处、聊城大学联合创办《区域国别学文摘》。文摘收录了2022年政治46.5万字 - 会员
中国西部周边地区“丝路天然伙伴关系”研究报告
本书从丝路地缘环境切入,对丝路绿洲地带、丝路草原地带、丝路海陆交会地带等三个不同区域展开深入研究,旨在梳理丝路不同地带的商路或古道、驿站或古都等的地缘环境变迁的内涵、方式,分析丝路不同地带间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的规律、特征,以及廓清中国西部周边地区间在辟路交往、靠路发展、借路繁荣的文明成长中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经验与教训等,为建设中国西部周边地区“丝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历史依据与现实基础。政治14.8万字 - 会员
新中东秩序构建与中国对中东战略
当前中东正处于新旧秩序转换之中,其持续时间长短、前行方向皆是未定之数,而这一转换必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其实质是权力的调整与再分配。在这一调整过程中,美国、俄罗斯、欧盟、印度、日本等域外大国或组织以及土耳其、伊朗、沙特、以色列、埃及等域内大国,各自将扮演何种角色?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将在新中东秩序构建中发挥何种作用,如何参与中东事务的解决?未来的新中东秩序又将是什么样的面貌?本书精辟分析了中东秩序政治20.9万字 - 会员
中国对外关系(1978~2018)
本书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科学展望。中国为何能够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最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把握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大方向。就对外关系而言,则是紧紧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书中作者都是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界相关领域内的一流专家学者,他们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深政治25.7万字 - 会员
非洲农业的转型发展与南南合作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非洲农业的最新发展与内生动力”,从大陆内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外来援助、投资与商贸合作分析以及不同层面的创新实践进行研究;第二部分为“新兴市场国家对非农业南南合作”,主要讲述了巴西在安哥拉、莫桑比克和马拉维进行农业合作的不同情况;第三部分为“中国对非洲农业合作的新型实践”,中国对非农业合作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末完全不求经济回报的单纯援助,援建大型农场,到目前的援助、贸易政治23.9万字 - 会员
冷战后德国与中东欧的关系
德国与中东欧国家同属中欧地区,在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德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千丝万缕,层层交错。冷战后,在全球化潮流的裹挟下,地缘因素变得十分活跃。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曲折,也使得欧盟的中东欧新成员对其邻国德国抱以更多外交和发展期许。本书不仅从历史、地缘和文化角度对“中欧”概念做了追溯和分析,而且深入探讨了冷战后德国与维谢格拉德四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波罗的海三国共九个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政治31.5万字 - 会员
省级外事工作的现代化探究
本书以中国地方外事发展的客观需求为现实起点,结合地方政府的内生经验、央地关系与国际关系的外部视野,阐释了对外系统中地方对中央的独特价值。本书通过建构一种一般性概念框架以解释中国省级政府如何在外交场域中留下自身的“地方印痕”。借助结构性资本与施动性资本两个维度,本书分析了省级政府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属性。此外,基于对不同省份外事工作的差异性考察,本书发展了基于中国背景的比较平行外交理论。最后,本书论述了政治16.5万字 道义现实主义:争论与批判
道义现实主义是由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提出的国际关系理论,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相结合,把关注点放在决策者层面,以大国的“领导”(包括国际领导、政治领导、领导力等)为核心变量解释国际格局、国际规范和国际秩序的变化,挑战了传统现实主义对物质力量的过度强调。本书针对《大国领导力》出版后中外国际关系理论界有关道义现实主义的讨论,专门邀请了八位国内外学者,围绕该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国际领导”展开政治18.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