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百年文学经典桥梁书(套装共8册)
鲁迅等著 陈曦等绘更新时间:2022-12-29 12:33:43
最新章节:忆儿时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中国百年文学经典桥梁书(全8册)》是一部兼具经典文学与中国原创图画的杰作。本套书选取了中国近现代九位文学大师的作品共21篇,包括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风筝》;近代文学家、散文家、学者朱自清先生的《春》《匆匆》《荷塘月色》《背影》;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众位大师的传世名篇。
品牌:紫图
上架时间:2018-11-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紫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中国百年文学经典桥梁书(套装共8册)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鲁迅等著 陈曦等绘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论人生(读典季羡林·轻收藏书系03)
《大家经典轻收藏系列·季羡林系列书》包括四个分册,主题分别为养猫记远行记论人生论读书与写作,选取对应主题之下季羡林老先生的经典散文篇目,集结成册。养猫记收录了季老关于养猫以及描写其他动物、植物等的文章,呈现季老与动物互动,以及季老眼中万物有灵皆可入笔的生活情趣。远行记收录进了季老在国内旅游文化胜地以及欧亚国家旅游的记录文字,跟随季老脚步,呈现不同地域的自然与人文风情。论人生收录季老关于人生主题的经文学9.1万字 - 会员
淡品人生
梁实秋学贯中西,一生笔耕不辍,尤以散文创作享誉中外。无论柴米油盐,抑或风花雪月,皆出胸臆,自然流露,文笔清雅简洁,含哲理而蕴幽默。《淡品人生》一书遴选其作品《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雅舍随笔》《雅舍遗珠》的作品集中的经典名篇,重新编排,全面反映梁实秋散文的突出风格,展现其机智闪烁、谐趣横生、文白相济的文字风格,表现其笑对人生、享受生活、自娱自乐的生活哲理。文学13.7万字 - 会员
人生如逆旅
本书精选汪曾祺最为人所知的经典散文,合集而成,文内涉及“记人事、赏人间风物、书怀人生,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等不同的主题,文笔从容畅达,创作风格悠远空明,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描述出一种淡泊超然的人生态度,他的散文流动着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真诚。本书将汪曾祺先生对于生活的赞美、细微的观察、童年的记忆、人物的怀念等用平实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传达出十分动人的情感。文学16.8万字 - 会员
忆着烟村旧风景
《忆着烟村旧风景》采用回忆的方式,以作者的童年、少年、耄耋三个时期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向读者讲述了作者藏在心底、不为人知的百年乡情。文学12.4万字 - 会员
月下清荷檐下猫
荷香清幽,雪猫扑影,生活闲趣,季羡林先生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悟出了诗意,他用朴素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大千世界中令人欢喜、令人沉思的点点滴滴。文学8.5万字 - 会员
人间悲喜
《人间悲喜》是梁晓声的散文精选集,也是先生七十多年人生智慧的总结和心灵独白。日子总在一剪清风里浅吟低唱,生命常在一缕清欢中淡定从容。忽然觉得,人生一世,似乎过客和归人都是同一个角色,苦也罢,喜也罢,生命的真谛就是简单素淡且知足快乐的活着,人生的意义就是真诚深情且温柔情趣的过着,无论怎样,都要尽力成为时光的有情人,生活的有心人,远方的有梦人,顺乎四时,温润情怀,随遇而安,且行且惜,既快乐自己,亦愉悦文学12.4万字 - 会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知名文学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有两位伟大的人物,一位是拿破仑,一位是海伦·凯勒。”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身体障碍,考入哈佛大学拉务克利夫学院,成为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哑人;还通过自己的努力,终生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获得了代表美国公民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她一生与疾病做斗争、最终成功的传奇经历,以及她那永不言输、执著奋进的光辉人生,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海伦不仅用自己文学13.7万字 - 会员
养猫记(读典季羡林·轻收藏书系01)
《养猫记》一书收入了季羡林写动物、植物以及雨雾自然现象等的散文,其中包含名篇《夹竹桃》《马缨花》《清塘荷韵》等。通过季老生动的笔触,可以看到季老与爱猫之间互动的细节,季老在家中老狗身上所赋予的对母亲的深情与怀念,更可见丝瓜、荷花等所蕴含的奇妙且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季老笔下万物皆有灵,皆可入怀和入笔的细腻情怀。文学6.5万字 - 会员
读书与写作(读典季羡林·轻收藏书系02)
《读书与写作》收入了季羡林关于读书、写作两个话题的经典文章,读书篇部分通过季老对开卷有益的阐述,对丢书之深恶痛疾,对精华与糟粕之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析,体现季老对书的偏爱之情以及对阅读的推崇。写作篇部分则收录了季老关于写作的独特见地,包括文章的题目、结构、风格等,其对散文写作的阐述,尤其值得借鉴与参考。文学6.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