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文学新讲
钱理群编著更新时间:2023-11-24 14:26:12
最新章节:文后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打开现代中国的一种方式,是打开现代文学。作为“钱理群现代文学课”系列,这一本《中国现代文学新讲》,实质上就是一部“钱理群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它以“现代文学三十年”发展脉络为基本框架,精选45位作家、60多篇作品,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回到文学阅读、文学教育与文学史研究的起点与原点,回归文学本身——无论“新编”还是“新讲”,“新”就新在“以作家、作品为中心”。一个基本事实:文学史的大厦,主要是靠作家,特别是大作家、经典作家支撑的;而作家的主要价值体现,就是他的作品文本。离开了作家、作品这两个基本要素,就谈不上文学史。从1910年代《新青年》杂志诞生,现代文学三十年,历经启蒙、建构、纵深发展,薪火不息,既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也有周作人、朱自清、沈从文、冯至、萧红、张爱玲、艾青、赵树理、丁玲、钱锺书、废名、穆旦、汪曾祺……整个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现代中国人的心灵史,是现代作家作为现代中国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向作出内心反应和审美反应的历史。研究问题,输入学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主要作者、“大文学史”理念的倡导者与实践者、资深中国现代文学史家——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这一本《新讲》是他的第100部著作,80多岁写于养老院,也是钱理群文学史著述系列的“收官之作”。他说,依然只具有“有缺憾的价值”。他还说,教育没有文学,人的生命中没有文学,就失了“魂”,会导致民族的精神危机。
上架时间:2023-05-01 00:00:00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中国现代文学新讲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钱理群编著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倭寇”与日本的“倭寇文学”:中日视差与文史互化
“倭寇文学”是将明代“倭寇”这一历史事件加以文学书写的独特题材类型,在中日两国文学中皆颇具规模。而两国作家所持完全不同的立场和视角,决定了两国“倭寇文学”全然不同的观照与描写,由此形成了“中日视差”。本书通过分析两国的“倭寇文学”,在历史真相与文学想象之间,在史料记载与历史注解之间,在国别与区域之间,深入考察其中存在的差异乃至错位,从而有助于具体而又深刻地认识日本民族的历史观念与文化心理。文学23.5万字 - 会员
陕西新时期文学访谈及研究
本书选择1979年至2019年间,陕西新时期文学的四个话题,即“笔耕文学组”的活动始末、“陕军东征”现象发生的过程及其意义,“博士直谏”的起因及其曲折、陕西民间文学社团与刊物的兴起,通过采访作家陈忠实、贾平凹、京夫、高建群、冯积岐、红柯、吴克敬及评论家刘建军、畅广元、费秉勋、肖云儒、李星、李国平、邢小利等,试图从历史事件当事人的口述、档案资料印证与研究者客观审视的三维视角构建一种新型文学史的描述样文学19万字 - 会员
民国安徽文学史论
安徽自古为中华文学大省,时至民国,因天时、地利、人文诸原因,更加成就斐然。本书突破以往“现代文学史”在时间、内容上的局限,重点关注新旧文学转型期的安徽文学风貌,论述了皖籍南社成员文学成就、清末民初皖籍才媛文学风采、五四绩溪作家群的形成、民国皖籍军事将领的文学著述、民国皖人通俗文学、皖籍文学译者群等问题,力求从一个个特定角度展示民国安徽文学风貌,提请读者关注在以往各类文学史上无人予以系统阐述的文学现文学21.3万字 - 会员
明清江西诗学与文论
明清江西人读“四书五经”很用功,但他们在文学创作上成就并不高,甚至思想有点迂腐。明代江西诗学和文论的曙光是阳明心学带来的。汤显祖的“重情”文学思想,就与阳明心学关系密切。清代的江西诗学,讲究诗歌的字法、句法、篇法。文字狱对江西文人有一定影响,如南康人谢启昆,任职期间因查办文字狱不力,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和治学路向。进入晚清,忧患意识是近代文学批评的主旋律,文廷式、魏元旷等的忧时伤乱之作,就是这一时代文学27.9万字 - 会员
中国当代诗歌副文本研究
中国当代诗歌副文本资料沉淀着丰富的诗歌细节,交织着复杂的政治文化脉络,尘封着许多有待发掘的诗坛往事。本书主要以1949—1966年诗歌副文本为研究对象,触摸当代诗歌生产、传播和接受的历史现场,从另一维度考察当代诗歌大众化的动力机制,探究意识形态嵌入诗歌副文本的复杂多元方式,辨析诗歌正副文本的多维组合所构建的大众化言像系统、传播系统和阐释系统,重审当代诗歌演进历程中的独异现象与复杂问题。文学24.8万字 - 会员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而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构成部分的中国文学,自然包含了多民族性。但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多民族性遭到忽视。本书针对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文化寻根”现象中缺失现状,专门以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为研究对象,着力探究其发生语境与发展轨迹,同时选择西藏新小说的藏族作家文学书写、凉山彝族现代诗歌群,以及少数民族文学的人文学26.8万字 - 会员
五至十一世纪敦煌文学研究
本书稿以敦煌本土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考察五至十一世纪各个时期敦煌作家生平创作情况。从十六国时期的李暠西凉政权,到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再到敦煌归义军时期,立体地呈现敦煌本土文学渐进式的发展历程。其中不乏典型的个案研究,从李暠文学集团,到敦煌遗书P.2555卷72首陷蕃诗与唐代开元时期西北政治格局研究,再到悟真、道真等归义军时期的敦煌本土作家的整体研究。本书稿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展现了五至十一世纪敦煌地文学20.2万字 - 会员
中外文论(2022年第1期)
《中外文论》主要收录学会年会参会学者所提交的会议交流论文,也接受会员及从事文艺理论研究的国内外学者的平时投稿,学术论文、译文、评述、书评及有价值的研究资料等均可。本书收录了西方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东西方跨文化美学、西方基础文论研究、诗学与人学、译文五部分,另加两则附录。文学19.5万字 - 会员
作为自我表象的文学:中国当代自我抒情型作家的抒情场
本著选取了史铁生、张承志、顾城、海子、骆一禾和戈麦这六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场域表现比较突出的自我抒情型作家,对他们各自的文本世界的思想和精神蕴涵进行了深度观照和阐释。本研究不但对他们的思想轨迹和精神诉求进行了考量,而且对他们的思想和精神的辩证发展过程进行了勘察,由此图绘出他们各自的心灵光谱。文学19.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