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CPU的性能指标
CPU的性能指标是对CPU品质的数字化标注,CPU性能指标参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CPU品质的好坏。因此,用户可参照CPU性能指标参数进行选购。CPU性能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主频、外频和倍频
- 主频是指CPU的时钟频率,也就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主频与CPU速度成正比,主频越高,CPU速度越快。
- 外频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即CPU与主板控制芯片之间传输数据的频率,决定主板的运行速度。CPU的外频是通过与内存相连的方式来实现两者的同步运行。
- 倍频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
提示
主频、外频和倍频三者关系:主频=外频×倍频。用户可以通过更改主板BIOS来调整外频从而实现超频,但倍频是固定不变的。
2.前端总线频率
前端总线频率即北桥芯片的工作频率,控制着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前端频率总线频率越高,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送能力也越强。如果前端总线频率控制不当将导致系统瓶颈问题。
提示
如果CPU前端总线频率过低,CPU重要数据不能及时输送,从而使CPU处于等待状态并限制了CPU性能的发挥,于是便引发瓶颈问题。
3.缓存
缓存是CPU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其大小与结构直接影响CPU速度。缓存通常与处理器同频率工作,工作频率远远大于内存和硬盘。缓存有3种:一级缓存、二级缓存和三级缓存。
提示 缓存容量越大,CPU性能越高。但是考虑到CPU芯片面积和成本因素,缓存都很小。
4.工作电压
工作电压是CPU正常运行时所需的电压。随着CPU技术的发展,工作电压越来越低,由原来的5V降到1.5V甚至更低。
提示 工作电压越低,CPU散热量也越低,CPU运行也越稳定,从而延长了CPU使用寿命。
5.制程工艺
制程工艺主要用来衡量组成芯片电子线路和元件的细致程度。制程工艺已向高密集度的趋势发展,这就意味着在相同尺寸的芯片上,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多的元器件。
制程工艺一般用纳米作为计量单位,但也有人使用微米计算。现在主流CPU制程工艺达到了45nm的制程。
提示
通常所说的CPU纳米制程工艺是指在一块硅晶圆片上集成数以万计的晶体管之间的连线宽度。
6.核心代号
核心代号是指CPU生产商为便于CPU设计、生产和销售管理而设置的一个相应代号。不同型号的CPU有不同的核心代号,甚至同一核心的CPU还会有不同的步进代号。
核心代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CPU的工作性能,而核心代号的更换是为了改进上一版本中所存在的错误,并提升其性能。因此,与老的核心代号相比,新的核心代号的产品具有更好的性能。
提示
除上面所讲的八项CPU性能指标外,还有支持的指令集、位处理能力、封装形式、内存控制器以及多线程等技术指标,但参考意义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