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由默默无闻到令人刮目相看(1)
起跑,由消化技术开始
一切都由1984年开始。
这一年,天津汽车工业公司与日本大发公司签约引进大发微型汽车生产制造技术。之后,天津市微型汽车基地建设就被定为全国重点技改项目之一,根据国家微型汽车生产定点规划进行建设。
天津的汽车工业迎来了历史上难得的一次机遇。
事实上,所有的经济发展都不能脱离开大的时势与政治环境。历史所无法淡忘的是,在1984年这一年,深圳蛇口工业区304名干部对区领导层9名成员举行信任投票,达不到半数者下台,结果4人离职。由此,也拉开了蛇口这个中国现代寓言的曲折演绎和锤打。而当时的中国,也已经开始出现了商品经济的字眼,一切都似乎往更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港口城市,天津,虽然与蛇口想比还无法享受到经济特区所带来的地缘与资源优势,但显然也迎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发展机遇和空间。那就是,制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微型汽车。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看得更高更远。对于天津汽车工业来说,与日本大发的牵手无疑是正在与一个“巨人”的亲密接触。
1984年底,天津完成了大发微型汽车一期工程初步设计。1985年6月,微型汽车厂技术改造第一期工程开始动工,对微型汽车厂、内燃机厂、客车桥厂、汽车发动机厂、汽车齿轮厂等五个厂进行扩充改造,先后建成8400平方米的冲压生产线、7500平方米的装焊生产线、7500平方米的油漆生产线、10000平方米的总装生产线(含一条对整车的109项质量进行检测的质量保证线)。
其中,主机厂技术改造总投资21764万元(含外汇2331万美元),到1988年底基本建成,形成生产两万辆微型汽车和三万台微型车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并于1989年实现达产。而微型汽车配套零部件改造项目共30个厂、35项,总投资四千多万元,也于1987年完成验收并投产。
经过几年的引进、改造和建设,一个拥有国内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产品的微型汽车生产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年产2万辆华利(大发)微型汽车和3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
在努力建设微型汽车生产基地的同时,“大发”的国产化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推进。微型汽车工程验收投产后,夏利轿车的发动机、车身国产化也就指日可待了。
由于天汽公司在签订技术许可合同前就对引进车型进行了全面地分析,从整车到各个总成的结构特点、基本性能、工艺特点已经充分了解,为消化吸收日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签订技术许可合同后,日方根据合同先后提供与引进车型有关的产品技术资料、工艺资料、质量管理资料。天汽公司除组织专业资料管理人员进行清点外,还按专业分工对发动机、车身、底盘、附件、标准等分头熟悉资料。
为了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产品国产化效率,天津汽车工业公司专门筹备,于1984年6月成立的汽车工业公司标准化中心站。其任务是配合微型车引进标准的消化吸收,与中国当时使用的行业标准对照,有关基础标准的宣传贯彻,审查批准微型汽车及配附件的产品标准,推动全公司系统的企业标准化工作,组织采用国际标准验收工作等。
引进技术的国产化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层面之多、工作环节之长,要求上至领导、下至企业员工,主机厂、配套厂、相关行业共同协作,努力配合。天汽公司在确保引进资料的完整性、确保原文资料翻译正确性和国产化资料的正确性、确保产品、工艺、质量、管理资料的一致性等方面,开展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1987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召开“汽车合资企业和技术引进企业国产化工作座谈会”。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和全国发展轿车生产的整体规划,天津汽车工业公司于当年9月24日上午,召开微型汽车发展规划会议,布置1988年至1992年的五年发展规划。
在这份重要的发展规划中,明确写道:“七五”后三年和“八五”初期,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发展的关键是“夏利”轿车,并重点改造一批零部件厂,扩大汽车零部件的出口能力。通过技术改造、扩大行业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水平和质量水平,提高行业经济效益,争取到1992年形成年产“夏利”轿车3万辆,“天津大发”微型车2万辆,总体形成年产8—9万辆汽车生产能力的规模。
根据这样的规划,也依据发展“夏利”轿车生产的需要,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在微型汽车一期工程基础上进行填平补齐,夏利轿车车身冲压、油漆和总装及发动机基本可与大发共线生产。
这个时候的“夏利”,已经显示出了非凡的竞争力。1986年天津市进口的300辆夏利轿车已经有计划地在本市机关、各大企业、出租汽车公司中使用了两年。两年中,夏利轿车和一些日本进口车、东欧车进行了一番较量,较量的结果证明夏利轿车是很有竞争能力的。
这无疑更增强了天津市大力发展夏利轿车生产能力的决心。
天津市领导也十分关怀、支持汽车工业的发展,曾多次提出把汽车列为发展重点、列为拳头产品。为支持汽车行业发展,市政府决定从1988年开始采取“递增包干”的办法,激励天津汽车行业发展出更大的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为了适应天津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了早日实现更大生产能力的目标,在1988年元月1日专门成立了天津市微型汽车厂,决心建立起一套与先进的设备,工艺装备和生产80年代新产品相适应的新型管理系统和模式。
在1988到1989年间,天津开展了夏利轿车起步工程,总投资1616万元,建设夏利装焊车间,同时,从日本引进夏利冲压模具、验具,车身装焊夹具,悬挂式点焊机等85台,其他生产车间配套引进设备8台。建成了具有单班年产3万台车身生产能力的夏利装焊车间。另外,国内配套悬挂式点焊机、固定式点焊机等设备共计131台。
这个项目从1988年8月底动工到1989年8月底竣工,一年建成投产。夏利轿车起步工程完成后,在天津市微型汽车厂形成了1万辆夏利轿车的综合生产能力。
天津市汽车工业公司在国家和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引进国外技术、分步配套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和技术水平,初步形成了比较适应天津实际情况的合理行业结构,为天津汽车工业稳步发展打下了基础,行业面貌也发生了变化。1988年与“六五”计划初始的1981年相比,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大幅度增长:工业总产值由1.977亿元增至15.7亿元,增长6.94倍;利润增长11倍,上缴利润增长6.33倍,汽车综合产量12202辆,人均劳动生产率10.4万元。1989年度,继续保持增长,与1988年相比,汽车综合产量15305辆,增长25.4%,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13%。
天津充分发挥技术先导作用,强化基础管理,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始终保持一级品水平。在“1988年全国乘用车展览会”上,“天津大发”厢式车荣获最高奖——中华杯,“夏利”轿车荣获“产品先进奖”杯。在同年全国汽车质量行检中,“天津大发”以总分97.30分的最高成绩,名列全国微型汽车第一名。1989年,经天津市优质产品审定委员会批准,华利牌(天津大发)又获市优产品称号。
1990年,夏利轿车技术改造工程再次开工,继续通过填平补齐、引进必要的关键设备和测试手段,对微型汽车厂、内燃机厂、汽车齿轮厂等工厂进行技术改造。这次的生产能力目标是3万辆。总投资23965万元,建设期3年。
至此,天津市汽车工业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五万多名职工的企业集团公司。在全国行业中的地位和知名度明显提高,被列为全国八家骨干汽车公司之一,汽车年产量跃居全国第四位。
人们对过去默默无闻的天津汽车工业开始刮目相看。
但天汽人显然并不满足。他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拥有国内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产品的微型汽车生产基地。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天汽人明白。
江泽民乘坐三厢式夏利车
1991年7月29日,是一个令夏利人激动不已、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来到天津市微型汽车厂进行视察。而这一年也恰恰新产品三厢夏利轿车开发投产的第一年,又是微型汽车两万辆项目完工投产后达产的第一年。
一位名叫贾重钢的人用细腻的文字这样回忆道:
7月29日这一天,天空格外明亮,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是那样的清新,那样的动人。宽阔的厂区、笔直的干道、高大的厂房,都清扫得干干净净。五颜六色的花坛多彩绚丽,碧绿的松柏耸立挺拔,迎着阳光越发透出生机勃勃的气息。办公楼前的夏利两厢式式、三厢式轿车,“天津大发”厢式车、三峰新型客车,依次整齐排列,这是天津汽车工业的成果,在等待着总书记的彻闭。其中的三厢式夏利轿车,是那年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开发投产的最新产品,是在“先上车后上线”的困难条件下生产的。因为当时还未上三厢装焊线项目,但为先行一步及时投放市场,所以借助已建成的两厢装焊线上三厢。困难可想而知,但是市场急需就是生产指令,再难也难不倒夏利人。为了开发投产三厢新品种,夏利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艰苦创业的精神闪烁着灿烂的光辉。日本件拖期就派车在港口等,随时到港就装车进厂,哪怕是深更半夜。第二天就立即组织职工们拆箱,经过验收后立即上线,为的是抢时间,争取早日把三厢夏利新品种推向市场。从领导到各部门,都到生产现场与车间干部职工并肩鏖战。升降机出故障就立即组织人抢修,装焊、装配不顺畅就立即协调解决……那场面给人们的感觉是一切都很紧张、繁忙。当大家付出艰辛的劳动之后,看到一辆辆三厢式夏利轿车开下质量检测线的时候,胜利的喜悦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
“来了,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天津夏利人站在办公楼前,目光一起投向厂门口,只见一辆警车开道,两辆中旅客车紧随其后,一直驶向冲压车间。
江泽民在天津市、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和微型厂领导的陪同下从总装车间走出来,走向办公楼前展示的夏利等产品。江泽民频频向在场的人们挥手致意。他在汽车展品前,细细观察着、抚摸着每一辆车,并向陪同的市、公司领导询问着有关情况。他好像很理解夏利人的心情,高兴地坐进三厢夏利轿车,在场的所有人顿时鼓掌欢呼。
江泽民乘坐三厢夏利轿车绕厂区一周后走下车,人们又一次热烈鼓掌;他也微笑着再次向大家挥手致意。
“那慈祥的目光,仿佛经过我们每一个人的脸,充满了无限的关心和鼓舞之情…那,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夏利人的心里,特别是江总书记乘坐三厢式夏利轿车的情景,一直鼓舞着夏利人奋勇前进,令人难以忘怀。”贾重钢用自己的文字深深地记录了这一切。
此后,江泽民又接连两次来到天津夏利,对夏利充满了殷殷之情。
夏利坐上全国销售冠军的宝座
随着“天津大发”、“天津夏利”成为全国瞩目的品牌,天津汽车工业也逐渐过去的小生产状态走上了大生产的路子,发展比较快,逐渐搞出了自己的特色。天津汽车工业希望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化大生产的方向继续稳定、健康、协调地发展。
夏利轿车是天津汽车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天津市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为加快发展夏利轿车,天津市政府于1991年10月9日至11日专门召开了夏利轿车发展战略研讨会。从发展战略的高度,为发展一个重点产品,由市政府主持召开专题研讨会在天津市尚属首次。
在这次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们从夏利轿车的发展优势、国产化程度以及与相关工业发展的关系,热切分析论述了加速发展夏利轿车的可能性;从城市出租汽车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十年我国汽油的供求矛盾以及私人用户购买轿车的心理,分析了加速发展夏利轿车的必要性。
当时的天津市市长聂璧初明确宣布:“八五”期间,夏利轿车将在九二年底形成三万辆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再新增五万辆的生产能力。为使其尽快形成规模经济,天津市将夏利列为重中之重,动员全市人民,增强投资力度,优先发展。市政府决定将西郊区杨柳青作为汽车工业发展区城,以夏利轿车生产基地为基础,逐步形成汽车工业为主体的卫星城,形成经济规模。
为加速夏利轿车的发展,天津市政府采取了四条措施:
一是为加强对汽车工业的领导,重新调整充实了汽车工业领导小组,聂璧初市长任组长,各部委办、有关综合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下决心调整工业企业组织结构,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条件。根据汽车发展需要,市决定将公用局、医药局、二轻局等单位的一些企业厂地调整给汽车公司,走老企业改造内涵发展的路子,扩大生产能力。
三是对汽车工业重点技改项目采取重点支持政策,主要是集中资金优先贷款。同时,支持汽车行业积极争取利用外资,利用乡镇和郊县资金以及企业集资和发放社会债券等途径,多方筹措资金,确保技改项目的资金到位。希望国家在资金方面给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