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乒乓球运动概述
一、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乒乓球运动是由两名或两对选手分别站在球台的两端,在球台中间隔放一个球网的球台上,用手中的球拍,把对方打过来并击中本方球台的球,还击到对方,这样打来打去的一项球类运动项目。它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运动量可大可小,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人都可以参加的运动。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网球有着密切的联系,乒乓球运动英文名为TableTennis即为桌上网球。乒乓球运动于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流行于欧洲。据记载:大约在19世纪后半叶,由于受到网球运动的启示,在一些英国大学生中,流行着一种极类似现在乒乓球的室内游戏,发球时,可将球直接发到对方台面,亦可把球先发到本方台面再跳至对方台面。球拍是空心的,用羊皮纸贴成,形状为长柄椭圆形。为了不损坏家具,在橡胶或软木实心球外,往往包一层轻而结实的毛线。有时,在饭桌上支起网来打;有时索性就在地板上用两个椅子当作支柱,中间挂起网来打。虽然打起来不十分激烈,但颇有一番乐趣。这种游戏当初叫做“弗利姆——弗拉姆”(Flim-Flam),又称为“高西马”(Goossime)。它没有统一规则,有10分、20分为一局的,也有50分或100分为一局的。
自从一位名叫詹姆斯·吉布(JamesGibb)的英格兰人到美国旅行时,偶然发现了一种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玩具球,弹性很强。于是,他就将这种球稍加改进后,代替了软木球和橡胶球,逐步在英国和世界各地推广起来。由于拍击球和球碰桌面时发出的是“乒”“乓”的声音,所以“乒乓”的名字也就由此产生了。最初乒乓球是一种宫廷游戏,欧洲贵族间的一种娱乐活动,后来逐渐流入民间。
2.球拍的演变
(1)1880年~1900年
19世纪80年代在英国诞生了在窄长拍柄、椭圆形空心球拍两面贴上羊皮纸的工具,即:长柄羔羊皮纸拍、短柄羔羊皮纸拍。
(2)1900年~1950年
1902年英国人库特(Goodea)发明了颗粒胶皮拍。由木板拍进入到胶粒拍时代,球拍的演变,加强了击球的旋转性能和速度,促进了削球技术的发展和攻防战术的演变。
(3)1950年以后
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拍,使球的声音变小、球的速度有很大的提高。在第1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日本选手佐藤博治用海绵拍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乒乓球拍的演变,推动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随后日本人又发明了正贴海绵拍和反贴海绵拍。球拍的革新,加快了进攻的速度,增加了击球的旋转,将乒乓球技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59年国际乒联通过了对球拍的限定。规定球拍应是木拍、胶皮拍或海绵胶皮拍,海绵胶皮拍的总厚度不得超过4毫米。随后在我国又出现了覆盖物是长胶粒的球拍,削球打法的运动员,使用长胶和反胶两面不同性能,回球转与不转差别很大。
随着长胶、生胶,防弧海绵拍的出现,乒乓球技术也变得更加复杂了。球拍的演变促进着技术的发展,同时规则对球拍又有了严格的限定。如两面覆盖物必须是一面黑一面红;长胶高度的限定;队员上场后有权力看对方的球拍;不能随意更换球拍等。
3.世界乒乓球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欧洲乒乓球运动的鼎盛时期(1926~1951年)
1926年至1951年共举行了18届世乓赛(1940年至1946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比赛),每年举行一次。17次在欧洲举办,1939年第13届在埃及举行。参赛队主要来自欧洲,匈牙利队获得57.5项冠军,捷克斯洛队获25.5项,英国获10项。除欧洲外,只有美国获得过8项冠军。这一阶段的前期,欧洲选手主要靠稳削下旋球取胜对手,力争自己不失误,致使比赛时间打的很长。第11届世界锦标赛女子单打决赛时,美国运动员罗阿隆斯与奥地利运动员普里希的比赛,长时间决不出胜负,大会决定,抽签来决定冠亚军,但是双方都不同意,因此,这一届比赛无冠军。第10届世乓赛中出现的奥地利对罗马尼亚男团决赛,竟然进行了31小时,一场单打进行了7个半小时,一分球进行了1小时20分钟。
第11届世界锦标赛后,国际乒联对规则做了重要修改。球从软球改为硬球,球网由17厘米降为15.25厘米,球台由146.4厘米放宽到152.5厘米,对比赛时间也做出规定:一场比赛三局两胜的单打,不得超过1小时,五局三胜的比赛不得超过1小时45分钟,禁止发球抛球时用手旋转。规则的变化,开辟了新技术、新打法的发展道路,有力地促进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2)第二阶段:日本乒乓球全盛时期(1952~1959年)
1952年第19届世界锦标赛中,日本队利用海绵拍,采用远台长抽打法和灵活的脚步移动,一举夺得女团、男单、男双、女双4项冠军。在第21届世乓赛上,日本队同时获得男女团体冠军。一直到第25届世界锦标赛获得男团冠军,并多次获得5个单项的冠军,共计24项次。这一时期日本选手利用革新的球拍,加快了进攻的节奏,打破了欧洲选手的统治地位,使乒乓球运动的优势从欧洲转到了亚洲。
(3)第三阶段:中国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崛起(1959~1969年)
这一时期,中国队以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开始登上世界乒坛。乒乓球运动迅速地得到普及和提高。1952年我国加入了国际乒联,通过参加几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和创造了“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1959年中国运动员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比赛中,连续战胜了许多世界名将,为中国夺得了乒乓球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年至1965年中国队又以此打法,夺得11项冠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打法,它代表了世界乒乓球技术的新潮流。其中在1965年的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中国队夺得5项冠军,4项亚军,7项第三名,在世界上引起很大震动。中国选手过了欧洲削球关,又战胜了日本远台长抽和弧圈球打法,这标志着中国近台快攻打法把世界乒乓球技术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60年代后期,中国队没有参加第29、3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七项冠军是在日本、朝鲜与欧洲各队之间争夺的。
据当时不完全统计,全国有9千万人参加了乒乓球运动。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头号乒乓球国家”。许多外国朋友把乒乓球称为中国的“国球”。
这段时间是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全盛时期,无论直拍近台快攻,还是削球防守打法,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各种类型打法争芳斗艳,相互促进。
(4)第四阶段:欧洲复兴以及欧亚对抗(1971~1979年)
50、60年代,欧洲各国败于日本和中国后,经过反复摸索,吸取了日本的弧圈球技术和中国的近台快攻打法,创造了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及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的打法。在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瑞典、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涌现出一大批富有实力的年轻选手。其中瑞典19岁的本格森连续战胜了中国队和日本队的强手,一举夺得男单冠军。
在第3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瑞典男队打破了亚洲保持长达20年的团体冠军纪录。到了第33届,男单决赛是在约尼尔和斯蒂潘契奇之间进行的。中国队在第33届和第3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重新夺回男女团体冠军。
在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匈牙利队在失去男团冠军整整27个年头之后,从中国男队手中又夺回了斯韦思林奖杯。而南斯拉夫男队在经过25年之后,重新夺得男双冠军。
70年代的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总共35项冠军中,中国队获得16.5项,匈牙利和日本各获4项,瑞典队获得3项,朝鲜获2.5项。欧洲具有悠久的乒乓球运动历史,在弧圈球技术、战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把旋转和速度紧密地结合起来,旋转较强,速度较快,能拉能打,把乒乓球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欧洲乒乓球的复兴,也促进了中国、日本、朝鲜以及世界各国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5)第五阶段:欧亚对抗激烈,中国抗衡世界(1980~1989年)
这期间我国近台快攻打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创新了高抛发球、加力推、减力挡、推挤弧圈球、快拉快带小弧圈球等技术,这些技术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显示了威力。1981年中国队在第36届世乒赛上囊括7项冠军和5个单项的亚军,创造了中国乒乓球历史上一个奇迹。此后,在第37届、38届、39届世乒赛上,又连续3次夺得6项世界冠军。中国队攀上世界高峰,结束了世界乒坛多国抗衡的格局,演变成“中国打世界”的局面。
1988年乒乓球运动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推动了世界各国乒乓球运动的开展。世界各国重视和加强了乒乓球运动的训练,在1989年的第40届世乓赛上,中国男队痛失了团体、单打、双打冠军,中国男队从顶峰跌入低谷。欧洲人以中远台的相持能力和凶狠的弧圈球技术,冲破了亚洲人前三板的技术优势,世界乒乓球技术朝着积极主动,快速多变的方向发展。
(6)第六阶段:中国走出低谷再创辉煌(1991年至今)
中国男队在第40届世界锦标赛上失去冠军后,第41、42届接连两届又失男团冠军。乒乓球项目进入奥运会后,欧洲职业化迅速发展,各种比赛不断,欧洲选手以他们良好的体力,特别是快速、凶狠加弧圈技术,加之国内一些优秀运动员在国外形成的“海外兵团”,促进了欧洲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形成“世界打中国”的局面。在第41届世乓赛上,欧洲男队囊括了团体前5名,以瑞典为首的男队,已领先于中国和亚洲各队。
在90年代初中国男队走出低谷,在第42届世乒赛上,中国男双项目有所突破,获得了男双金、银、铜牌以及混双的金牌。
从第43届到47届世乓赛上,中国队除了44届、45届、47届失掉一块男子团体、两块男子单打金牌外(47届团体赛未进行),共获得了30块金牌,重新登上了世界乒坛高峰。
在第46、47届世乒赛上,为使比赛回合更多,比赛更加精彩,国际乒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乒乓球从38毫米改为40毫米,一局比赛21分改为11分,并且对发球进行了限制,采用无遮挡式发球,让发球更加透明。
综观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与战术发展趋势,它正朝着更加积极主动、快速多变、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无明显漏洞的方向发展。世界强队的打法是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把速度和旋转结合的更好,“世界打中国”的局面还在继续。
二、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概况
1.旧中国的乒乓球运动
我国乒乓球运动是在1916年开展起来的,早期只有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几个大城市的教会开展,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上海分会童子部首先开设乒乓球房,有球台9张,但一般市民无缘入内。1918年,上海率先成立全市的乒乓球联合会和其它一些组织,不少球队纷纷建立,并于1923年首次举办了比赛。比赛采取对抗方式11人参赛,先胜六盘者为赢。同一年,全国乒乓球联合会在上海诞生,中国乒乓球运动从此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1935年、1948年曾举行过2次全国性的乒乓球比赛,1935年,中华全国乒乓球协会成立。此前此后举行过各种规模、相当数量的国内、国际乒乓球比赛。
2.新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开展
(1)50~60年代开始领先于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50年代,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乒乓球运动,使乒乓球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1953年我国首次参加了第20届世乒赛,到1959年我国优秀运动员容国团第一次夺得世界锦标赛的男子单打冠军,标志着我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的崛起。1961年我国主办了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这届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力争上游,一举夺取了3项冠军,包括争夺最激烈的男子团体冠军奖杯——斯韦思林杯。从此,我国乒乓球运动走到了世界前列,突出的成绩,带动了全国群众性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形成了全国乒乓球运动热。1965年男女队共获得5项冠军,我国乒乓球运动水平处于世界前列,震动了世界。
(2)70年代技术创新、改革与发展
由于“文化革命”,我国乒乓球运动受到了一定影响,1971年脱离两届世锦赛的中国运动员重返赛场,参加了第31届世锦赛,在此次大赛中,中国队夺回了斯韦思林奖杯,同时夺得了女单、女双和混双冠军。
在此期间,中美两国开展了著名的“乒乓外交”活动,运动员的互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在技术上,欧洲选手已吸收了中国的快攻和日本的弧圈球技术,创造了横握球拍,速度与旋转相结合的打法。此时中国队在技术指导思想上也有所发展和创新,即在原有的“快、准、狠、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转”字,直板正胶普遍增加了上旋球,随后1973年(32届)至1979年(35届)中国队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破弧圈球方面也有了新技术,挑选了一批队员改打直板反胶,形成了新型的直板反胶进攻打法,以及横直板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倒板”打法。在此期间,中国队认为技术创新才是保证常胜的唯一途径,发球的创新、侧身高抛发球、快点、反手快带、反手加力推以及侧推、推下旋、推挤,这些技术都是在弧圈球的逼迫下探索出来的新技术。这些探索和创新,为80年代中国队的提高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80年代培养新人再创辉煌
中国队在第32届、35届、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赛中分别负于瑞典队和匈牙利队。在1981年举行的第36届世乒赛上,我国的乒乓球运动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中国乒乓健儿经过奋勇拼搏,夺得了7项冠军,创造了乒坛历史上的奇迹,中国在奥运会中占据了乒乓球项目的优势,中国队在这一阶段取得较好成绩的主要原因是:大胆启用新人,人新球艺新。新的一代运动员成长起来,几乎获得所有乒乓球比赛的金牌。
在80年代的第5届世乒赛中,中国运动员获得了金牌总数的80%。中国队取得的优异成绩,加强了各国对中国队的研究,中国队的优势受到潜在的威胁。
(4)90年代为国争光永攀高峰
90年代世界乒坛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世界各国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在第41届世乓赛上男队成绩跌至第7名,女队也在决赛中败给朝鲜南北联队。第40届和41届世乓赛上的失利,使得中国队痛定思痛,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抓管理,树信心,搞技术创新,加快对新人的培养。在第42届世乓赛上,中国队夺得女团、男双、女双和混双4项冠军和男团亚军。队伍终于走出低谷,为中国乒乓球再创辉煌打下了基础。
此后,中国队始终站在世界乒坛的最顶峰,在44届和45届世乓赛和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队成绩辉煌,为长盛不衰40年的中国乒乓球在“小球时代”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综观参加世界锦标赛50年的历史,中国乒乓球运动有过领先于世界的辉煌,有过失去领先的痛楚,但是,值得国人引以自豪的是:长期形成的“乒乓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运动员不懈的奋斗,不屈不挠、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为国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和锻炼价值
1.乒乓球运动的特点
(1)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器材设备简单,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运动量可大可小,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人都可以参加,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2)乒乓球速度快,变化多,要求练习者在短时间内对瞬息万变的击球有较强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它能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协调性。
(3)乒乓球项目有单项、双打、团体项目。团体项目通过个体来实现,所以乒乓球项目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单独作战及集体主义的精神。
2.乒乓球运动的锻炼价值
(1)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身体素质
长期参加乒乓球运动,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活动范围的加大,运动量的增加,不仅相应地提高了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和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而且使肌肉发达、结实、健壮,关节更加灵活稳固。
(2)可以调节改善神经系统灵活性
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其它系统与器官的调节能力,提高反应速度。打乒乓球时,球在空中飞行的速度是很快的,正手攻球只需0.15秒就可到达对方台面。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要求运动员对高速运动的来球的方向、旋转、力量、落点等全面进行观察,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采取对策,迅速移动步法,调整击球的位置与拍面角度,进行合理的还击,而这一切活动都是在大脑指挥下进行的,经常从事乒乓球练习,可大大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
(3)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能使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得到改善,心肌变得发达有力,心容量加大,每搏输出量增多,一般健康成年男子安静时心率在65~75次/秒,成年女子为75~85次/秒;而受过乒乓球训练的运动员,安静时,男子心率为55~65次/秒,女子为70次/秒左右。心搏徐缓和血压降低,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有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整个身体机能水平。
(4)可以提高心理素质
乒乓球是竞技运动,由于激烈的竞争,成功和失败的条件经常转换,参赛者情绪状态也非常复杂,参赛者经受这些变换莫测、胜负难料的激烈竞争的锻炼,体验了种种情绪,同时,在比赛中要对对方战术意图进行揣摩,把握自己的战术应用,因此使练习者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5)可以促进交流,增进友谊
通过参加乒乓球运动,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切磋球技,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目的。
四、世界乒乓球运动的重大赛事
1.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比赛
1981年由萨马兰奇主持召开的第84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上决定,正式将乒乓球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上设有乒乓球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4块金牌。奥运会每4年举行一次。乒乓球运动员精湛的球技,吸引着全球亿万观众,同时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重视和赞扬。尤其是乒乓球项目进入奥运会后,有利地推动了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大大地提高了乒乓球在国际的地位。国际奥委会还决定将在2004增加混合双打项目。
历届奥运会比赛冠军
2.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办的乒乓球比赛,任何协会会员均可派选手参加。目前共拥有182个会员国,是世界较大规模的赛事。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从192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首届,至今已举行了47届比赛(第47届只举行了单项赛),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乒联决定从2003年第47届世乒赛开始,把单项与团体比赛分开进行。世乒赛共设有7个比赛项目,每一项目都设有专门奖杯,并来自不同的国度,各项奖杯都是以捐赠者的姓名或国名命名的。
世乒赛的所有奖杯都是流动的,获胜者只在奖杯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各项冠军获得者可保持该奖杯到下一届世乒赛开赛前,男女单打冠军,如连续3次获得“圣·勃莱德杯”或蝉联4次获得“吉·盖斯特杯”,则由国际乒联制作一个小于原奖杯一半的复制品,永远由获得者保持。世乒赛的7个奖杯都是银质的。
(1)男子团体冠军奖杯——斯韦思林杯(1926年)
斯韦思林杯
由首任国际乒联主席的母亲斯韦思林捐赠的。
(2)女子团体冠军奖杯——考比伦杯(1934年)
考比伦杯
1934年第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设女子团体项目,此奖杯由法国乒协主席马赛尔·考比伦先生捐赠。
(3)男子单打冠军奖杯——圣·勃莱德杯(1929年)
圣·勃莱德杯
英国网球和乒乓球运动员佩里在第3届世乒赛上获得冠军,为赞扬佩里取得的成就,佩里所在俱乐部,圣·勃莱德乒乓球俱乐部捐赠的此奖杯。
(4)女子单打冠军奖杯——盖斯特杯(1931年)
盖斯特杯
第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匈牙利乒协主席吉·盖斯特先生捐赠。
(5)男子双打冠军奖杯——伊朗杯(1947年)
伊朗杯
在巴黎举行的第14届世乒赛上的男子双打冠军奖杯以伊朗国名命名的,由伊朗国王捐赠的。
(6)女子双打冠军奖杯——波普杯(1948年)
波普杯
在伦敦举行第1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由当时任国际乒联名誉秘书伟·杰·波普捐赠该奖杯。
(7)混合双打冠军奖杯——赫杜塞克杯(1948年)
兹赫杜塞克杯
由原捷克斯洛伐克乒协秘书赫杜塞克先生捐赠。
(8)纪念奖杯——埃及杯
1939年在开罗举行的第13届世乒赛,当时的埃及国王向国际乒联赠送了一尊“埃及杯”。经过讨论,国际乒联决定,从1957年起“埃及杯”将由世乒赛主办城市保存,直至下届世乒赛开幕之日。“埃及杯”是友好的象征,世乒赛主办城市的名字将被刻在这一纪念杯上。在每次世乒赛的开幕式上,上届主办城市的代表需将“埃及杯”交给埃及。
历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
3.世界杯乒乓球赛
世界杯乒乓球赛也称“埃文斯杯赛”,是由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办的乒乓球比赛。第1届于1980年在香港举办,每年举行一次,至今已举办23届。80年代开始只有男子单打一个项目,由国际乒联指定16名运动员参加,其资格为世界单打冠军、各洲单打冠军、主办协会单打冠军及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优秀选手名单中名次列前的部分选手。
比赛分第一阶段分组循环赛,第二阶段单淘汰赛增加附加赛产生第1~16名。1990年又增设了世界杯男、女团体比赛、双打比赛。当年在日本的东京、青森、新泻、士别4城市举办了首届团体赛。女子12个队,男子16个队,由国际乒联按世界团体排名前16名的队参赛。此次竞赛方法采用第一阶段分组循环,第二阶段采用单淘汰赛。1996年增设女子单打项目,共16名选手,参赛名额确定及竞赛方法与男子相同,现已举办了6届。
世界杯的特点是比赛时间短,水平高,精彩场面多,颇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男子世界杯乒乓球赛
女子世界杯冠军
五、乒乓球运动的打法类型
乒乓球的打法类型根据运动员比赛中所选用的执拍法,以及通常在比赛中所采用技术和战术特点而划分。常见的打法分为三种类型。
1.快攻型
打法特点是:站位近台,快速多变,积极主动,先发制人。代表人物:江嘉良、杨颖等。
(1)左推右攻打法:反手推挡作为辅助防御的手段,以正手攻球结合侧身攻作为主要得分手段。
(2)直(横)拍两面攻打法:正手、反手位均以攻球为主。
2.弧圈型
打法特点:站位中、近台,以转制快,利用强烈的旋转冲击力,导致对方被动防御或失误,或用快速的攻球结合弧圈作为主要得分手段。代表人物:瓦尔德内尔、施拉格、王涛、孔令辉等。
(1)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直握球拍者正手以攻球为主结合弧圈,反手以推挡为辅助手段。横握球拍者正手以攻球结合弧圈为主,反手以快拨攻球或弧圈为主。
(2)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直或横握球拍,正手均以弧圈为主,反手多运用推挡、攻球、或配合侧身攻和拉,横拍也能两面拉。
3.直拍横打
打法特点:保持了直拍的特点,扩大了反手位的控制范围。代表人物:刘国梁、马林、阎森等。
(1)反手位击球不用倒拍,可以用不同的拍面击球,具有一定的隐藏性和突然性。在反面与正面覆盖物有区别的前提下,注重反面与正面的交换运用。
(2)反手能推,能拉,能倒板发球,保持了推挡的长处。
4.削攻型
打法特点:站中远台,以削球的旋转变化和伺机反攻为得分主要手段。代表人物:丁松、朱世赫(韩国)等。
(1)削中反攻打法:包括直、横拍削中反攻打法。以削球为主,用稳、低、转的球造成对方直接失误或迫使对方出高球,伺机进攻得分。
(2)攻削结合打法:包括直、横拍。这种打法既有进攻型打法特点,又有削球旋转变化的长处。用倒拍发球、搓球、削球等多变的旋转来创造机会,用快攻或弧圈球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