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第一节 硒砂瓜产业概况
一、宁夏硒砂瓜产业概况
(一)宁夏硒砂瓜产业发展概况
宁夏硒砂瓜产业[即压砂西(甜)瓜产业,其瓜中含有稀有微量元素“硒”,因而商标注册名为“硒砂瓜”],是由旱而生、因水而兴而又受制于水的一项产业,也是穷则思变的一项产业,它的栽培生产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但作为一项产业,其兴起和发展只经历了短短几年的时间。
2004年中卫撤县改市后,中卫市委和政府充分尊重山区群众的原创精神和种植习惯,发挥压砂地西(甜)瓜生产的品质优势和上市销售的时差优势,从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立足当地丰富的砂石资源和广阔的耕地资源,按照山川共济、加快山区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的战略构思,把中卫环香山地区硒砂瓜产业的发展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的特色优势产业强力推进,使硒砂瓜产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得到了迅猛发展,小西瓜做成了大产业。从2004年开始,基地规模每年以超过2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2007年比计划提前一年完成百万亩硒砂瓜产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
建市5年来,通过建基地、树品牌、促流通、拓市场,使西(甜)瓜产业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基地规模由建市前的8.7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02.8万亩;在生产环节,全力推行绿色及有机标准化生产,使基地标准化生产建设规模由建市前的2.8万亩增加到现在的百万亩,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之一;在市场营销环节,以品牌建设为目标,全力打造了享誉区内外的“香山硒砂瓜”西瓜名牌,使香山西瓜有幸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西瓜产品的专供产品,也让世界各国体育健儿和友人品尝了“香山硒砂瓜”的美味。在抓基地规模建设、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的同时,中卫市领导还克服重重困难,狠抓了抗旱补水工程(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进行补水工程的建设,使补水工程一次性蓄水能力达到103万方,确保70万亩硒砂瓜的抗旱保苗用水)和基地道路建设(种植区域配套修建油路159.5公里,修建砂砾路480公里),使硒砂瓜产业的抗旱自救能力大大提高,生产和销售更加方便快捷。
经过5年跨越式的发展,中卫市硒砂瓜产业实现了由自发零星种植到政府引导连片种植,由无序开发种植到有计划的科学种植,由松散营销到集约营销,由解决温饱的被动发展到脱贫致富的主动发展的转变,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效益显著提高,成为宁夏地区极具区域性和战略性的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支柱产业。硒砂瓜产业真正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性产业,为在不适应人类生存的干旱带几十万回汉人民找到了一条生存之路、发展之路、致富之路,广大群众形象地称之为“造血工程”、“拔穷根工程”。截至2008年年底,中卫市百公里中部干旱带上的20个镇(乡)141个行政村已发展压砂地102.8万亩,直接从事压砂地西(甜)瓜种植的农户达到4.3万户、23.99万人。资料统计,宁夏中卫市2008年共种植硒砂瓜[原称为压砂地西(甜)瓜]100万亩,平均亩产1200kg,总产量达到1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左右,占农牧林渔业产值的10.49%,瓜农户均收入1.67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100元,占主导区农民人均收入的90%左右;2009年种植的102.8万亩硒砂瓜,平均亩产1063kg,总产量达到108.4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瓜农户均收入1.95万元,瓜农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
中卫市硒砂瓜产业的蓬勃发展,有效破解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发展的难题,实现了区域经济与生态建设的重大突破,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06年5月6日,温家宝总理到宁夏中卫市香山地区视察压砂瓜产业,并亲手种下几株硒砂瓜。2007年4月11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中卫市硒砂瓜产业基地视察,对中卫市的硒砂瓜产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亲手种下了一棵枣树和两株硒砂瓜。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以及硒砂瓜的甘甜美味、富含防癌“硒”元素的优良品质,使硒砂瓜产品于2007年获得了国家地方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和有机食品使用标志的证书,并在2008年成功打入北京奥运会西瓜产品高端消费市场。中卫市环香山地区硒砂瓜产品随着“香山硒砂瓜”绿色及有机产品的质量标志,已成为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独具靓丽特色的绿色名片。
附:
中卫市百万亩压砂西(甜)瓜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2004~2008年)
压砂西(甜)瓜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确定的地方性优势特色产业,也是中卫市“十一五”确定的优势特色产业中的重点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截止2005年中卫市压砂西(甜)瓜总面积已发展到29.50万亩,在遭遇50年不遇的大旱之年压砂西(甜)瓜产量仍达到23600万kg,产值14160万元,实现了大旱之年不减收的目标,充分显示了西(甜)瓜产业抵御干旱缺水自然条件旺盛的生命力。压砂西(甜)瓜产业已真正成为我市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民群众脱贫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山区西(甜)瓜产业,夯实山区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增强产业竞争力,构筑中部干旱带节水农业新优势,根据《中卫市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五年规划》,现提出中卫市百万亩西(甜)瓜基地建设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自然条件
中卫环香山地区、中宁鸣沙、白马、喊叫水、大战场乡等镇乡以及海原高崖、西安、李旺等镇乡,是西北黄土高原典型的旱作区。该区域干旱问题突出,农业对天然降水的依赖性很强,农业生产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年降水量平均为180.4mm左右,年均蒸发量在2100~2400mm之间。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845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53天,≥10℃的活动积温3178℃,昼夜温差在12~16℃。该地区地域广阔,砂石资源丰富。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香山地区农民在多年来的抗旱生产中摸索出利用压砂地种植西(甜)瓜的节水抗旱技术经验。压砂地是在山坡地表面上覆盖一层7~15cm厚的砂砾层,砂砾是直径2~15cm的片状石和鸡蛋大的粗砂混合物。砂砾覆盖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促进作物早熟、土壤早解冻、接纳降雨、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功效。利用本地丰富的砂石资源压砂种瓜,既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天然降水发展生产,又能消化吸纳山区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而且生产技术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效益可观,成本又低,是一种既能抗旱节水,又能增产增收的独特生产方式,被山区农民普遍接受。环香山地区生产的瓜类作物,主要施用以优质羊杂肥为主的有机肥,干物质和糖分积累多,并且基本不使用农药,生产的西(甜)瓜产品品质优,无污染,口感佳,天然形成独具特色的绿色食品。
(二)产业现状
近年来,中卫市农业部门在环香山地区大力引进西(甜)瓜抗旱高产高效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枣瓜间作生产模式,利用现代抗旱技术,挖掘传统压砂地的抗旱潜力,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实行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环香山地区压砂西(甜)瓜种植优势,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种植的压砂西瓜品种以金城系列为主,“黑美人”、“新金兰”、无籽西瓜等新品种小面积示范种植;甜瓜品种以玉金香、银帝为主,“早香蜜”、“蜜脆梨”等新品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方法有穴覆膜、条覆膜和拱棚等模式。正常年份,压砂西瓜亩产量可达到1200kg,亩产值800元。极干旱年份如2005年,压砂西瓜亩产量也可达到600kg,亩产值400元左右。种植压砂西(甜)瓜经济效益是种植粮食作物的5~10倍,而且大旱之年仍有一定收成。2003年,中卫压砂西(甜)瓜被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2004年,环香山压砂西(甜)瓜基地被自治区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西瓜产品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高度关注和青睐,以“香山硒砂瓜”商标注册的压砂西(甜)瓜畅销四川、江西、云南、北京、上海等国内30多个省区。“香山硒砂瓜”市场走俏,其品牌知名度已跨越西北、东南及沿海等省区,为今后产业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4年到2005年,在各级政府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尝到收获喜悦的山区人民压砂种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使西(甜)瓜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地处中部干旱带与香山乡同等自然条件和资源的中宁县鸣沙镇、白马乡、喊叫水乡、大战场乡等镇乡以及海原县高崖、西安、李旺等镇(乡)积极发展压砂西(甜)瓜生产,压砂西(甜)瓜产业成为新建中卫市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2005年,中卫市压砂西(甜)瓜面积累计发展到29.5万亩,种瓜农户达到7680户。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市压砂西(甜)瓜种植规模达到100万亩,全部推行绿色认证和标准化生产并争取通过有机食品认证,西(甜)瓜产值达到10亿元。实践证明,压砂西(甜)瓜产业不仅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减少了土地荒漠化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真正成为中部干旱带地区名副其实的生态带、产业带和农民群众的致富带,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找到了新的希望。但是,压砂西(甜)瓜产业在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产业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经济效益还没有完全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山区持续干旱,旱情蔓延加剧,水资源严重匮乏,压砂西(甜)瓜生产形势严峻,目前尚未形成抗旱保苗方面的配套方案;二是西(甜)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未形成增产增收的技术优势,农户标准化生产水平发展不平衡;三是西(甜)瓜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建设滞后,营销网络不完善,销售市场不广阔,流通专业合作组织少、队伍小、力量散、作用弱,产品加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与迅猛扩张的产业规模不协调;四是宣传品牌、打造名牌的意识不强,产品的知名度还很低,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都将严重影响全市压砂西(甜)瓜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制约产业化发展。今后,还需要在西(甜)瓜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加大投资建设力度,确保西(甜)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围绕《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规划》《中卫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以做大做强西(甜)瓜产业、实现山区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扩规提质、抗旱增效”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立足国内外市场,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引进抗旱高产新品种新技术,鼓励活跃营销流通服务,扶持产品深加工,实行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西(甜)瓜产业整体水平,利用5年时间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压砂瓜生产基地,带动山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原则;
2.坚持标准化生产,保障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的原则;
3.坚持以农户生产为主,实行产业化运营的原则;
4.坚持农户个人投入为主,国家、集体、个人多元化投入的原则;
5.坚持项目扶持、支撑、带动产业发展的原则;
6.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农户与企业实现双赢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利用5年时间(2006~2010年),在2005年已建29.5万亩(沙坡头区15.6万亩、中宁县7.1万亩、海原县6.8万亩)基础上,以环香山地区、中宁鸣沙、白马、喊叫水等镇乡和海原西安、高崖、关桥、李旺等镇(乡)延伸扩展,在山区百公里干旱带建设100万亩压砂西(甜)瓜产业经济带,将我市建成全国最大的西(甜)瓜生产基地。其中,沙坡头区达到55万亩,中宁达到35万亩,海原达到10万亩。西(甜)瓜年产量达到160万吨,西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达到80万亩,西(甜)瓜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
2.在沙坡头区香山乡、兴仁镇、中宁喊叫水乡建成3个10万亩西(甜)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重点引进示范西(甜)瓜抗旱节水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增强西(甜)瓜产业发展后劲;
3.引进3~5家产业化龙头企业、流通公司、专业合作组织介入西(甜)瓜产业发展,实施定单生产,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的运行机制;
4.多元化投资,分别在香山、兴仁、鸣沙、喊叫水建设中型西(甜)瓜专业批发市场4个,建设中小型西(甜)瓜集散市场6个;
5.引入2~3家龙头企业进行西瓜果汁等系列产品的深加工,提高西瓜产品附加值,年消耗西瓜原产品产量的30%。
(二)总体布局
以环香山地区为核心区,以中宁县喊叫水、鸣沙、白马,海原县关桥、高崖等镇(乡)为发展重点,辐射周边区域,建成100万亩压砂西(甜)瓜产业经济带。沙坡头区主要发展环香山地区、202省道两侧延伸至常乐、永康镇区域、兴仁镇并沿215省道东进南扩至蒿川等镇乡区域,计划新发展压砂西(甜)瓜9.4万亩,累计达到45万亩;中宁主要发展鸣沙、白马镇(乡)并沿109国道主干线延伸长山头至喊叫水区域,计划新发展压砂西(甜)瓜25.9万亩,累计达到35万亩;海原主要以高崖并沿202国道主干线北上南下延伸扩展兴隆、关桥、李旺等镇乡区域,计划新发展压砂西(甜)瓜15.2万亩,累计达到20万亩。
(三)年度目标
2006年,压砂西(甜)瓜面积发展到47.5万亩,其中:城区21.1万亩,中宁17.1万亩,海原9.3万亩。总产量达到47.5万吨、产值2.85亿元;
2007年,压砂西(甜)瓜面积发展到60.4万亩,其中:城区25.6亩,中宁24.1万亩,海原10.9万亩。总产量达到66.4万吨、产值3.98亿元;
2008年,压砂西(甜)瓜面积发展到73.3万亩,其中:城区37.1万亩,中宁21.1万亩,海原15.5万亩。总产量达到87.9万吨、产值5.27亿元;
2009年,压砂西(甜)瓜面积发展到86.2万亩,其中:城区43.6万亩,中宁28.1万亩,海原14.5万亩。总产量达到120万吨、产值7.2亿元;
2010年,压砂西(甜)瓜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其中:城区45万亩,中宁35万亩,海原20万亩。总产量达到160万吨、产值10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任务,必须突出重点,狠抓西(甜)瓜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科学规划实施
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准确理解和把握发展西(甜)瓜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实施,不断提高西(甜)瓜产业经营水平。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各县和相关部门要把西(甜)瓜产业发展作为现阶段解决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突破性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认真做出安排部署,成立产业化工作领导机构。围绕西(甜)瓜产业,针对重点工作、重大问题,分工负责,明确职责,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和长效监督机制,严肃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强化各级组织的领导责任,增强服务意识,制订奖罚制度。为西(甜)瓜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由市农牧林业局、中宁县农业局、海原县农业局及相关镇乡成立西(甜)瓜产业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抽调人员成立办公室。建立健全产业化工作制度,成立由主管部门牵头组成的协调机构,共同研究解决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订扶持政策措施,加强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理顺市县工作关系,在业务上建立上下一致的垂直指导机制,在部门间形成便于沟通、有利于统一管理、高效的联系机制。二是搞好西(甜)瓜产业发展规划。各县和相关部门按照规划要求,结合本县、本部门实际,制订相关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化发展的目标、重点和布局,制订和完善扶持发展的对策措施。从2005年9月1日至9月30日,组织相关人员对沙坡头区、中宁、海原能够压砂种瓜的区域进行全面勘查测量,制订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的百万亩西(甜)瓜产业基地发展总体规划和技术方案,全力组织实施。按照规划方案,实行划片包干,组织群众找砂源、定路线、定面积,推进压砂进度。
(二)加大政策扶持,促进多元投入
建立完善的西(甜)瓜产业化投入机制,改变以往依赖财政、信贷为主的投资渠道,逐步转向财政、信贷、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以土地、劳动力投资的多元投资结构。争取自治区将压砂地列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实行扶持政策,对农户新压砂地给予政策性补助每亩120元,鼓励农民压砂种瓜,推动产业发展。实行西(甜)瓜良种补贴政策,每亩补助种子费用8元,使压砂种瓜农户直接受益。加大抗旱节水工程建设,充分利用自治区调整扩建固海扬水工程,向西(甜)瓜主产区配置水资源的政策,市、县财政加大支农资金投入,筹资支援山区打井、建窖抗旱。西(甜)瓜主产区镇(乡)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全力开展抗旱打井、拉电、建窖,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西(甜)瓜产业发展的缺水突出矛盾。发挥部门优势、搞好职能服务。各县、有关部门要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做好组织协调、政策调研、项目审查和指导监督工作。农业、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经贸等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支持西(甜)瓜产业发展,纳入本部门工作的议事日程,按照自身优势,在整体布局规划、政策信息引导、协调利益关系、调控市场供求、维护经济秩序、产业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支持、引导、服务的作用,同心协力推动西(甜)瓜产业化经营发展。深入调研,加强监测。各级有关部门应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西(甜)瓜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对西(甜)瓜产业化经营运行监测,及时掌握经营组织的运行动态,实行跟踪指导、动态管理。及时总结推广各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引导西(甜)瓜产业化经营健康快速发展。
(三)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实行标准化生产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走现代抗旱技术与传统生产经验结合的发展路子,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推动西(甜)瓜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一是加快科技体制创新。提倡和鼓励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西(甜)瓜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龙头企业、中介服务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等与农户紧密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化12模式,激活生产要素,提高科技生产力水平,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技术承包服务机制,健全技术干部服务卡和档案管理制度,加大技术队伍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到位率,实行技术干部和农民帮扶带机制,把培训农民和实现技术效益作为考核技术干部的重要内容。改革和创新市、县、镇(乡)西(甜)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人为本,理顺关系,充实力量,促进管理。创新社会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扩大投资、吸纳外资、联合经营、合作开发的良好氛围,以此扩大引商、招商、安商成果,促进多元投资。二是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园区推广应用西(甜)瓜新品种、新技术的带动作用,加速龙头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新工艺、开发产品深加工的步伐,提高西(甜)瓜产品科技附加值,逐步实现产业化经营。进一步组合技术力量,加大技术服务力度,深化技术服务水平,提高技术到位率,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西(甜)瓜产业科技含量。重点研究、探索、示范抗旱节水技术,增强西(甜)瓜产业抗旱能力,提高种植水平,为西(甜)瓜增产增效、山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建立10万亩压砂西(甜)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抓样板、树典型、求突破,建立3~5个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积极引进国内外科技型企业参与西(甜)瓜产业的发展,形成竞争力强、效益显著、带动力强的产业带,不断提高科技转化增值水平。三是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增强质量标准意识、品牌意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硒砂瓜商标的宣传、推介,引导农民按照质量标准来生产,提高西(甜)瓜产品质量及市场竞争性。完善硒砂瓜绿色产品生产、管理、技术标准,狠抓标准化生产的组织实施。强化市场监管,严格落实种子、种苗、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及产地环境标准化控制措施。建立硒砂瓜质量检测中心,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并通报检测结果,确保绿色产品规范化生产。组织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业、产品、市场知名度,增强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快产业化进程。四是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力度,继续发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指导服务作用,加快培养农民科技致富示范群体,结合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培训,引导农民积极接受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新成果、客观认识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造就一大批适应西(甜)瓜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有知识、有技术的产业型现代农民。
(四)加强市场流通加工体系建设,促进西(甜)瓜产业持续发展
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工体系建设,是当前和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压砂西(甜)瓜产业作为山区农民群众摆脱贫困、治穷致富的希望产业,连结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关乎政府的决策成效,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西(甜)瓜产业流通加工体系建设,对于搞好产销衔接,实现良性互动,提高西(甜)瓜市场竞争力,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增强持续发展信心,加快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实现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一是加强西(甜)瓜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改造完善现有市场,加快建设专业市场,重点建设香山、兴仁、高崖、鸣沙、喊叫水5个年流通量在50万吨以上的西(甜)瓜专业批发市场和集散市场,加速市场流转。二是加强营销体系建设。进一步探索西(甜)瓜产品的流通体制,不断开辟销售渠道,支持和鼓励流通企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运销联合体、合作组织和个体营销大户等进入流通领域,积极引导营销组织建立农产品联盟合作,大力发展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西(甜)瓜产品销售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扶持一批购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解决西(甜)瓜生产与市场衔接不够的问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通过参加展销会,设立直销、代销点等多种形式,开拓西(甜)瓜产品市场。积极探索超市、连锁、配送、期货等现代营销方式。引导产业化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形成政府引导扶持,产业化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民订单生产的产业链条,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在农户与经营组织之间形成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能够使企业和农民相互获利。探索新型利益机制,鼓励和提倡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最低保护价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密切的利益连结关系,确保农民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龙头企业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解除农户后顾之忧,切实增加瓜农收入。健全、壮大西(甜)瓜合作经济组织,摒弃单打独斗、恶性竞争的营销方式,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成为“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经济实体,成为农民“抱团”创市场的龙头。进一步扩大银川市场直销范围,继续加强新疆、青海、甘肃、重庆、四川等外埠市场代理直销及合作服务,推动形成服务本区市场、抢占外省市场、覆盖全国市场的营销网络格局。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加快完善连接城乡、面向全国、功能强大、富有活力的信息网络系统,扩大宣传,促使“香山硒砂瓜”融入全国大市场、大流通服务。尽快建立区、市、县(区)、乡(镇)相互联通,覆盖面广的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为瓜农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同时,规范各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和管理行为,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开、公平、有序。禁止不正当竞争、欺行霸市、地区封锁和价格垄断等行为,全面开通“绿色通道”,确保西瓜产品运销畅通无阻。四是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产品加工。在龙头企业培育上,要立足宁夏,放眼全国,采取多种形式的招商方式,积极争取引进2~3家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注重高起点引进、中长期投资,集中资金、项目、科技捆绑投入,促进西瓜果汁系列产品深加工,提高硒砂瓜科技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使产业市场化,切实增加瓜农的收入。对龙头企业建设用地、用电、用水放宽政策,优先安排、审核、报批,并积极协调予以一定的资金扶持。
(五)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增强发展西甜瓜产业后劲
项目带动是压砂西(甜)瓜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今后5年,发挥重点项目快速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作用,坚持把项目带动战略作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效措施常抓不懈。充分借助国家建设投资向西部倾斜的有关政策,积极捕捉国家、自治区有关农业产业政策和信息,多渠道争取扶持,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资金扶持西(甜)瓜产业发展。项目围绕重点区域积极争取,资金围绕重点环节捆绑投放,技术围绕重点基地创新服务,用足用活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项目建设上,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形成合理、科学的资金配套管理使用体系,提升西(甜)瓜产业项目建设水平。市、县、镇(乡)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农业产业化专项基金,有重点地扶持西(甜)瓜产业基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营销体系建设和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协调金融部门调节信贷资金加大对西(甜)瓜产业的扶持力度。执行项目过程中,严格按照批复项目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高标准组织实施好项目建设工作。加大督查考核和审计监督力度,完善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法人制、监理制“四制”管理运行机制,促进西(甜)瓜产业项目规范、高效、有序运作。
二、宁夏硒砂瓜产业分布概况
1.压砂地西(甜)瓜生产在全国的分布
我国压砂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山西省的晋中半干旱地区也有小部分压砂地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压砂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卫市的一区两县(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甘肃省的压砂地(当地习惯称砂田)主要分布在其中部兰州市(永登县、皋兰县)、白银市(景泰县)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河西走廊的部分县区。2007年数据统计,我国压砂地西(甜)瓜的种植面积约为182.7万亩,其中甘肃省压砂地西(甜)瓜种植面积为79.5万亩,占西北地区压砂地西16(甜)瓜种植面积的43.8%;宁夏压砂地西(甜)瓜的种植面积为102.8万亩,占西北地区压砂西(甜)瓜种植面积的56.3%;青海省、山西省各有万亩左右的压砂地西(甜)瓜种植面积。宁夏压砂地西(甜)瓜种植面积居西北乃至全国第一位,因此宁夏中卫市也被外界称为全国压砂第一市。
压砂地(也称砂田)在世界上部分降水稀少的地区也有分布,如法国南部的蒙彼利埃,美国的得克萨斯州、蒙大拿州和西部的科罗拉多州以及南非的部分地区等。
2.压砂地西(甜)瓜生产在宁夏地区的分布
宁夏压砂地西(甜)种植均分布在其中部干旱带地区,中卫市的沙坡头环香山地区、中宁县、海原县、吴忠市的同心县、红寺堡管委会(开发区)及固原市的原洲区均有种植,但主要集中在中卫市沙坡头区的环香山地区及中宁、海原县的部分地区。中卫市一区两县压砂地西(甜)种植,共涉及20个镇(乡)141个行政村4.6万户23.99万人。
中卫市沙坡头区主要分布于香山乡、常乐镇、永康镇、宣和镇、文昌镇、兴仁镇、蒿川乡7个镇乡,海原县主要分布于高崖乡、关桥镇、西安镇、曹洼乡、兴隆镇、羊场乡6个镇(乡),中宁县主要分布于喊叫水乡、鸣沙镇、白马乡、恩和乡、大战场乡、舟塔乡、徐套乡7个镇乡。2007年年底,中卫市已全面完成百万亩硒砂瓜产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截至2008年中卫市压砂地面积已累计达到102.8万亩,其中沙坡头区压砂地面积累计达56.06万亩,人均占有砂地面积6.5亩;中宁县压砂地面积累计达34.2671万亩,人均占有砂地面积3.8亩;海原县压砂地面积累计达11.9万亩,人均占有砂地面积1.93亩。目前,中卫市压砂地种植各镇村户均压砂地面积22.3亩,人均砂地面积4.3亩,其中沙坡头区7镇乡压砂地户均面积达130.6亩,居中卫市压砂地面积之首。
三、宁夏中卫市硒砂瓜产业生产概况
宁夏中卫市环香山地区,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地带,广大群众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砂石资源,发明创造的铺压砂石混合物蓄水保墒种植瓜类作物的抗旱耕作栽培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8年,宁夏中卫市百万亩硒砂瓜平均亩产1200kg,总产量达到1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左右,占农牧林渔业产值的10.49%,瓜农户均收入1.67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100元,占主导区农民人均收入的90%左右。2009年,宁夏中卫市硒砂瓜产业克服自去年秋冬至今夏连续230多天无一场有效降雨的旱情胁迫,积极采取各种抗旱措施,共种植压砂西(甜)瓜102.8万亩;实现销售收入8.4057亿元,总产量达108.42万吨,瓜农户均收入1.95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占主导区农民人均收入的92.5%。压砂西(甜)瓜产业真正成为当地农村经济脱贫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也是目前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中卫市压砂地规模最大、产品通过国家绿色质量认证的第一个生产基地。
目前,中卫市压砂地种植主要以深穴大膜覆盖和条覆膜栽培方式为主。品种推广应用上,西瓜主要以“金城5号”“西农8号”大果型西瓜为主,搭配品种有“黑美人”“新金兰”、无籽西瓜“鲁青二号B”等;甜瓜主要以“玉金香”品种为主,搭配品种有“银帝”等。在生产环节,压砂西(甜)瓜全部实行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在流通方面,产品实行标志销售,以区外销售为主的压砂西(甜)瓜产品远销成都、重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西宁、西安等大中城市。
1.建市以来硒砂瓜生产情况
(1)2004年硒砂瓜产量效益情况统计
2004年年底,宁夏中卫市从事压砂种植西(甜)瓜的镇乡共有10个镇(乡)21个行政村,压砂地面积18.7万亩,比2003年(8.7万亩)增加10万亩,增长114.9%,西(甜)瓜种植面积16.52万亩,枣瓜间作种植面积3600亩,瓜类产量达到156775吨,实现产值8260万元。西(甜)瓜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80元,种瓜收入占到81%,农民种瓜人均纯收入最高达3200元。
(2)2005年硒砂瓜产量效益情况统计
2005年,中卫市从事压砂种植西(甜)瓜的镇乡共有13个镇(乡)60个行政村,压砂种瓜农户8463户7.61万人,压砂地面积达到51万亩,其中沙坡头区22万亩,中宁县17万亩,海原县12万亩,当年种植西(甜)瓜29万亩,在5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情况下,产量达到21万吨,主要销往成都、重庆、西安、西宁、郑州、北京、上海、深圳、福州等30多个大中城市,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瓜农人均收入达到2400元,占主产区农民人均收入的83%。
(3)2006年硒砂瓜产量效益情况统计
2006年,中卫市从事压砂种植西(甜)瓜的镇乡共有18个镇(乡)65个行政村,压砂地面积达到72.8万亩,比2003年增加62.7万亩,增长6倍。其中沙坡头区压砂地面积达到30.5万亩,比建市前增加21万亩,增长2.5倍。全市直接从事压砂种瓜的农户达到1.46万户7.61万人;大户或经济实体压砂862户、总面积18.64万亩,其中100亩以上的有510户、面积7.2万亩,200亩以上的有294户、面积7.55万亩,500亩以上的有58户、面积3.89万亩。沙坡头区香山乡户均压砂地92亩,人均22亩,种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以上。2006年,全市种植硒砂瓜49.6万亩,总产量达到50万吨,平均亩产1000kg,实现销售产值2.5亿元,亩均产值500元,干旱带户均收入13100元,人均种瓜收入达到2285元。
(4)2007年硒砂瓜产量效益情况统计
2007年,中卫市百公里干旱带上的20个镇(乡)141个行政村压砂地达到102.8万亩。2007年硒砂瓜种植面积达到68.5万亩,平均亩产1080kg,总产量达到78.6万吨,亩均收入562元,总销售收入4.0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增收576元,3.36万户瓜农户均收入1.2万元,15.1万瓜农人均种瓜收入2680元。
(5)2008年硒砂瓜产量效益情况统计
2008年,中卫市20个镇(乡)141个行政村种植100.15万亩,西瓜90.596万亩,甜瓜6.18万亩,籽瓜3.374万亩,全市覆膜种植面积53.7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53.6%。由于2007年秋冬季降水量充足,压砂地墒情普遍好于往年,加上抗旱补灌面积扩大,为瓜苗生长提供了良好保障,在5~6月出现特大干旱情况下,平均亩产1200kg,总产量达到1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4.3万户瓜农户均收入1.67万元,近20万瓜农人均收入达到3600元,预计占农民人均收入的90%。2008年压砂地条覆膜种植面积达53.7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53.6%,平均亩产1200kg,总产量达到1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4.3万户瓜农户均收入1.67万元,20多万瓜农人均收入达到3100元,占到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90%。
2.生产安排
(1)种植结构
目前,宁夏中卫市压砂地西(甜)瓜种植主要有条覆膜种植和深穴大膜种植两种模式,根据消费需求和市场销售情况,今后可大力发展条覆膜种植的规模,适当扩大一定规模的育苗移栽种植,种植比例建议条覆膜种植面积控制在:西瓜50%左右,大穴深覆膜种植40%,育苗移栽种植5%,其他模式种植5%;甜瓜种植比例安排1∶1,即条覆膜种植50%,穴覆膜种植50%。
(2)品种安排
在品种结构安排上,西瓜、甜瓜、籽瓜以7.5∶2∶0.5为宜。
西瓜品种安排,坚持中、晚熟品种搭配,一般品种与精品相结合的原则,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要,以求多方位、多渠道占领市场。中熟与晚熟、精品与一般西瓜种植比例安排为1∶9较为适宜,即无籽西瓜、黑美人、新金兰等种植10%,金城5号等种植90%;在播种时间上,做到分期分批、连片集中、规模种植,以满足外运数量的要求。
甜瓜品种安排,以厚皮甜瓜玉金香、银帝为主,适当搭配种植一定数量的厚皮网纹甜瓜和耐贮运、品质优的薄皮甜瓜,种植比例安排为8∶2较为合适,即玉金香、银帝种植80%,脆梨、状元红、钱柜、超20早丰、香米1号、八里香等种植20%。种植方式上,全面推广条覆膜种植,因地制宜发展一定规模的移动大棚种植。
(3)播期安排
西(甜)瓜种植播种出苗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要求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比较安全,且利于出苗和生长。播种前要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做好压砂地地温的定点测定和通报。条覆膜种植4月10日前后播种,播种时先盖地膜,提高地温到15℃以上时再进行播种;穴覆膜种植一般在4月20日前后播种。
(4)种植密度
①西瓜种植密度:西瓜种植密度受压砂地土壤墒情影响较大,一般根据砂地墒情好坏而灵活掌握。一般压砂地土壤含水量在(0~20cm)7.8%~11.8%范围时,穴覆膜和条覆膜种植大果型西瓜如“金城5号”“西农8号”“鲁青抗9号”等品种,均可采用2.0m×1.8m或1.8m×1.8m行株距种植,以180株/亩或200株/亩为宜,中小果型西瓜如“黑美人”“新金兰”等采用1.5m×1.5m或1.6m×1.2m的行株距种植,以220~260株/亩为宜,无籽西瓜因墒情不好则不宜种植;当压砂地土壤含水量(0~20cm)≥11.8%时,“金城5号”、西农8号、鲁青抗9号等大果型西瓜种植密度以200~260株/亩为宜,“黑美人”“新金兰”等中小果型西瓜品种以300株/亩为宜,无籽西瓜则可采用1.8m×1.8m或1.8m×1.6m的行株距种植。
②甜瓜种植密度:甜瓜种植密度受压砂地墒情影响不大,一般条覆膜种植行株距1.5m×1.2m,以370株/亩为宜;穴覆膜种植行株距1.5m×1.5m,以396株/亩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