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3章 小学阅读教学(3)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绮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草原》第一自然段条理很清楚,共有八个句子,第一句概括了我初到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二句描写草原上天空的景象。第三句到第六句描写草原上天底下的景象。第七句到第八句抒发作者对草原的感受。因此可把这一段划分为四层。

(2)按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划分。

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自然段,其包含的句子间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句子间的关系来划分层次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四自然段: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属于分总的构段方式,第一、二句具体描写鱼的多和奇特;第三、四句概括写了鱼多,所以可把第一、二句分为第一层,第三、四句为第二层。

2.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概括自然段的段意,首先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把它们进行比较,选择主要的意思进行段意概括。如果句子间没有主次之分,则要把所有句子的意思整合成段意。对段意的表述应做到:完整、明确、精简。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摘引句子法。

第一,摘引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既可在自然段的开头,即总起句,也可在结尾,即总结句。围绕中心句展开描述的自然段,用“摘引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意最快速、最准确。如《威尼斯的小艇》的第四自然段: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总起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来进行叙述的,因此可以直接用这句话作为该段的段意。

第二,摘引过渡句。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通常要小结前文,启示下文要讲的内容,因此也可从过渡句入手去概括自然段的段意。如《赵州桥》第三段: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像活的一样。

这段话根据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的后半句即可概括该段段意:赵州桥很美观。

(2)舍次取主法。

在以承接关系构成的自然段中,比较适宜采用这种方法。运用时,要认真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分清主要意思和次要意思,再用舍次取主法概括段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这个自然段共有四句话,写了森林、晨雾、阳光、野花四样事物。认真思考就能发现第一句体现了全段的主要意思,因为夏季树木枝叶茂密,才会出现后三句所写的情景,所以应围绕第一句概括段意:夏天,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葱葱茏茏。

(3)综合概括法。

对于用并列方式构成的自然段,可以根据关键词把每句的意思综合起来作为段意。但概括时要注意,不能把句子的意思简单相加,要做到准确、精简。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五自然段: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这个自然段并列写了两种事物:美丽的贝壳和有趣的海龟。所以段意可概括为: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每年四五月间,海龟会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

四、篇的教学

字、词、句、段构成篇章。在阅读教学中,与字、词、句、段的教学相比,篇章教学更具有整体性,能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一)篇的教学任务

篇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四方面:在读懂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给课文划分段落;学习归纳段落大意;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给课文划分段落,有利于理清文章的脉络;归纳意义段的大意,有利于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概括中心思想。这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各学段有所侧重,中年级以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为训练重点,高年级则侧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概括中心思想,但它们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一个紧密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有机体系。

(二)理解篇章的主要方法

1.给课文划分段落的方法

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教学既是篇章教学的一部分,也是连接低年级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虽然《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明确提出分段、概括段意教学的要求,但是“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大概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掌握其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因此,适当的“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划分段落”的“段落”指的是意义段,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而成的(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意义段)。“划分段落”的一般步骤为:首先通读全文,理清行文的思路,找出分段的依据;然后细读每一个自然段,把内容相近或关系密切的自然段归并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意义段;最后把各段段意与全文中心联系起来,查看是否吻合,准确地划分每段的起止。

有些文章在内容或结构上有明显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正是分段的依据。小学阶段要掌握的分段方法有五种。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记叙文。这类文章大多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叙述,可以在情节发生变化的地方划分段落,但有些文章会少一个或多个环节,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划分。例如,《西门豹》一课,第1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讲西门豹被派到邺,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第2~9自然段是事情的发展,写西门豹通过“四问”,了解到邺这个地方越来越穷的原因;第10~15自然段是事情的高潮,讲西门豹用妙计惩治了害人的巫婆和官绅头子。第16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讲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渠道,庄稼有了好收成。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四个段落。

(2)按时间的顺序分段。

不少叙事、记人,或者写景状物的文章,都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大多有比较明显表示时间的词语,可按时间的变化来划分段落。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

(3)按方位变换分段。

一般游记、参观记、写景状物的文章,随着作者观察点的变化,事物存在的方位、地点也发生变化,在分段时,可抓住表明方位、地点转移的词划分段落。如《参观人民大会堂》、《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文章就可按此方法分段。

(4)按文章的结构分段。

有的记叙文具有特定的结构方式。如“总—分—总”结构的记叙文,一般都把总写部分、分叙部分和总括部分各分为一段。例如,《桂林山水》一课,开头总写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内容便为第一段,接着分写的桂林山和水特点的部分便是第二段,最后所写的桂林山水给人的总的感受可作为第三段。

(5)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状物写景或说明性的文章往往会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例如《翠鸟》一课,就可以按“写翠鸟的外形”、“写翠鸟的动作”和“我们的感受”分段。

2.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概括段落大意”中的“段落”指的是意义段。分段以后,用简明扼要的话说明每段的主要意思,就是归纳段落大意。学会概括段落大意,有助于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写作方法。

概括段意的要求是:一要明确,即要恰如其分地归纳出全段的主要内容,表达意思要清楚;二要简练,言简意明,抓住主干,不能啰唆;三要通顺,用语要准确、明白,不能含糊其辞。

概括意义段的大意和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基本相同,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讲同一个意思的几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把从概括自然段段意中习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概括意义段段意的练习中去。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除了在归纳自然段段意中提到的“摘引句子法”、“舍次取主”、“综合概括法”三种主要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提问归纳法。

对于写人记事的段落,可用“写谁干什么”的句式发问,对于写景状物的段落,可用“写什么事物(景物)怎么样”的句式提问,然后把回答整理成段落大意。例如《可贵的沉默》一课,在分段时,把第1~9自然段作为第一大段。因为自然段较多,而事情发展的线索却比较清晰,所以用“写谁干什么”的句式发问,学生很容易就归纳出该段的大意是:当“我”问孩子们父母是否为他们庆祝生日的问题时,他们都回答“是”。

(2)列小标题法。

列标题可以从文章内容、主题、时间、地点等角度去思考,既可以摘录段中现成的词语或句子做小标题,也可以把主要意思浓缩成小标题。小标题的拟订要贴切、简练、醒目。如《小英雄雨来》一课就可列出下列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与鬼子做斗争;河沿上的枪声;雨来没有死。(3)串词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但有一些能表现段的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语,就可以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归纳成段意。使用串词法概括段意,一是要注意所选的词语要有典型性,串连起来能反映段的主要内容;二是句子要通顺、明白,不能直接把词语连接起来,要用自己的话做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明确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又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能琐碎、啰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段意综合法

分段后,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但要注意的是,要根据课文内容区分段意的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综合起来;如果有主次之分,则要舍掉次要的内容,抓住主要的内容进行概括。在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做到意思连贯,语句通畅。例如,《南辕北辙》这个寓言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写一个人坐着马车在路上飞跑。第二段写朋友提醒他向北走到不了楚国,他却认为马快、盘缠多、车夫技术好就能到楚国。第三段写那个人背道而驰,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运用段意综合法,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写一个人坐着马车飞跑,路上,朋友提醒他向北走到不了楚国,他却认为马快、盘缠多、车夫技术好就能到楚国,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2.重点突出法

有的课文,重点段落十分突出,只要抓住这个重点段落的大意,再联系其余各段做适当补充,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例如,《落花生》一课,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议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所以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抓住第二段,尤其是爸爸的话。可归纳为: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爸爸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