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平衡你的内心——做一次心灵大扫除(3)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农夫在田里干活时捡到一件稀有的青铜器。由于年代久远,青铜器的外表看起来锈迹斑斑,有些污渍。村里人听说后纷纷跑来观看并争着要买农夫的那块青铜器,农夫暗地里在盘算着怎样才能让他们把价格出得更高。
回到家里,农夫找来打磨青铜器的工具。他想,如果将青铜器外表的污物去掉,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他又洗又刷,用砂纸耐心地打磨。随着污物的层层脱落,一个干干净净,锃光瓦亮的青铜器出现在他眼前。
当地最懂古董的一位收藏家闻讯赶来,他把玩良久,然后轻轻地摇了摇头:“这东西现在充其量只是一个铜器,没有了任何古董的价值。失去了本来面目的东西,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我们当然不是古董,我们要与时俱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本色。
其实,模仿他人的人又何尝不像故事中的那个青铜器呢?磨掉了自己的本色去做他人,却不曾想,变得毫无特色了。如果我们失去自己的本色,失去自己的个性,我们的内心又怎能平衡?又怎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呢?
保持自己的本色是一种生命的智慧,一种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存的根本,是你得以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力量。当你做自己时,你就是在尊重自己,你就是强者;当你失去自己的本色时,你就是个弱者,他人也不会尊重你。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提醒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有着他人没有的优点。如果你再试着每天这样鼓舞自己,你一定会发现,自己正悄悄地发生改变,就像阳光下的小溪,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散发着一种令人惊艳的美。到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内心是如此平衡,如此轻松。
心理平衡小课堂
任何时代,本色都是一个人的闪光点,保持自己的本色,就保持了一份真实,就保留了最基本的价值。同时,保持本色不会使自己因随波逐流而致使心理失去平衡,这样会更值得人们信赖,更受人们欢迎,而这种信赖和欢迎正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助推器。
感恩他人,但别苛求他人感恩
自然界中生命的个体是相互依存的,任何生物都不可能不依赖于其他的生物而独立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怀,还是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每个人,从有生命开始,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
一个人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感恩于大自然的福佑,感恩于父母的养育,感恩于他人的帮助,感恩于食之香甜,衣之温暖,甚至感恩于苦难逆境的磨炼。
而如果不懂得感恩,你就无法得到更多你想要的东西。多说一声“谢谢”,常怀一份感激,让感恩之情来滋润你的生命,人们就会更加愿意与你亲近,人生也会因此而更加美好。
除了要感恩帮助过我们的所有人,我们也要竭尽全力地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但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帮助了他人之后,就不要苛求他人会感恩自己,否则内心就会失去平衡,致使自己的善行成为他人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善行也会随之变质,甚至失去意义。
一天,一个可怜的男孩为了赚取学费正逐门逐户地推销产品;他感觉饿极了,但却发现自己只剩一枚一角硬币了。
他决定到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然而,当一位可爱的年轻女子给他开门时,他却没了勇气,没要饭吃,而只要了一碗水。
女子看他像是很饿的样子,什么也没说,只是转身回屋取来一大杯牛奶,笑着递到他手中。
男孩慢慢地把牛奶喝光,然后问道:“我欠你多少钱?”
“你不欠我什么,”她回答说,“善心从来不需要回报。”
他说:“那我真该好好谢谢你。”
男孩离开这户人家时,不仅感觉浑身有力气了,原本要放弃读书的念头也打消了。
若干年后,那位女子患了重病,当地医生都束手无策。他们最后将她转送到大城市,召集专家来一起研究她这种罕见的疾病。
霍华德·凯利医生,就是曾向这名女子要一杯水却得到一杯牛奶的那个男孩,也被请来了。
他听说患者来自一个小镇,当听到那个镇的名字后,他从医院会堂出来,走向她的病房。
他一看见那位患者的女子,就认出了她。
回到会诊室,他决定尽全力救治她,并对她的病情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他们最终战胜了病魔。
这位女子支付医疗费时,看到了这些字:“一杯牛奶已抵消了你的全部费用——霍华德·凯利医生。”
其实,生活常常是这样,在我们由于善心而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后,并不苛求受惠者能够感恩,也不会要求他们回报什么,我们仅是把这一切当做理所应当的事情,但结果常常是我们因善心而收获更多。
事例中的那个女子正是因宽广的胸怀给了年轻人一杯牛奶,并且不曾希望对方给予自己什么回报,但是却在若干年后还是以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倘若这位女子在最初帮助那个年轻人的时候心里想的念的都是让对方如何回报自己,那么当初那份牛奶的施恩恐怕换来的只是那杯牛奶的价钱,或者是若干年后对方加倍偿还的钱,而不是对方拼尽全力帮她挽回的命。
可见,为他人付出时,要保持一种平衡的心理。要想着自己付出的同时就已经收获了一份能为他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快乐,而不要在意对方是怎样的反应。
对于那些懂得因我们的付出而心怀感恩的人,我们自然应该欣慰,但是对于那些即使接受了我们的帮助却并不懂得感恩的人,也不必介怀。我们只管付出我们的,回报不是我们付出的目的。当然,我们也不会做那种不懂得感恩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的内心才能够保持平衡。正如事例中的那名女子所说的,“善心是从来不需要回报的”。试想,如果一个人帮助了他人后强迫他人回报自己,那么,这样的帮助还能够称得上是“帮助”吗?
施惠于他人不是纯粹的心理安慰,而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一个人如果总是尽全力帮助他人,并且不要求他人感恩,那他就是一个拥有平衡的内心和高尚人格的人。这样的人把一切都看成是理所应当的,他也能够因此很容易地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心理平衡小课堂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带着感恩上路,我们永远会对这个世界充满热情,永远会对生活充满希望,而我们的人生也会更阳光、更完美、更圆满。而在我们因为自己的善心而做了些好事之后,不要因此自鸣得意,苛求他人对自己感恩,否则,善行会变成他人的梦魇。只有懂得感恩他人和尽心尽力帮助他人,又不苛求他人感恩,才能够保持内心的平衡,才能够感知生活的美好。
成功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
当今的社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一个人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加快速度追求成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许多人都已把成功当成了唯一的目的,而忽略了幸福的感受。
要知道,成功仅仅是获得幸福的手段,而不是追求的最终目的。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仅仅充满了成功的欲望,那么他的内心就会变得沉重,这样就容易导致内心失去平衡,使得一个人成为“赚钱的工具”或贪婪者,而这是与追求幸福背道而驰的。获得成功只是为了获得幸福,如果成功为你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那么成功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谈及成功,被人称为“花蝴蝶”的美国田径名将格里菲斯·乔伊那曾获得多枚奥运金牌,并且在汉城奥运会上打破了两项世界纪录,在我们看来她是多么的成功啊!可是后来人们发现这个女强人打扮得越来越花哨,头型越来越另类,指甲上也涂满了各种颜色,于是人们都称她为“花蝴蝶”。直到东窗事发人们才明白,由于长时间服用兴奋剂,格里菲斯·乔伊那的头发和指甲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掩饰这一切,她不得不把自己装扮成那种模样。长期使用违禁药物严重伤害了她的身体,1998年,格里菲斯·乔伊那猝死在自己家中,她去世的那一年刚刚过了38岁的生日。
格里菲斯·乔伊为了追求成功,不惜违背竞技运动里诚信公平的原则,甚至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依靠兴奋剂的帮助获得的成功并未让她获得真正的幸福。良心的谴责、内心的煎熬和肉体上的痛苦使她的成功没有幸福的陪伴,使她成为了失衡内心的傀儡。可见,如果一心追求成功,而忽略掉追求成功的目的究竟何在,就可能顾此失彼——成功有了,幸福没了。
关于幸福,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都存在着认识的误区,在他们看来,幸福=地位+成功+金钱。果真如此吗?如果说有了地位就是幸福,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地位显赫的人却有诸多的烦恼,或是工作责任过于重大而致使身心疲惫,忙碌到无暇顾及父母、妻儿,或是家庭关系因为地位的特殊性而变得复杂,得罪亲友、失去爱人等。
你不在其位,怎知地位高就比普通人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幸福呢?如果说有钱就是幸福,可是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富贵人家的人反而羡慕平民的日子?如果说成功就是幸福,但是当一些人为追求成功而殚精竭虑甚至不择手段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时,他们却因为太过执著于追求成功而忽略了欣赏沿途的景色,甚至他们因为太过执著于追求成功而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以至于众叛亲离,这时的他们的确站在了最高处,但是却俨然孤家寡人一个,这样的落寞谁能体会呢?可见,幸福的确跟这些因素有关系,毕竟有了地位可以受人敬仰,有了成功可以引人追随,有了金钱可以带来物质上的享受,但是这些却不是决定幸福与否的根本因素。
所以说,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功而不惜一切代价,否则,当一个人以不择手段去追求成功时,其内心已经失衡,已经沦为了成功的奴隶,被成功挟持或奴役着一步步走上人生的迷途,甚至是无底的深渊。
为了实现成功这个目标而不惜牺牲生命过程中的幸福是很可悲的事!千万不要让这样的画面出现:到达目的地的道路上满是荆棘和坎坷,一个人在途中不断地被划破摔伤,当他踉踉跄跄接近目的地的时候想必已经是鲜血淋漓、遍体鳞伤了。如此情景,还有幸福可言吗?所以,在追求成功时一定不能盲目,而应充分考虑追求的过程是否会让自己感到快乐、是否能够平衡自己的内心,倘若过程是痛苦不堪的、内心失衡的,那就调整目标吧,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然后再去努力追求。
要时刻铭记:成功仅是获得幸福的手段,而幸福才是真正的目的。
心理平衡小课堂
成功、金钱、地位都是社会的标准或他人的期待,而不是你自己的真正渴望,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则必是内心自然而发的,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生命的喜悦和幸福就是那种为了源自自我的目标而奋斗的感觉。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你最好选择做既让自己快乐又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当你获得成功的时候,内心才会平衡,幸福也会离你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