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新玩法:未来商业的格局和趋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荐序1

老史,这个人

仲昭川

称之老史,其实不老,比我小不少。2014年全球胡闹的那次“冰桶实验”中,就有他孩童般鲁莽的身影,一位美女把一大盆冷水劈头盖脸浇到几乎赤裸的胖身子上,旁边还有另一位美女,很养眼,据说都是老史的妹子。

但我跟老史结识,无关冰桶和美女,只缘于书。老史嘱我为他新书作序,要求只说人,不谈书,那就谈谈老史这个人。

史贤龙先生是个书痴,无论生意多忙也要读书,如饥似渴,几乎每天都在微信里发表读书随想,还要晒出相关快照以增乐趣。据此粗算,他平均两三天读一本。

老史读书很博杂,囊括古今中外;也很专深,道学佛学和西哲经典,常串联在一起重新注疏。就连冯道的《小人经》,都被他解析得中西合璧、雅俗共赏。

生于六七十年代的少年,大多不舍得买书,入大学后的愿望,就是力争到图书馆把这辈子该看的书都免费看完,幸好那个时代,出版物还没泛滥,经典不多,还能通览。老史却不同,上高中时就做到了。

据说,他父亲明知那些书籍跟考大学毫无关系,仍省吃俭用任他购买。临近高考,父子俩还经常促膝畅谈书中感怀。老爷子没有享到儿子的福,二〇〇一年过早逝去。如今,老史念念不忘当年情景,每次写书,都有一种虔心告慰的情结。

因此,我读贤龙君的书,也平添了一种敬畏。

读书不仅是学习,也是跟作者斗智,不为胜负,而是寻找共鸣。达到一定程度,读者与作者会有神交。

去年我写了本互联网的书,不少人在网上评论,有的中肯、有的肉麻。其中最触动我的,就是这位史贤龙君,说话非常猛,却有大智慧。

智慧是种能量,但并不总从高向低传递。智者相遇,互相都是能量干扰,结果往往彼此拉低,高者没收获、低者没长进。而我和贤龙,却有些相见恨晚。

网上交谈没几句,他就把我拖进他自己的群里,是个叫“私聊会”的网上道场,里面聚集了很多咨询行业的高人,当然多是他五湖四海的朋友。通过其朋友了解其人,更加客观全面。很快,我跟他从作者与读者变成朋友。

第一次见面,便是他千里走单骑,从上海来北京直奔我家里,喝茶到凌晨三点半。只记得从头到尾都是他在说、我在听。并非插不上话,实在不舍得打断他,属于火花四溅型的。当时感受有三:此人博大精深知无不言、此人专业始终紧扣产品和市场、此人对互联网的见解老少咸宜。

后来读了史贤龙的《产品炼金术》、《老板如何管营销》、《魅力的智造:粉丝产品创新法》,更确信这是个有道心的人。他并不企图向读者炫技,只春蚕吐丝般分享他二十多年的感悟。

如今在产品和市场方面,都在玩弄讳莫如深的概念、追逐过眼云烟的热点,能把道、经、技合为一体的著作,几乎见不到。国外的书虽然时尚,但对于东方大地的心术和门道,洋人完全摸不到门。这是我在外国读MBA的切身感受,也是史贤龙先生近年来在本土咨询领域脱颖而出的原因。

智慧只能源于自己的灵魂。博览群书的人,一定有学问,却未必有智慧,甚至反被太多的智者洗空了脑。很多饱学之士的作品,近于资料汇编,即便有精华,也分不出是谁的原创。这对有心的读者,是一种灾难,很难跟作者产生灵性碰撞。

老史的书,是个例外。不仅旁征博引、数理兼备,且鲜活直接、深入浅出。

人类重大的智力成果,都是专注力和发散力共同起作用。

西方的遗产,多是专注力的结果。心无旁骛的好处和坏处,都是单点突破、直线穷极,终究是局部钻研的功夫。必然的结局,是丢了整体、平衡、辩证,只能不断更新和发展,永远不得安生。不说科技给人带来的恐慌和危机,单从中医和西医的对比上,就知道这不是思考的差异,而是维度。

东方的遗产,多是发散力的结晶。无住生心,一心无用。任何一个重大发现,都足够子孙沿用千百年,并不指望后人有啥出息。这是整体观照的功夫。

从著书立论的角度,至少在专注力和发散力上,史贤龙君是个均衡得兼者。

互联网是个生态,不是一个行业。这个生态很大,包括很多生态和业态,覆盖了全社会。生态看玩法、业态看规则,看错一步,就万劫不复。

这对领衔者更是空前的挑战:单纯专注,一定是狗熊掰棒子,经受不起日新月异的变化。单纯发散,虽能从混沌的整体中看到本质,却不知道质变会在何时突发。

本质在量子化的生态系统中,难以面对永恒的不确定性。在战略层面,以不变应万变的方针,有时也害人不浅。西方科学在混沌说和量子学上的发展,已经接近两千六百年前老子《道德经》里的结论,可谓一个轮回。

《道德经》谈的不是道德,而是智慧。有智慧的人,才是明白人、才会有道德。

无疑,史贤龙多年的智慧修为,如今在他书里得放光芒。憨厚地说,在西方作者隔山打牛的背景下,中国老史的书更加贴心实用,假如国内读者不想自欺欺人的话。

至于移动互联网,有必要说说。这是一场浩劫。

世上任何索取与得到,都是从差额中来的,比如时间差、信息差、维度差,等等。很显然,移动互联网的玩法,也是一部分人制造出来的差额,他们从四面八方突然出现在上游,正像狗熊张开利爪,坐等奋起一跃的鲑鱼。

当年的电脑互联网,只是绑架了网瘾少年而已,大家在工作生活中还都是正常人,有自己的休闲时间、有自己的阅读选择、有自己的观察思考。

可如今,就因为一个手机、一款软件,移动互联网绑架了所有人:不仅全天候捐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还要在“震撼了”、“沉默了”、“转疯了”、“惊呆了”、“吓傻了”之类的尖叫声中,不断采取无脑的行动。

科技的进步,势必引起人类的退化。不过,这退化也太快了些。都急于变回猴子,那买不起智能手机的人真不知该大哭还是大笑。

真正的大佬,都知道谋定而后动。

在信息碎片化、数据垃圾化的时代,国人大脑污染严重。最先丧失的,是读写能力。然后是模仿能力减弱,创新能力就免谈。这时,静心浏览一本高人高论,是幸运和明智的。

早在移动互联网刚刚泛滥之时,史贤龙就抛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惊动了不少人。那篇文章,也被收录在本书,必是亮点之一。

我这些年深居简出,几乎不跟人打交道。听老史说法,为一大快事。

推荐他的著作,是我的功德。是为序。

2015年元旦凌晨 于北京望京

仲昭川:《互联网黑洞》作者,中国联合网盟董事长,中国互联网学创始人。

1994年率先在中国推广互联网,同时作为主讲人、制片人、撰稿人、总策划,推出了《Internet改变世界》、《怎么使用因特网》等大型系列专题片,为互联网进入中国做出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