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别被“负气场”困住了
避免消极字眼
我们普遍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别人比自己强,看到别人取得了成功,自己却在一旁叹气,或自我安慰道:“反正我没人家聪明”、“反正我没他那么命好”、“反正我做什么都不行”、“反正我是完成不了的”。不断地告诉自己要放弃和停止思考与努力,原谅自己的缺点,只能使自己被局限在“无能为力”的现状中。
还有人将“毕竟”当做口头禅,它与“反正”有异曲同工之效。毕竟是“究竟”、“终归”之意,强调了该发生的事你怎么阻挡也无济于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用“毕竟……”为自己开脱。例如,“毕竟人家长得漂亮”、“毕竟他比我强”、“毕竟我们不是一个档次的人”、“毕竟他有关系”,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们充满了无奈,仿佛看透了人生。
“毕竟”、“反正”二词总饱含了无限的悲怆,表示你已认命了,承认自己不如人,并将失败归结到时运等方面去。
为什么你总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为什么不多肯定自己,用积极的话鼓励自己呢?
现实生活中,本就有数不清的无奈。有的人天生丽质,有的人却先天残疾;有的人生在富裕人家,有的人却家贫如洗;有的人学习能力强、记忆力好,有的人任凭怎么努力也不开窍;有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外向、讨人喜欢,有的人死板拘谨,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张九龄在《咏橘诗》(《感遇》十二首之七)中云:“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意即个人命运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所致。“运命惟所遇”,是说自己没有主动权,只能认命了。但他又说“循环不可寻”,终究还是不甘心。是的,我们无奈,但我们不能认命。真正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也许你的性格不适合做一名学者或企业家,但你也许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家庭主妇,这也是值得骄傲的。最怕的是还没有尝试,就说“反正我不能”,那么,你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成功,自己却一事无成。
从现在起,就要提醒自己,让“反正”、“毕竟”这类的沮丧话消失吧!应用能使你振奋、进取和乐观的字眼,因为我们口中的话会不断地主宰我们的意念系统,操控我们的行为。如果你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会成功”,就可以使自卑感、挫折感锐减。或者可以把“反正我很笨”、“毕竟我很笨”说成是“反正我们很笨”、“毕竟我们很笨”,这样易于克服失败后的孤独感。使用怎样的字眼与自己对话会决定你有怎样的生活,如果你做到痛苦少提,措辞积极,那么你就可能增强信心,凡事做得和别人一样好!
积极的气场带来灵感
积极的气场能给你带来灵感,让你拥有无穷的创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力对每一个人都发挥着作用,它以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人们打开智慧之门。只要我们能掌握这一力量,并学会运用这一力量,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在运用这一力量的过程中,唯一的障碍就是自己。
当你的人生之路顺风顺水,你的创造力就不会起任何作用。但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获得各方面帮助的时候,你的创造力才会发挥它的作用。你的要求越急迫,它的作用也就越明显地显现出来。
创造力是气场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气场带给你的力量是长久而发自内在的力量。它与运气不同,运气来自外界,并且变化无常,它常常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忽然出现。很多时候,当你需要运气这个朋友时,它会离你而去,但你的创造力却是你忠实的伴侣,它总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当你面临灾难或死亡的威胁时,创造力总会给你灵感,送你能够摆脱困境的锦囊妙计,帮你化险为夷。
如果你能意识到气场赋予你的这种创造力,并且能接收到创造力给你的这种灵感,你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会更加顺利,你就会充满力量和自信,成功也必然随之而来。如果你清楚自己拥有这种力量,在拼搏和奋进的过程中你会更加有动力,这样你的创造力就会更努力地帮你克服你所遇到的一切困难,那些被人们认为不可战胜的困难,将会在你创造力的攻击中节节败退。你在生活和事业上的表现如同获得了超人的力量,成功和财富会一并向你涌来。
但你一定要清楚,事实上你不是超人,只是由于气场赋予的创造力和灵感为你提供了无穷的能量,你的潜意识才与现实搭建起桥梁,这样类似超人的能力才在你的身上出现。
不管你是什么职业,律师、银行家、商人或普通员工,不管你是富有或者贫穷,气场给予每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都是平等的,它不会因为金钱或权势而有所差别。你越需要这种力量,它就会越明显地彰显出来。当你贫穷失落时,当你失败了失去方向时,气场就是你忠实的仆人,它就在那里守候着,等待着你的召唤,等待着将灵感和力量传输给你。它不仅能帮你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还会和你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种心灵感应能让你预知下一步所面临的危险,不管你面临的问题多么渺小或者多么举步维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在你的脑海里,你的灵感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一方法呈现给你,让你将之加以运用。
每个人的气场力量都足够支撑他们生存和发展下去,并能够让他们达到自己想要的成功。当每一个生命个体不断追求发展的时候,气场就会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显现出来。
“一句话”的启迪
在大多数情况下,打动人心的终归也只是“一句话”,改变命运也只需“一句话”,很多人都是因为相信了生命中最关键的“一句话”才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因一句话而改变自己一生的人不胜枚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个人在野战医院做义工,协助医生救治伤员。他每天都能看到那些伤员在死亡线上挣扎,或饱受伤痛的折磨。为了给大家鼓劲,他把一句话写在墙上——“没有人会死在这里”。大家看后都没说什么,但天长日久,伤员和医护人员,甚至院长,都渐渐地记住了这句话。一句话,让伤员顽强地活下来,让医护人员更加敬业。
一次车祸导致日本钢琴家馆野泉右手残废,而这只右手,对于一个钢琴家来说是何等重要!馆野泉精神委靡,失望到了极点,生不如死。一天,妻子对馆野泉轻轻地说了一句话:“上帝都有备份。”馆野泉听后如醍醐灌顶,决心用左手弹奏钢琴,最终获得了成功。一句话,让他燃起了希望,成就了辉煌的事业。
有个小女孩每次体育课跑步总是落在最后,她特别沮丧。妈妈对她说:“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她记住了这句话,再跑步时只盯住前面一个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四名……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接下来,她把这句话用到别的科目中。2001年,她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就是朱成。一句话鼓励她从新的角度认识自己,并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生活路上多磨难,人生漫漫多坎坷。如果你害怕、沮丧,想为自己鼓劲,不妨总结出一言半句。别认为它微不足道,在某些时候,就是那么短短的一句话,让你心生感动与力量,多少能给你些有用的启示、警示,甚至会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类似的精辟语言只需稍加留意,便可轻松获得。如以下是这些的话语:随时随地学习,无处不在加油。把身边的每一件事做好,上帝还会对我微笑的。人总是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坚强。最低谷是好事,说明以后不会比这再低了。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
思无邪,心无累,不为境困。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精彩,但大部分的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但愿这诸多的“一句话”能给你带来启迪,铸就你不屈不挠的信念,鞭策着你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向成功迈进!
“想要”不如“一定要”
你有没有见过一个整天“想要”成为企业家的人而不是企业家?有没有见过某个人一见面就大谈自己想要炒股、炒楼、炒金,可他却从未炒过这些?可见:“想要”只是他们的一个想法,只是一个梦想,可以随便说,说完后很少真正落实到实施的层面。尽管有时候想了也去尝试实施,但一点儿困难就吓得他们打起了退堂鼓,结果常常不了了之。
要成功,不是软弱无力的我“想要”,而是坚定的我“一定要”。“想要”与“一定要”在字面上差别很小,结果却相距十万八千里,而为你造就的气场力量也大有差异。“想要”是一种愿望,“一定要”是一种信念;“想要”就是最好能有,没有的话也无所谓,“一定要”才会检讨自己,改变自己,创造条件,采取所有可能的手段持续不断地努力。所以说,“想要”不一定得到,“一定要”则必能成功。
你身边也会有很多朋友说一大堆我“想要”,想要花不尽的金钱,想要健康的身体,想要一份待遇高的好工作,想要戒烟……各位读者,再看看你自己有多少“想要”的东西,有多少“一定要”的东西?你们想要的那些得到或实现的又有几个呢?我们有太多的我“想要”,唯独缺少我“一定要”。有些人即便是说了“一定要”后,也很少会立刻列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并能不懈地去追求,严格地去执行。
你可能会说:“我太老了,眼界不行了,做这行早落伍了”、“我一个人怎么干得起来”、“我没有闲钱”、“这事需要太多投入”、“市场经济难以预测”,讲了一大堆借口,这对你到底有没有帮助?事实上是没有。
但我相信,只要你“一定要”,你就一定能找到100%的方法,一定会采取100%的行动。如果你没有开始行动,归根到底只能证明一点:你只是对“想要”的有兴趣而已,而不是“一定要”。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你“想”成功的时候,还不足以调动你内在的力量,你的“想要”是“想”,就像幻想一样,围绕你的则是惰性。而当你“一定要”的时候,你所有的精力就会专注于如何为这个目标创造条件,整合资源,你就会排除各种困难和阻碍,一步一步地向目标前进,不达目的不罢休。
陈安之先生是著名华人潜能培训大师,他当年只是美国街头的一个小贩,挨家挨户敲门,推销菜刀。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世界著名潜能培训大师安东尼·罗宾正在招聘课程推销员,他就去应聘。现场应聘的有600人,招聘者只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愿意成功吗?”结果有599个人都回答:“我愿意成功。”唯独陈安之斩钉截铁地说:“我不是愿意,我是一定要成功!”结果他被聘用了,成为了安东尼·罗宾的弟子。后来他问安东尼·罗宾公司的业务总经理:“你为什么录取我呢?”对方告诉他:“因为只有你一个人看起来很想要成功,而且只有你一个人决定你一定要成功,其他的人都只是有兴趣要成功而已。”
陈安之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思考者、行动者、冒险者、激情者。要成功,要出位,要与众不同,就一定要有强烈的欲望。如果你“一定要”得到什么,并甘愿为之奋斗,百折不挠,就不会退而求其次。如果这个欲望令你发疯,让其他事物在你眼中黯然失色,那么你一定能得到它。而这时,你的气场也会更强大。
消除“等有时间就开始”的想法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买了一本书,从来没有读过,却常常告诉自己等有时间一定要读?制订过一个计划,从来没有执行过,却时刻提醒自己等有时间一定要照做?……“等有时间就开始”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习惯心理。
人们习惯于做事总往后拖延一步,总愿意在行动之前先要让自己享受一下最后的安逸。只是在休息之后又想继续享受,这样直到期限已满,行动也还没开始。事实就是,拖延直接导致行动的失败。
这个场景恐怕很多人都遇到过:你下定决心要克服睡懒觉的毛病,于是计划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第二天,你的闹钟准时响了,但是你根本就没有精神起床,于是对自己说:“今天就当做最后一次吧,再多睡10分钟,明天绝对不再这样。”果然,你按掉闹钟,转身继续睡觉。直到忽然醒来,发现马上就要迟到,匆匆忙忙地爬起来,再一次重复了以前的错误。
类似的故事你一定听过,结果也可想而知。
本杰明·富兰克林有这样一句话:“千万不要把今天能做的事留到明天。”虽然我不能百分之百地这样做,但也会竭尽全力。
当今社会,多少人曾想拥有一份理想的工作,或是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但从来没有为此行动过;多少人曾想赚更多的钱,结识更多的朋友,建立更广泛的人脉,但从来没有为此努力过;多少人曾想精力充沛,身体健康,但从来没有为此运动过……人是缺乏自制力的动物,常常给自己制订计划,设定目标,可总是抱着“等我有时间就开始”的想法,从来没有执行过。
逢年过节,看到人家一个个红光满面、春风得意地走亲串户,你是否羞愧地缩进小屋,轻易不敢出门;朋友聚会时,当友人好心地问:“喂,兄弟,最近在忙什么?”你是否唯唯诺诺地轻声回答:“没忙什么。”然后躲在角落,生怕再来人搭讪……之所以你有缩进房间、躲在角落的表现,还不是为自己的一事无成而感到无地自容?其实,有很多人是由于自己的懒惰和拖延而导致了今天窘困的结果。
在中国古代,人们作战讲究的策略是“一鼓作气”,以防止“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的现象出现。因为经过长期的拖延,再想令士兵疲软的心态鼓起斗志是比较困难的。
比尔·盖茨也曾说过一句话:“想做的事情,立即去做!”对于那些渴望成功的人而言,仅仅设定和分解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即便你拥有完备的知识、熟练的技巧、非凡的能力、良好的态度和成功的方法,也不意味着你必将成功。如果你不采取行动,任何美好的愿望、幻想也只能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
不要给自己留退路,说什么“以后还有机会”、“时间还比较充裕”。在制订好计划以后你就没有了后路,唯一的选择就是立即行动。气场强大者必是立即行动者。对于他们来讲,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拖延一分钟,就等于痛失这一分钟所带来的效益。当今时代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信息时代,处身时间洪流之中的我们,为了成功必须具备时间观念。当“立即去做”的思想从我们潜意识中出现时,我们应毫不迟疑地立刻付诸行动。只有快速行动,迅速出击,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有利位置,才能把握住那些转瞬即逝的机会。
为什么成功总与你擦肩而过
火车通常被认为是斯蒂芬逊发明的,其实在他之前,一个叫德莱淮西克的英国老乡先后造出了四辆蒸气机车,他本来离成功不远了,却承受不了失败的压力、忍受不了人们的嘲笑,最终放弃了对蒸气机车的研究。
斯蒂芬逊则不同,他忍受了人们的冷嘲热讽、承受了失败的压力。不仅造出了蒸气机,并筹办了机车制造厂,主持修建了历史上第一条铁路。
如果德莱淮西克坚持下去的话,成功就属于他了,或许现在一提到火车我们想到的不是斯蒂芬逊,而是德莱淮西克。可他承受不了各方面的压力,只能与成功擦肩而过,给自己留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我们有时也会像德莱淮西克一样犯同样的错误。自己如果再坚持一下的话,就能把事情办成功,而却因事情太难等,找来诸多借口而放弃做这件事,当看到别人把同样一件事完成,给自己画上圆满的句号时,自己又是相当后悔,后悔自己没有毅力、没有坚持。只要我们有坚定的毅力并坚持去做,就能很好地完成一件事,为什么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呢?
对于许多事情而言,实现目标和实现手段并不是一回事。人们习惯把结果描绘得像亚当和夏娃的秘密花园一样,可行动起来却错得离谱,甚至有时十分愚蠢。
智者曾与一个销售新人闲谈:“你这个月的销售目标是多少?”销售员骄傲地说:“60万!”智者又问道:“你一个月大概工作几天?”销售员回答:“20天。”智者在心中粗略地算了一下,这个销售员平均每天要达到3万的销售额才能完成他的目标。销售员看到智者疑惑的表情,慷慨激昂地说:“我每天拜访6位顾客,20天内找到120位顾客就能达成目标。”智者笑着对他说:“那么这120位顾客是否已经安排在你的日程计划里面了呢?”销售员摇摇头。最后智者留给他一句话:“请把你60万的销售野心抹掉吧,因为它已经不可能实现了。”
通过吸引力法则我们知道,一颗渴望成功的心是获取成功的良好开端,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有太多胸怀大志的人往往后续工作不到位,不懂得将目标变成现实的方法,使成功渐渐离他远去。对于那些付出辛勤劳动而没有获取成功的人,其实缺乏的正是实现成功的手段。
计划要比目标更重要。我们的一切行动必须要有合理的计划做指导,计划如果不完善,就等于目标的失败。
华尔街总有很多野心家,APO公司的老板克里斯顿也是其中一位。大多数人见他是在一场金融家峰会上。当时他口水飞溅,满面红光,向聚集在他身边的企业家们畅谈着自己的雄伟计划:“收购××公司?这不是问题,等我先拿下几家电子公司的股权;要知道,融到300亿美元并不困难;我公司的股价一直在稳定地攀升……”
6个月后,年仅45岁的克里斯顿在他的豪华公寓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破产了,他的几十亿身家如同美国的泡沫经济一样,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不仅如此,他还欠下银行将近150亿美元,银行账户早已被冻结,十几处私人房产随时面临着被法院拍卖。因为无法忍受流落街头,或在铁窗下度过余生,他只好到上帝那儿诉苦。
在人际场上,克里斯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他渴望结交那些对自己事业有益的朋友,却因流于空谈逐渐荒废了自己的人脉。克里斯顿是个理想远大的人,同时也是个华而不实的人,因此许多融资机构的高管评价他说:“那个喜欢夸夸其谈的胖子,总是拿不出一份说得过去的方案,还想向我借钱,简直痴心妄想!”
其实,克里斯顿乐观、强势、善于冒险;他气场强大,常震撼人心。但是在关键时刻,目标和手段的衔接部位出现了错位,他始终也没有拿出过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而寄全部希望于股市的坚挺来筹募基金。最后,他所有幻想被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击得粉碎。
不要再抱怨为什么成功常与你擦肩而过,那是因为你的计划还不够清楚、明确,缺乏严谨性和实际操作性。那些欲望强烈而手段苍白的人,最后往往沦为克里斯顿式的角色。记住,内心的渴望只是一个开始,实现方案要远比这重要得多。
面对困难,你选择逃避了吗
曾经听过一个惊人的事实,有些艺术学院的毕业生,他们最后的一次创作就是毕业时的作品展。因为当他们离开校园就等于远离了教授、课业期望、作业压力、同行竞争,以及创作的环境,于是顺理成章地停止了创作。如何理解他们这种放弃自己近乎生命价值的行为呢?他们又在逃避什么?是怨恨自己天分不够,还是艺术道路本来就令人气馁?无论怎样,请先不要去耻笑他们的懦弱,因为你也可能是他们中的一员。
林暧,今年35岁,身边不乏男士追求。她约会频繁却从不考虑结婚,除了一次超过两年的恋情之外,其余的交往都不超过一年。一直以来,她总是说“一定会等到属于自己的Mr.Right出现才会结婚”。最近,那位Mr.Right 现身了,可她的危机也随之浮出水面。对方多才多艺,温柔体贴,林暧深深地被他吸引。这种坠入爱河的感觉,却在林暧的内心深处引发了强烈的冲击。她开始对自己和自己以往的感情进行反思,“我真的配得上他吗?”“他会介意我的过往吗?”“深入了解后,他会抛弃我吗?”“他会在乎我的家庭、工作吗?”……林暧带着诸多疑虑对对方总是若即若离。慢慢地,对方觉得林暧并不是真心爱自己,便逐渐消失在林暧的视野之中。后来,林暧陷入深深的懊悔和自责之中。
健祥,目前是一所中学的老师。他的眼神总是透露着阴郁,并时常对周围的朋友说:“也许当初不该放弃读博的念头。”其实,健祥念书时是一个开朗阳光、成绩优异的男孩,他非常轻松地就考上了研究生。临近毕业时,导师准备保送他继续读博,却被他婉言拒绝了。无奈,老师将名额给了另一位同学。当时很多人都疑惑地问他:“为什么要放弃这大好的机会呢?”健祥解释说他早已厌恶了学校的生活,并觉得博士课程非常狭隘,无非是对一些理论的深入研究,而且学校中教授都非常自大,他很看不惯。其实,在健祥心中还隐藏着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害怕自己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拿到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他很轻松地找到一份教师工作。可是,当他真正体验到真实的工作时,接踵而来的考验与困难使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多么草率。本以为自己的学历会让他成为佼佼者,本以为自己的能力能够担当一切,但事实并非如此。几年下来他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而那位顶替他读博的同学早已毕业并走上了领导岗位。可以说,当年的懦弱心理影响了他的一生。
不知何时,现代的人们都习惯选择用逃避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问题。回想一下你生活中有多少人像林暧一样,由于内心的逃避而错过了大好姻缘;又有多少人像健祥一样,由于内心的逃避而错失了难得的机会……虽然面对困难选择退缩是人之常情,甚至是合理的反应,但是不努力尝试一下,你怎么知道等待你的注定是失败而不是成功呢?
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选择逃避,无非是因为它能带来内心的自在或解放,但你是否想过这种方法真的能换来永远的舒心吗?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抉择,如果总是避重就轻地选择逃避,那么你接下来的路可能会更加难以选择和驾驭。如果你选择用短暂的安逸来换取长久的痛苦是不是太不划算了呢?
我们生活的世界既充满着机会,又充满着压力。机会可以诱惑人去尝试,压力可以逼迫人去奋斗。上帝给我们每个人的机会都是一样的,能否出类拔萃、独占鳌头,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把握住每一次细小的机会,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毛遂把握住了机会,勇敢地面对困难,他成功而归;曹操把握住了机会,勇敢地面对困难,他成为一世枭雄;郭沫若把握住了机会,勇敢地面对困难,他成为了一代文豪;比尔·盖茨把握住了机会,勇敢地面对困难,他成为了富翁。朋友们,请记住,世界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拒绝机会、逃避压力、闭关自守的人永远只能成为生活的奴隶,并永远生活在哀怨和懊悔之中。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请把握住手中的机会,不要再逃避,冲击“负气场”带来的困境。
把抱怨变为积极的行动
每天一大早闹钟一响,你准时起床、刷牙、洗脸、出门。你挤上了公共汽车,或是在站台上焦急地等车,计算着今天会不会迟到,犹豫着要不要打车。到公司后,一看还算准时,你长长地舒口气,之后又算计着还有几个小时能下班回家。你觉得工作是个很“杯具”的词,你很失望,很反感,同时,你还不得不这样过下去。
——难道你就这样过一生?未来的几十年,麻麻木木,浑浑噩噩?太多的人觉得自己很失败,恨自己没用,感觉浮躁、焦虑、索然和忙乱,感到困顿、无望甚至是毁灭,但这绝对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尽管他们的思想也会随着种种“现实的无奈”发生转移和变化,但若没人逼迫他们,他们就会安于现状。虽然他们也曾吵着要辞职,却一直拖拖拉拉。他们不想改变,却又对现实充满绝望。他们做梦都想过上富足的生活,也会采取积极的行动,但仅仅三五天之后便又跟从前一样了。
他们整天幻想着自己能过另外一种生活,盼望着哪天中了彩票,或是有某个重要的人能提携他们,视他们为左膀右臂,将他们提拔为公司的CEO。这并非没有可能,我们说不上什么时候会遇到伯乐,但这种被动的等待可能会耗尽一个人一生的光阴。
也有一部分人,明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过着连好哥们儿都眼红的好日子,却仍然感觉不安和空虚。
“我到底是谁”、“需要什么”、“追求什么”,对于这三个问题,那些陷于困顿生活的人多会思索良久后发出一声叹息。
如果你也是“他们”中的一分子,希望你能静下心来,花点时间思考和梳理,不要让内在的“小我”搅乱未知的潜意识。人生的征程,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看到这里,也许你在心里说:“我又能怎么样呢?怎么改变也还是老样子!再说,我做出努力之后,到底能改变多少?情况又会好到哪去呢?还不是一个难题克服掉了,更多的难题相继而来?”
不要继续发牢骚了,也别幻想别人的相助了,那些都不现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潜藏着另一面,可能与现在的你有着很大的不同。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变成理想中的自己,而另外一些人正是经由不断地发现和反省,唤醒了沉睡的潜意识,实现了人生的大不同。
你是不是也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也许现在的你是人见人不爱,你想要的那个你则是人见人爱。也许现在的你倍感生活乏味,你想要的那个你则是逍遥自在,远离办公室生活,可花一年或足够长的时间周游世界,行游天下。
也许现在的你身未老,心先衰,你想要的那个你则是永远青春无限,活力四射。
好吧,既然你想改变,那还等什么?只要你建立了自己的信念,你完全可以看到更美丽的风景,过更不一样的生活,经历更神秘的未知世界,邂逅另一个自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西恩,原来不爱打扮,说话做事大大咧咧,俨然一个男孩子。毕业两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她的出现让同学们大吃一惊,昔日的“假小子”美似天仙,言行举止也温文尔雅,一点儿也看不到过去的样子了。私下里同学们问她何以出落成现在这样的,她说:“原来我的行事风格像个假小子,后来,我也发觉自己在生活上对自己不够精心。于是开始研究护肤品、化妆品,了解每一季的服装流行趋势,顺其自然地对品牌了如指掌。慢慢地,自己女性化的特质越来越明显,这让我每天都很开心。”接着,她又说:“我并没有否定以前的自己,只是发掘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另一个侧面。”
西恩在觉察到自己的言行不妥之后,想要换一个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经过细心的钻研,她终于做到了。你呢?你的烦恼可能不是穿衣打扮、培养气质,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只要稍作改变,你的人生就会大不相同!我们再来看看迪克的经历吧。
迪克是一家公司的CEO。他小时候身体羸弱,因此常对自己没有信心,怕上体育课,不敢接受好友一起打篮球的邀请。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老师对他说:“我发现你经常给自己一个错误的暗示。可是孩子,你不知道,你认为自己很软弱,那么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软弱。其实,你是一个非常强壮的孩子。”听到这里,他用充满疑惑的目光看着老师说:“老师,我怎么会是强壮的孩子呢?”老师让他立正站好,要他在脑海中想象自己很强壮,相信自己任何事都能做到,接着做收腹、挺胸的动作,然后暗示自己开始执行。当他按照老师的话做完一次后,忽然全身充满了力量。如今,他依然活力十足,身体也比同龄人健壮。
人生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你都要时刻提醒自己,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像上述两例中的主人公一样。如此,你就会唤起内在的勇气与活力,感觉到身上的一股潜在能量正隐隐发威,这种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你的精神面貌,激发着你的潜能,壮大你的气场力量,让你能够真正地超越自己,提早看到理想中的自己。
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
“美国文明之父”爱默生曾说过:“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处于最高的位置。”
在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农民有“种好田、多打粮”的责任,员工有“讲技术、创效率”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除了对社会、工作的责任,我们还要有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
总之,只要是应尽的义务,或者是符合道德良心的事,我们都应该用自己的所能去尽一份责任。责任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是做事的基本准则,是人生的使命。
责任不是个轻松的字眼,它不仅有岩石般的冷峻,还是我们每个人肩膀上一副看不见的重担。只有认清自己的责任,才知道该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
李离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掌管刑罚的最高长官。一次,因为偏听了下属的意见,李离错杀了人犯。按理说,也就是一个过失的责任,可是李离却对此认真起来,不仅把自己投入监狱,而且给自己判了死刑。晋文侯知道李离是个好官,想保护他。想不到,李离高呼:“臣不能以虚自妄。”竟当场拔剑自刎。晋文公来不及阻拦,好长时间都欷不已。
李离敢于对冤死的人承担责任,并用自己的生命给“责任”二字作了最好的诠释。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会失去自己的信誉和尊严,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甚至失去社会对自己的认可。李嘉诚“万变社会,不变承诺”的社会责任,成就了他辉煌的事业。三鹿集团社会责任的缺失,使一个经过半个多世纪创业的国内500强企业倾于瞬间。同样,责任也决定着我们人生事业的成败。
美国总统里根11岁时踢足球不小心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邻居向他索赔13美元。这在当时是笔不小的数目。父亲替他交了罚款,但却要他归还。为了还父亲的债,里根只能边刻苦读书,边抽空辛勤打工挣钱。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欠父亲的钱。里根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幼时培养出来的责任感影响和伴随里根终生,他在担任总统期间,为复苏美国经济、改革税收法典、降低通货膨胀尽心尽力。在美国民意调查测验中,他被选为“最好的美国总统之一”。
比尔·盖茨曾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这句话很简单,也很实在。责任不是别人给你强加的负担,而是你敢于挑战自己的积极选择。起码它能让你具有最佳的精神状态,精力旺盛地投入工作,让你能够做到不因事大而难为,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多而忘为,不因事杂而错为。
我常听人说:“咱们都是打工者,何必那么较真儿呢?”“因为领导没说清楚,我才出这样的错的!”“凡事别做得那么完美,差不多就行了!”“领导不在单位,认真工作给谁看呢?”这样的人都是不负责任的。因为没有责任感,他们感到工作对自己是束缚、是压力,工作也只有劳碌辛苦,没有任何趣味可言,他们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去应付工作和老板。这样的人,谁敢委以重任呢?假如在每一次工作时,他们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去把它做到极致,那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缺乏责任意识,才是个人最大的悲剧。梁启超先生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要知道,你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你就会在哪里看到成绩。只要你勇于负责,肯在细节上下工夫,你的业绩就会被大家看在眼里,你的行为就会受到上司的赞赏和鼓励,从而赢得尊严和高职位。
《蜘蛛侠》中有一句话,“能力多大,责任有多大”。而我要说,“责任多大,能力有多大”。任何时候,你都不要吝啬说句:“这是我该负的责任!”且应进一步把这句话作为一种对待事情的习惯用语,无论对家人、对工作、对社会都应如此。当你拥有了更多的“职责”,并且很好地完成了它时,你就奠定了不断登攀的台阶;当你拥有了“负责”的砥砺,得到了负更多责任的能力与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时,你将可能成为承担更大责任的人。
对成功没有自信,做人做事就没有气场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许多人没有成功,并非因为他们不具备成功的能力和机遇,而是不敢成功和害怕成功。许多人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他们潜意识里总觉得自己会失败,无法同别人相提并论。自卑在潜意识中深植,形成了难以改变的认识习惯,并直接摧毁他原本可以非常耀眼的气场。
主管把琳达叫到办公室,让她就下月的市场推广活动做一个方案。琳达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小心地说:“我可能无法胜任,您可以安排别人,他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主管冷冷一笑:“是吗,那你是怎么得到这份工作的?”上司的不满和嘲讽,让琳达感觉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她回到自己的位置就生起了闷气,但是又细想,她突然发觉自己进公司一年来,实在没做出多少成绩,因为总是担心做不好而失去不少机会,不敢出头,亦不善于主动表现。如今,她在公司的前途已经岌岌可危了。
害怕做不好而不去做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绕着机遇跑。机会来了不敢伸手,或者准备了好久又突然临阵脱逃。他们的潜意识不断地问自己:我真的行吗?到时万一出现差错怎么办?
怀着此种矛盾心态的人就成了琳达,在自信不断降低的同时,也减损了自己的能力。因为能力与自信是画等号的,有自信就有能力,没自信就没能力;有多大的自信就有多大的能力,自信下降到零,能力也就下降到零;自信提高到无限,能力也就提高到无限。一个人总是处在自信为负数的状态,你还能指望他做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内在”非常虚弱和幼稚,他就很容易被“消极的暗示”占领和统治。在某些特定因素的刺激下,他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无法赶上别人,进行自我否定,事事都自惭形秽,不敢主动积极地展现能力。
肿瘤科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后,明明还可以活几年的患者,几个月之后就去世了。因为患者给了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无论如何我马上要死了。于是他真的很快就死了!
当内在消极的心理暗示形成习惯后,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将事情弄得更糟。生活中这样的场景经常可见,有些人明明具备某种能力,却因自卑和极度不自信,错过良机,或做得一塌糊涂。
自我潜意识的失败定位,往往会从根本上将一个人打倒。内心常对自己说“我不行”,然后不敢迈出脚步的人,比那些尝试过很多次仍无法避免失败命运的人更可怜,尽管他什么都没做,看似零付出。每个人身上都有别人无法具备的优点,将这些优点充分利用,完全可以成就自己。关键就在于我们需要及时转变观念,经常在潜意识里跟自己说“我一定行”,做过几件成功的事情之后,你就能慢慢发现,其实你一直都很棒,原来你的气场竟如此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