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诗歌全编:十四行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莎士比亚诗歌全编》序——诗人莎士比亚,永不陨落的璀璨亮星!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剧作家和诗人。他一生创作了三十九部戏剧作品。1623年由他的朋友编辑出版了他的戏剧作品集,收入他的三十六部剧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史称“第一对开本”。然而,这部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作品中却未收入莎士比亚的诗作,这不禁使人们产生困惑,对莎士比亚作为诗人的地位和身份产生疑虑。整个17、18世纪出版的莎士比亚作品全集中或未将他的诗作纳入其中,或将他的诗作编在作品全集的最后一卷,或将其另编入补充卷中,或将其编入附录。这样的情形一直到18世纪中叶之后以及浪漫主义时期才有所扭转,由于批评家柯尔律治等人的研究、评论和推崇,莎士比亚作为英国重要诗人的地位才真正得以在学界确立。

然而,莎士比亚在世时,他作为诗人的声誉却与此相反。莎士比亚在世期间,他的名声并非由于他的剧作家身份而被人们认同,当时的读者所看重的是作为诗人的莎士比亚。16世纪的英国,戏剧业十分繁荣,但是,如同今天的人们对电影业的喜好一般,剧团的演出、剧作家的编剧主要是为了商业上的盈利目的,观众去剧院观看演出主要是为了娱乐。而诗歌的情形在当时不同于戏剧。诗人受到人们的尊崇,文人要获得较高的地位,需作为诗人得到人们的认同。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业刚刚崭露头角之时便受到当时的“大学才子”文人的轻视,恰在这一时期,他的诗作却成功地获得了出版,他作为诗人的地位得到了普遍承认,这一事实充分表明了莎士比亚在世时作为英国第一位大诗人的重要地位。

莎士比亚的诗歌作品目前得到学界普遍认定的主要为一部由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组成的“十四行诗集”,两部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和《鲁克丽丝失贞记》。其他被后来的人们认定为莎士比亚诗作的还有一篇叙事诗《恋女的怨诉》,一首充满玄学风格的抒情诗《凤凰与斑鸠》,以及由散篇杂诗构成的《热情的朝圣者》。但这些诗作的作者归属权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仍有学者认为这些作品不一定出自莎士比亚之手。还有一部《哀歌》也被一些学者归到莎士比亚名下,但存疑较多,本次出版的《莎士比亚诗歌全编》不收入这部作品。此外,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还有一些诗作,但因为不是他独立创作的诗篇,本作品亦不予收录。

四百多年来,莎士比亚的诗作从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来说,应当首推他的十四行诗,尤其是新批评派推崇的诗歌批评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影响广泛。但从创作年代来讲,两部叙事长诗的创作和出版都早于他的十四行诗。从莎士比亚在世时的情况来看,两部叙事长诗的影响也超过了他的十四行诗。近年来,由于学界对莎士比亚诗歌与古典文学影响的研究,特别是对其与奥维德作品关系的研究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人们对莎士比亚诗歌中两部长篇叙事诗的关注逐渐多了起来。

1592年,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上初露锋芒引起了同行的注意,甚至是嫉妒和攻击。剧作家格林曾在他的小册子《千万悔恨换来一点才智》中抨击莎士比亚为“那只新抖起来的乌鸦……借我们的羽毛来打扮自己,在戏子的外衣下包藏一颗虎狼之心……妄想能独自震撼这个国家的舞台。”这段抨击从反面证实了莎士比亚当时戏剧创作的势头,而莎士比亚接下来的诗歌创作却出乎这些文人才子的料想。是年,伦敦爆发了严重的瘟疫,为防止疾病的传播,从1592年6月至1594年5月,伦敦几乎关闭了所有的剧院。这一时期,莎士比亚成功地创作出两部长篇叙事诗。1593年春,他的《维纳斯与阿多尼》面世。次年5月,《鲁克丽丝失贞记》出版。两部诗作均以华丽的献词献给莎士比亚的庇护人、年轻的南安普顿伯爵。诗作的出版在年轻人中引起轰动,《维纳斯与阿多尼》成为当时的抢手货,伦敦和牛津、剑桥大学的时髦青年对其爱不释手。这部诗作在莎士比亚在世时再版了九次,在他逝世后的二十年间,又再版了六次。到1640年之前,已知的《维纳斯与阿多尼》共有十六版。《鲁克丽丝失贞记》在他生前再版了六次,他逝世后的二十年间再版了两次,共有九版。两部诗作均为莎士比亚亲自精心校订制作的精品,出版质量很高。他因这两部作品在当时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有力地回敬了瞧不起他的文人作家对他的讥讽。或许因为这两部叙事诗的成功,莎士比亚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了十四行诗的创作,但是全部十四行诗一百五十四首的出版则要等到十几年之后的1609年。就莎士比亚诗作后来的影响、质量及其思想内涵来说,他的十四行诗的价值大大超过了上述两部叙事诗,成为与他的重要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等并驾的力作。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思想深邃,语言精美,音韵和谐圆润,既充满激情,热烈而奔放,又不乏深刻的哲理,给人以灵魂的震撼、美的享受,启迪人对宇宙、时间、历史、人生、友谊、爱情、艺术等的思考,集中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

《维纳斯与阿多尼》根据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变形记》中的神话故事改编,全诗一千一百九十四行,写爱神维纳斯爱上了俊美的狩猎青年阿多尼,大胆而热烈地追求他,但阿多尼一心想着打猎,始终不为所动,最后不幸被野猪的尖牙刺死。维纳斯悲痛不已,怀揣从阿多尼的鲜血中开放的,象征美丽青春的鲜花返回仙境。该诗与马洛的《希罗与利安德》一起开创了写古典神话叙事诗的传统。诗中对维纳斯追求阿多尼的恋情描写生动、大胆而率真,流露出天然的、不受约束的情欲。诗中的自然风景,田园风光都刻画得十分出色,全诗充满浪漫情调和戏剧化的场景,语言优美华丽,讲究辞藻。

《鲁克丽丝失贞记》根据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乌斯记载的一个事件改编,奥维德的《变形记》中也写到过这个故事。罗马王政时期,罗马将领柯拉廷的妻子,美丽贞洁的鲁克丽丝遭王子塔昆强暴,她痛苦万分,即刻派人召回了在外率军征战的丈夫和父亲,说明事情的原委,并要求丈夫为她报仇雪耻,然后举刀自尽。塔昆家族因此引起民忿,其王朝被推翻,从此建立了罗马共和政体。全诗一千八百五十五行,以更为典雅华彩的语言细致地刻画了鲁克丽丝的美丽、纯洁、善良、庄重和不畏强暴的勇气,对淫棍塔昆作案时的阴暗、复杂的心理也有生动细致的描绘,其中还穿插了一些有关善恶观的讨论。全诗语言精致,用词讲究,具有古典风格。作品的故事情节虽不复杂,但十分感人,受到当时和后人们的喜爱。

莎士比亚最优秀的诗作是他的组诗《十四行诗》,共一百五十四首,一般认为创作于1592年至1598年之间。自锡德尼1591年发表《爱星者与星》开创了十四行组诗的写作风气以来,英国涌现出一大批十四行组诗作品,到1596至1597年,这一时尚戛然而止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在这股浪潮的冲击下写成的,但当时并未出版,直到1609年出版商托马斯·索普鉴于莎士比亚在当时剧坛已有名望,才出版了这部组诗,被称为“第一四开本”。它们在出版时也未引起轰动,直到18世纪中叶,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它们不同凡响的思想与艺术价值。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思想内容与语言及艺术风格方面与当时总的诗风有相似的一面,但就思想深度与艺术表现力来说,其艺术成就远远高于当时的大多数作品,堪与他的最佳剧作比美,并与他的戏剧作品一道,代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高的文学成就。

与当时十四行组诗大多有较紧凑的情节线索,或只是写给一位女性(或爱人或情人)的情况不同,莎士比亚十四行组诗的情节结构较为松散,也不单纯是写给一位女性爱人或情人的:第1首到第126首是写给一位美貌的贵族男青年的;第127首到第152首讲到一位“黑肤女郎”,最后两首与整个“故事”无关。有人认为男青年就是南安普顿伯爵,而“黑肤女郎”是谁至今仍然是个未解的谜。在写给男青年的诗中,诗人热情地赞美他那俊美的容貌,并劝说男青年结婚,以使美的形体和形式得以在后裔身上传承,克服时间摧毁一切的力量。诗中对美的礼赞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对人自身的肯定,以及对永恒的美的追求。同时,这种美不仅表现在人的外在形体上,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宽容,尤其是真诚的友情之中。这种友情使诗人孤独的心灵得到慰藉。正是这种真诚的友情升华了诗人对真善美的向往。在诗中,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出现波折,朋友对诗人也表现过冷淡,朋友也亲近另一位诗人,甚至也勾引过诗人的女友。从这些诗作中可看出,诗人对人的复杂性,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不和谐感到困惑和焦虑。

爱情是组诗中关涉的另一主题,但它们不是肤浅的爱情的表白,而是渗透了诗人对爱情、人生和现实的深刻感受。它们有的表露出对纯真美好爱情的渴望,有的表达了失去真爱的痛苦,有的嘲讽或批判自私的心和虚情假意。这些诗几乎全都离不开诗人对社会、人生、生命的认识,离不开他对艺术、时间、美的理解,其中有对复杂人性的揭示,有对真善美的赞颂,有对人生痛苦经历的悲叹,有对社会丑恶现实的批判,也有对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感慨。但诗人始终相信美是永恒的,艺术是永恒的。

在诗歌形式方面,莎士比亚十四行组诗也有其独到的特点。诗人对意大利十四行诗的韵式进行了改造。他的诗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三部分可分为三个四行的诗节。诗人往往先点涉主题,然后进行分析,说理或抒情,其中常暗含着起、承、转、合的内在变化和关系。最后两行是一个双行的结尾,起到点题、总结、升华的作用。其韵式为ababcdcdefefgg。这样的诗歌形式和韵式,适于表现英语的音律与节奏,表达丰富而复杂的思想内容,增加了诗歌表现的深度和广度,受到当时和后人的普遍喜爱,人们称之为“英国型”或“莎士比亚型”十四行诗。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语言艺术也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英语语言的全面成熟。他的语汇丰富,语言表达清新自然流畅,比喻鲜明而富有时代特点,想象力活跃。它们透过时间的长河,仍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被视为英国诗歌中的珍宝。

《凤凰与斑鸠》被认为是一首十分不同于莎士比亚其他诗歌风格的作品。1601年出版时附在另一诗人的一部诗作之后。该诗共六十七行,以庄严肃穆的调子写群鸟来参加凤凰与斑鸠的葬礼,表达了诗人对忠贞的爱情,对死亡和再生等问题的观点。美丽的凤凰活五百年自焚而死,又在灭烬中获得新生,斑鸠是象征爱情的鸟,通过二者的结合、毁灭和升华,诗人思考了关于理智与情感,生与死,以及真善美等问题,其中既饱含真挚的情感,又渗透理性的思辨,达到哲思的高度。

《恋女的怨诉》1609年出版时附于《十四行诗》之后,有人怀疑它并非出自莎士比亚之手。作品写一农村姑娘哭诉被一浪荡青年所骗而失身的经过。其风格类似于当时的“女怨诗”。

《热情的朝圣者》为一组杂诗,1599年出版(第二版),作者署名“莎士比亚”。经后世学者认定,其中的若干首诗并非出自莎士比亚之手。但至今多数莎士比亚全集仍按当时的出版情形将这部杂诗集收入,本“诗歌全编”也照例收入。

此次收入本《莎士比亚诗歌全编》的十四行诗中译本第一版由上海文化工作社于1950年出版。后经多次再版,译者反复修订,至今已数次再版,印数达六十余万册,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鲁克丽丝失贞记》的中译本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收入方平先生主编,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中。《维纳斯与阿多尼》为此次全编的新译作。

这部“全编”的下册名为“长篇叙事诗”,但其中《凤凰与斑鸠》及《热情的朝圣者》并非叙事诗,特此说明。

感谢北方文艺出版社为此全编的辛勤工作。我们也衷心地希望广大读者对此《莎士比亚诗歌全编》提出诚恳的批评与建议。

屠岸 章燕

2016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