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图书情报学关于知识科学的理论研究
图书情报学是我国最早关注知识科学研究的学科,1981年,我国学者彭修义就提出了“知识科学”研究的倡议。目前,图书情报学是知识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特别是南开大学教授柯平自2006年以来带领他的学生对于知识科学开展了系列研究,仅2009年以来就发表了直接相关论文8篇。目前的图书情报学关于知识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如下各方面。
2.2.1 关于知识科学的基本问题
2.2.1.1 知识科学的概念
彭修义认为,知识科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人类知识的科学。马榕庆认为,知识科学是一门研究一切知识门类的综合性学科。Zins提出,知识科学主要关注人类知识的元知识方面,尤其是知识的技术问题和协调作用,通过研究各种有利于知识存取的现象、物体和条件,建立人类的知识,从而引领人们获取所需的知识。准确地说,知识科学是建构人类知识的元知识基础领域群中的一员。王知津同意这一看法。柯平认为知识科学就是关于知识与知识活动的科学,是研究知识的本质与功能,知识的形成与演化规律,知识生产、加工、组织、传播、利用等一系列知识活动的理论与方法,为人类社会的知识记忆与创新提供保障,并作用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彭修义和马榕庆的观点过于简单,难以涵盖知识科学的大部分内涵。Zins和王知津的观点强调知识科学元知识的性质,强调通过知识科学理论和技术对各种知识存取活动进行协调来帮助人们有效地获取知识。这种观点体现了情报学的理论特色,强调了对于知识的有效获取与利用的重要性。柯平的观点采用了综合的研究视角,总结得较为全面。
2.2.1.2 知识科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体系
关于知识科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体系,图书情报学学者先后于20世纪80年代和2006年以后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20世纪80年代,彭修义首先提出知识科学研究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的性质和内容、知识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的利用和转化,探讨知识与人类、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以及人的知识结构对人类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从而作为我们制定科学技术政策和确定相关行动的一种依据。后来,马榕庆提出知识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①知识的产生与发展。②知识的本质研究,包括知识的性质、内容、结构、功能等。③知识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④个人、组织或社会的知识结构。彭修义和马榕庆的观点类似,都认为知识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知识的演化、知识的本质、知识运动和知识结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考虑到了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研究成果,但对于知识技术彭修义仅简单提了一下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难以将知识工程学对于知识技术的研究包含在内,这可能要归结于当时我国知识技术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人们还只能进行理论上的探讨的原因。
到了2006年以后,柯平、王知津等人对知识科学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进行深入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有一定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
王知津提出,知识科学的研究范围包括:①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知识流动研究;②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工具的研发;③现代化的知识集成系统的构建;④知识技术的开发;⑤知识用户的研究;⑥知识理论与技术在具体领域的运用研究……并将知识科学的研究内容归纳为图2.2。他还认为,知识科学的学科体系大致可以划分为理论、技术和应用三个层面。知识理论层面包括认知科学、知识哲学、知识认识论、知识社会学、知识经济学、知识方法论、知识模型等。知识技术层面包括知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表示、知识组织、知识挖掘、知识库、知识系统、知识构建等。知识应用层面包括知识传播、知识服务、知识产业、知识共享、知识利用、知识创新等。
图2.2 知识科学的产生:王知津观点
资料来源:王知津,陈芳芳.从情报科学到知识科学.情报科学,2007(9):1281-1286,1292。
王知津对于知识科学研究内容的观点体现了鲜明的情报学理论特色:重视信息向知识的转化、重视知识技术的开发、重视知识用户和重视知识的有效获取与利用等。但其对于强调利用认知科学、数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对个人知识、组织知识、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的研究的观点体现了其视野的开阔性。在知识科学学科体系方面,他提出的知识理论、知识技术、知识应用三个层面的划分充分包含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对于知识的研究成果,比较合理。
柯平率领其研究团队对知识科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观点。柯平于2006年首先提出21世纪知识科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①研究和解决知识的基本问题,确立知识科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知识的术语、概念问题、知识的本质和知识的内容与特征等。②研究和解决知识活动的原理,建立知识活动的理论与应用方法体系。包括知识的生产与生产管理、知识的加工组织、知识的存储等。③研究和解决“人—知识—机器”的知识链,促进知识技术、知识工程与知识科学原理研究相结合。包括知识库与人工智能、知识技术和知识工程等。④研究和解决人类知识体系与知识创新,保障知识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社会知识记忆系统、知识交流系统和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等。⑤研究和解决知识科学的分支学科问题,构建知识科学的新学科体系。包括知识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科学现状与发展、知识科学体系架构等。后来,他又提出知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包括如下四个方面:①知识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知识环境研究。③知识管理、知识法学与知识经济、知识创新、知识竞争力的综合研究。④知识技术与知识工程研究。
后来,柯平的学生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王平提出了知识科学的一种可能的学科体系,如图2.3所示。陆晓红提出知识科学的体系包括知识资源建设、知识基础设施建设、知识服务、知识管理、知识政策与用户行为等。陈昊琳等通过对1997年、2000年和2007年分别召开的3届全球知识大会(Global Knowledge Conference)的会议主题演化分析和会议宣读论文的主题内容分析,提出了知识科学研究趋势包括:①多样性:知识研究主题继续分散;②交融性:信息仍是知识研究的重要主题;③技术性:信息技术和知识技术是未来知识科学发展的支撑;④社会性:知识社会学研究备受重视;⑤影响性:知识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
图2.3王平观点:知识科学的一种可能体系结构与主要内容
资料来源:王平.“知识学”研究倡议与研究纲领.图书情报知识,2009(1):46-49。
陆晓红的观点采用了典型的图书情报学理论视角,强调知识的组织、获取与利用难以全面涵盖知识科学研究内容。柯平的观点突破了图书情报学理论视角的局限性,从知识总体来审视知识科学的研究内容,其提出的研究内容包含静态的知识本质的分析和动态的知识活动的分析、知识理论的研究和知识技术的研究、个体微观知识体系的研究和社会宏观知识体系的研究与孤立的知识科学的研究和科学体系中知识科学的研究等方面,涵盖内容非常全面,是一种理想的知识科学研究内容结构。陈昊琳则对现实生活中的各个学科、各界人士对于知识问题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为人们从宏观层面了解知识科学研究现状,并进而采取相应举措来推动知识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资料。在知识科学学科体系方面,王平的观点比较科学合理,和王知津提出的理论、技术、应用三层次思路类似,但是把知识理论和知识技术合并为普通知识科学,与应用层次的知识科学相对应。
2.2.1.3 知识科学的学科性质与成熟程度
关于知识科学的学科性质,王知津认为,知识科学是建构人类知识的元知识基础领域群中的一员,这些领域包括认识论、科学哲学、知识社会学、科学方法学和知识科学,如图2.4所示。王知津还提出,知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和实践需要不断引入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先进技术,为自身的发展、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知识科学也是一门极具实践价值的学科,其成果可为其他各个学科所利用,帮助其他学科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由于知识科学与各学科间的联系将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因此,这条跨学科演变之路还很漫长。王平认为,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的并存,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王知津将知识科学与认识论等学科并列为元知识基础的学科之一,本书认为不妥。知识科学是以知识为核心的学科,它是把各学科关于知识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统化梳理、提炼升华而得到的一整套理论和技术体系。严格来说它自身就是“元知识”。认识论、知识社会学等学科都应是它的分支学科。但本书赞同他提出的知识科学需要引入认知科学、数学、系统科学、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先进技术,同时,知识技术是知识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相对来说,王平的观点较为合理,知识科学应该界定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
图2.4 王知津观点:建构元知识的学科领域
资料来源:王知津,陈芳芳.从情报科学到知识科学.情报科学,2007(9):1281-1286,1292。
关于知识科学的成熟程度,彭修义认为,知识科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的出发点,同时,知识科学要以各门学科的现有水平作为自己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因此,研究知识科学需要各学科人才的通力协作。要使知识科学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科学体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也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专业的人才所能完成的,恐怕需要各学科并且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柯平认为,知识科学已经产生,且有如下标志:①学科名称列入文献分类目录。②知识科学研究机构成立。③知识科学被列入重点研究方向。④知识科学得到科学者的重视。⑤知识科学国际会议召开。陆晓红等认为,从情报学产生的角度看,一门新学科的诞生需要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人类需求、技术发展、研究社区和研究课题。而知识科学基本具备了这些条件。首先,知识社会为知识科学的产生提供了最广泛的社会背景。其次,知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知识科学产生的重要条件,也是知识科学产生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之一。再次,知识科学的研究社区正在形成之中,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形成:第一,知识科学研究组织;第二,知识活动;第三,一批知识科学学者。最后,知识科学的研究内容需要从独特角度或视域这个方向来考虑。
关于知识科学的成熟程度,彭修义、何云峰和王知津均认为它还不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柯平认为它已经产生了。本书认为,虽然有柯平所列举的五条特征,但知识科学还达不到成为独立学科的程度。从研究人员的数量和分布上来说,从学术界对于知识科学的认知程度来说,知识科学还只能说是一门正在创立过程中的但发展前途一片光明的学科,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才能够逐渐发展壮大。
2.2.2 关于图书情报学等学科与知识科学的关联
既然图书情报学学者认为图书情报学是知识科学的相关学科之一,两者之间的关联必然要进行相应的分析。我国学者对于两者的关系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我国早期的图书情报学学者大都认为图书情报学范畴大于知识科学,知识科学是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
彭修义认为,既然知识是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方面,而知识科学又以知识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那么知识科学自然是图书馆学的内容之一,知识科学的理论和内容自然是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知识科学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推动图书馆学发展,包括:①通过对知识以及图书馆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考察,建立我们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②将我们的图书馆工作与理论研究(包括图书馆教育)推进到知识的层次;③突破图书馆学研究的封闭局面,使它充分地面向社会,面向各门学科,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④为图书馆开展情报咨询与决策服务提供理论与方法。马榕庆认为,知识科学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图书馆学、情报学和知识科学一样要研究知识的性质和功能以及知识的利用和转化等问题。知识科学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研究内容之一,知识科学的理论和内容也应当成为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并以知识科学的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图书馆学和情报学。
第二种,后来的学者大多认为知识科学范畴大于图书情报学,图书情报学是知识科学的重要相关学科。
彭修义后来又提出,可以把图书馆学更名为文献知识科学。文献知识科学是研究文献形态的哲学知识与科学知识,而不是从事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与科学本身的研究。我们无法研究无限的东西,但却可以研究有限的东西。对于无限的东西,我们又可以通过某种转换,将其转化为有限的东西,从而实现近似的研究,因而,全部人类知识都是可以研究的。文献知识科学就是要实现这种研究。王知津认为,情报科学应该是研究知识与知识活动的科学,它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并以知识为中心……因此,对于知识的研究必须突破文献和信息的传统范畴,上升到认知层次的知识单元或情报单元,逐步发展成为集综合性、适用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结构完善的知识科学中的一员。他同时认为,与信息科学相类似,知识科学也应该是一个学科群,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与情报科学是信息科学群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一样,情报科学也是知识科学群中的一个重要成员。王平认为“知识科学”与图书情报界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反映为普通知识科学是图书情报应该发挥力量的主要领域,围绕知识活动的理论和方法应该是图书情报界所熟悉的研究内容。在知识科学这个必须要跨学科发展的学科领域中,图书情报界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可以预见,在新的知识科学研究机构的建立中,图书情报界的力量成为主导。重点要做的工作包括:关注社会知识需求的发展,创新传统的知识分类、加工的理论和方法;参与到知识科学学科体系的研究中;发现知识科学的研究趋势,倡导新的研究方向。陆晓红通过对1999—2009年Web of Science收录的关于知识的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发现相对其他学科图书情报学对知识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需要以图书情报为切入点建立起知识科学体系框架,促进知识研究的发展。
图书情报学虽然也关注知识,但同样关注文献和信息,对于知识主要关注以文献为载体的客观知识,其范畴难以涵盖整个知识科学的范畴。因此,本书赞同王知津等人的观点,两个学科的研究相互促进。
关于其他相关学科与知识科学的关联,詹越对创新学与知识科学的关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提出:①从起源角度来看,知识科学和创造学具有同源性;从作用角度来看,两者具有重合性。②从研究核心来看,创新的核心是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应属于知识科学研究的范畴。③从知识科学体系结构的视角来看,创新学是知识科学的一个分支。知识科学的综合化研究可以促进创新学的发展。王知津指出,知识科学与知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是紧密相连的,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知识科学并不属于技术领域,它非常重视社会和人的因素,是居于技术之上的,而技术则是用以解决问题的手段。詹越对知识科学与创新学的关联总结得较为全面,王知津则明确了知识科学对于知识技术的包容关系。其他研究者对于知识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联一般只是简单归结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
2.2.3 关于知识科学的发展研究
柯平提出,知识科学发展有如下路径:第一,以解决知识与知识活动的基本问题为起点,扎实开始知识科学的研究,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知识的研究。第二,要有新的研究思维与科学方法,重点是吸取知识相关学科的成果,借鉴新的学科方法。第三,组织研究力量,加强学术交流。第四,构建知识科学体系是一种创新。第五,掌握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取得知识科学的突破性进展。王平提出,知识科学发展的建议包括:一是集中突破,二是重视基础研究,三是整合多学科研究力量。陆晓红等认为,知识科学研究应该避免如下误区:①“拉普拉斯之妖”的迷惑。即指将知识科学理解为其他学科领域内容的综合,进而将知识科学研究内容还原到每一个领域之中,最终形成知识科学的整体关照,这种还原论不符合科学形成的规律。②科学起点追溯之谬。知识科学研究的起点不应该是德国哲学者Fichte提出的知识论以及知识本身。③不可通约的范式之论。知识科学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范式是不可通约的。她们认为,应该摒弃“拉普拉斯之妖”的迷惑,把知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定位于人类在现实之中遭遇困境从而提出知识上的疑问,同时,图书情报学与知识科学范式之间也存在着相同的领域,如情报学和知识科学都共同关注人类信息和知识的查询和获取问题。
关于知识科学发展路径,柯平和王平的观点相对于王绪琨的观点而言更为具体一些,并强调了发展路径的当前实用性,如柯平的第五条建议和王平的第一条建议都强调了重点突破的重要性,重点突破有助于提高人们研究的信心,推动知识科学研究的发展。本书认为陆晓红提出的三个理论误区是比较合理的,特别是各学科研究范式的相通性笔者认为是存在的,否则,各学科的融合就失去了研究的基础。总之,关于知识科学的发展路径,要从开阔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整合研究力量、在可能的方面集中突破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并要避免“拉普拉斯之妖”的迷惑、准确定位学科理论起点和借鉴图书情报学等学科的理论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