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市民公共文明指数,是评价市民在公共场合中行为文明的量化指标,它是一座城市整体文明与和谐程度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近年来,杭州市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提升市民公共文明素养,并将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城市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为打造美丽中国的杭州样本奠定了基础。组织开展2015年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调查,目的在于更好地把握当前杭州市民公共行为的文明状况,评价市民文明素质的发展水平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成效,为加速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进程和提高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杭州的实践、为实现杭州高起点上的新发展奠定社会文明的坚实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该调查自2014年开始,2015年的调查测评体系与2014年基本保持一致,新增对市民国际礼仪文明程度调查的内容。调查中,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和150多名在杭高校师生团结协作,运用市民公共文明素养指标体系,对杭州市9个城区的3500多名杭州市民(包括城区居民、城郊农民、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在杭州市区生活半年以上的500多名外籍人士(含港澳台人士)进行了入户调查访问,在全市市民出入频繁的各类公共场所(包括重点路口、大街、车站、地铁站、天桥、公园、社区、商场、文化场馆、影剧院等)设置了135个现场观测点,对125万余人次、39万余辆机动车、13万余辆非机动车、20多条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进行了累计7000多小时的现场观测。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辅以个案访谈、座谈会和专家咨询会等,最终形成了《2015年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调查分析报告》。
整个调查遵循科学性、准确性、可比照性、可持续性和成果发布的权威性原则,从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观赏、公共参与、网络文明、国际礼仪文明七个方面进行考察,量化分析杭州市民公共行为的文明状况,以发现杭州文明城市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城市文明发展措施。调查成果包括1个综合报告、5个问卷分析报告和1个现场观测报告,成果向社会公开发布。为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调查活动领导小组和课题组。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部署本次调查活动,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调查成果的审核与发布,以及调查活动经费的保障等;课题组具体负责调查方案的制订、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数据的分析和论证,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等。
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杭州市民公共文明综合评价指数为84.06,比2014年的83.63上升0.43。这表明,2015年杭州市民公共文明素养不仅巩固和发展了自2011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的良好水平并继续呈稳中上升的趋势,而且市民的文明自觉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人眼中的杭州市民公共文明素养”显著提升。当然,我们更应当看到,市民公共文明素养的提升,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等特点,更有其自身的演进规律,需要不断总结巩固,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激发市民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需要常抓不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享、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地阐明了市民公共文明素养的提升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更为我们推进城市公共文明建设和打造美丽杭州提供了重要指引。进一步完善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必须充分体现这一精神,使调查成果更好地反映市民需求和时代特点,体现科学性、务实性特征,为推进杭州市公共文明建设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