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明星讲师2:TTT课程设计与开发全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讲 导论

恭喜你啊!许老师。”王振一边笑眯眯地说着,一边拿着刚打的盒饭坐在了许静的对面。

“哎呀,王经理,你就别拿我开涮了!别叫我许老师,叫我许静就好了。”许静一本正经地辩解着。

“哎,你刚刚说恭喜我,恭喜我什么啊?难道你要给我发红包吗?”许静似乎发现漏掉了什么内容,还没等王振开口,又马上追问。

“我觉得应该是你要给我发红包比较妥当吧,因为我带来的可是好消息哦!”王振继续卖着关子。

“啥好消息啊?快说,快说!”王振几句话把许静急得直接把筷子扔到一边,好奇地盯着王振,准备听他说的“好消息”。

王振喝了口紫菜蛋汤,咂咂嘴巴,这才开口:“这不,我今天上午去林总办公室汇报工作,看到他的桌子上摆着今年集团年度十佳内训师的评选结果,我偷偷瞄了一眼,看到了你的名字,排名还挺靠前呢。你说这是不是个好消息啊?是不是得给我发红包啊?”

“真的?”许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成为‘十佳内训师’了?以前我看王经理年年得‘十佳内训师’,我可是非常羡慕啊,就盼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得一个‘十佳内训师’,没想到竟然真的实现了。哎呀,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说完,许静摆了个胜利的姿势。

“你看你,又开始嘚瑟了!”王振满脸微笑地“挖苦”道。

“你就让我嘚瑟一下呗,这一年我可真的很辛苦啊,很多时候为了准备一门课,我都放弃了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就是为了让课程能够更完美一些,真是累死‘娘娘’了。”许静开始卖起萌来。

王振又何尝不知道这其中的辛苦呢,想想自己这些年,不都这么过来的吗?“这个我深有体会,既然你选择做内训师,就选择了一条要比别人更辛苦、更花时间和精力的道路。当然,你的收获也是很大的。你能取得好成绩,我真心替你高兴啊!”王振朝许静竖了个大拇指。

“哎哟,你这话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许静故作娇羞状。

“能不能好好说话?再这样小船翻了哈。”王振也被许静逗乐了,“这样吧,提前庆祝你拿到十佳内训师的称号,晚上我请你吃饭吧。开发区这边刚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我请你吃火锅吧。”

“好呀,吃火锅不错,但还是我请你吧,王经理。没有你的教导,我也不会成长得这么快啊!”

“没事,下次有机会你来请。这次我请你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庆祝你获得十佳内训师的称号,这也算是对你辛勤付出的一个回报;第二,作为你的师傅,我教的徒弟成长那么快,我也很开心的,也是很有面子的。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原因,这次就由我来做东吧。”王振真诚地望着许静。

“好吧,既然你那么真诚,我就给你次机会吧!”许静又开始没大没小了。

 

火锅店

“哎,你别说,王经理,这家新开的火锅店生意还挺好的哈!这人还挺多的。”许静一边吃着刚从鸳鸯锅里捞出来的金针菇,一边和王振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

“对啊,听说他们的食材都是有机无污染的,羊肉是从青海那边空运过来的,蔬菜也是由有机蔬菜基地直供的。现在大家不都吃个健康嘛!只要食材能保证质量,价格贵点大家也还是愿意来消费的。你看对面那家火锅店一半的位置都没人坐啊,这两家店的差距还是挺大的。”王振当起了解说员。

许静听了王振的讲解,若有所思:“这就让我想到了我们集团的内训师,有些内训师的课很多,分公司有什么课题,一般都会先问这些内训师会不会讲;他们不会讲的,才去找别人。也就是说,这些内训师的授课水平和质量已经被大家公认是好的了,所以他们一不小心成了‘头牌’,每年的课时数很多。而更多的内训师一年可能就寥寥几次课,人家有课需要讲时一般也不会想到他们。所以我认为在这个商业社会里,大家可能更多做的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而很少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也就是说,你做得好,大家就都找你做,而做得差呢,那就没人找你做,不管你的价格多低。”

“你的见解挺独到的嘛!”王振毫不吝啬对许静的夸奖。

“那是,也不看是谁教的啊!”许静又开始“狂妄”起来。

“话说回来,你现在作为一名内训师,登台授课、表达等,发挥基本都已经比较稳定了,也能够做到把话讲清楚、让学员听明白了,已经能较好地胜任内训师这个工作了。不知道你以后有什么学习成长规划?”王振给许静抛了一个问题。

王振的这个问题问得突然。许静沉思了一会儿,说:“我现在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是我知道自己还是有很多欠缺的,相当于只是一只脚迈进了内训师这个领域。这一年我也看了很多书,自己看得越多,就越感觉自己懂得少,就越有危机感、越忐忑,越怕在课上hold不住学员。还好,这一年就这么磕磕碰碰过来了。你刚刚问我有什么成长规划,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隐隐觉得,这一年我讲的课程更多是以前的资深内训师开发的,我只是基于这些做了修改和优化,再去传授,所以我在想,我是不是有必要学习一下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内容,这样我就可以基于企业和员工的需要去开发课程,从只会讲课,到既能开发课程、还能把自己开发的课程讲出来。这样综合能力就更强了。我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

“一般来说,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是内训师需要掌握的技能,而且一般在教完授课技巧之后,就像你目前这个状况,会讲课了,也知道什么样的上课方式是学员喜欢的,什么样的授课方式能吸引学员参与。因而你在课程开发的时候就有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场景,你按照这个目标去设计课程,就会自然而然嵌入丰富的教学形式,避免单向传输、枯燥乏味。所以,你说的差不多是成立的,你目前也差不多已经有能力来接受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内容了。只是我不知道你自己有没有做好准备。”王振征询许静的意见。

许静斩钉截铁地说:“我已经准备好了,只要王经理肯教,我一定不会偷懒的,一定用心学。我和你干了这杯水,以显示我的诚意。”许静不由分说拿起手边的茶水,要和王振一饮为尽。

“好吧。我信,我信!”王振被许静的这些举动整得无语了。

“那啥时候开始啊?”一看到有机会学习新东西,许静就两眼发光,把王振看得发毛。

“就最近吧,我准备好后会通知你的,姑娘莫急!”

“臣妾做不到啊!我就想快点学习呀!”许静又开始搞怪了。

 

会议室

“虽然还是坐在这个教室给你传授知识,但是这一次和一年前的场景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说一年前还可以用‘菜鸟’来形容你的话,现在完全可以用‘老手’来形容你了,因为你已经成长了很多,而且成长得很快。同时,因为你身上有很好的讲师特质,很有弹性,你在课堂上某些方面的表现甚至都已经在我之上了,所以给你这样一位专家讲课,你应该知道我也是挺忐忑的。”王振把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了许静。

许静显然不认同王振的说法,使劲地摇着头和手:“没想到你在一开始还先给我来了个下马威,真有你的,师父。你别看我平时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但是关于学习方面,我是要保持空杯心态的,我是真心希望能向王经理学习的,也谢谢你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我。我向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为集团服务,而不是为了在你面前班门弄斧哦,所以请你放心,我会摆正心态的。”

“好的,我确实看到你的好学和上进,所以我才愿意无私地教授你嘛,只有学员有意愿学习,才能激发出老师教授更多内容的热情。”王振边说边从桌上的文件袋里抽出一份资料,并递给许静,“来,首先让你了解一下课程开发需要一位内训师具备哪些素质。”

许静拿过资料一看,上面列出了作为课程开发师的几项要求,如表1-1所示。

表1-1 课程开发师的要求

“其他几项我觉得问题不大,就是第9项‘团队合作’,我有点疑问,课程开发和团队合作有什么关系?”许静问道。

“是这样的,现在课程开发非常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希望能基于公司的实际去开发课程,所开发的课程是这个岗位的最佳实践,即做得最好的步骤或流程、技巧。这样,再把这些内容传授给新人或者非资深员工时,他们就能学以致用,成长就会更快。所以在开发课程的时候,我们就要找到这个岗位或者某个任务方面的专家,大家组成一个3~5人的课程开发小组,一起头脑风暴,群策群力,组织访谈,把这些专家做某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作为素材去编辑成课程内容,这样就把这些专家的隐性经验显性化了;再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一定的方法论编成课程,就变成了显性经验结构化;再传授给新人,就做到了显性经验传承化。这样不仅帮助企业实现了知识管理,而且还实现了人才的快速复制和培养。所以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需要用团队协作的方式来开发课程,而不是由专家单枪匹马来开发课程,因为人多力量大,课程的质量也能得到保证。”王振耐心地给许静做解答。

“你这么说,我就有印象了。我有几次经过我们大培训教室的时候,确实看到一些专家分组坐在那里,进行着激烈的讨论;而我们的资深内训师,就在台上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该怎么做。我当时还很诧异,心想:上什么课需要找这么多专家啊?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在做课程开发啊。”许静若有所思。

“是的,这样做是最经济的,几组专家在一起,花上几天时间,就能够开发出好几门高质量的课程,我们集团的很多经典课程都是用这样的方式开发出来的,所以专家对于课程开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你这样说,对于第9点我就明白了。”许静点点头,表示理解了,“不过,课程开发师确实不好做,要求挺高的,我感觉比授课难多了。”许静嘟嘟嘴。

“怎么,这还没开始学,就有畏难情绪了?这可不像你哦。”王振打趣道。

“开玩笑,我会怕难?”许静捋捋袖子,表示不同意,“再大的骨头我都会花时间把它啃掉的。嘿嘿,咱智商不高,那就多花点时间呗。”许静自我解嘲。

“好,既然你这么有信心,我就放心了。我们继续。”王振说着打开了电脑,上面出现了关于课程设计与开发的“6个强调”(表1-2)。

表1-2 课程设计与开发的6个强调

“接下来,我就给你简单讲解一下这‘6个强调’,这对你认识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会有很大帮助。”王振边说边看许静,而许静则在专心做着笔记。

“第一点是强调针对和实用。许静,我问你,你觉得公司开发什么样的课程对学员的帮助最大?“

许静思考了2秒,缓缓地说道:“你问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大学时代,我发现我在大学学习的课程,差不多还没毕业就已经过时了一半,同时进入企业之后,发现好像都用不上了,然后很多都要重新开始学,甚至像最基础的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都要学习。所以我在想,最大的问题是大学所教的与我们实际所做的脱节了,因此没法实现学以致用。因此,如果你想要课程有效的话,最好是与学员每天所做的事情相关,那帮助应该就会大些。”

“是的,你的回答很到位,同时还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非常好。”

虽然许静知道这是内训师的赞美技巧,自己平时也在用,但是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还是挺开心的。

“确实,我国的教育与岗位实践结合的紧密度是稍微差些,结果导致很多本科生虽然大学毕业了,可能还没有一个专科毕业、学汽修专业的学生工资高、经验丰富。因为专科生3年以来学的都是怎么修汽车,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发现和解决了很多问题,具备了一定的汽车检修和维护的能力,这样,毕业之后他就可以直接去汽车4S店上班或自己开汽修店了。因为他所学的与岗位任务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我们要想让课程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就得让课程与岗位任务结合,要么帮助员工学会某个岗位的操作流程,或者帮助员工解决某个任务上的工作难点,或者学习在这个任务上做得好的标杆学员的成功经验。”

“这样的课程可能开发起来会比较费力,但是效果应该是挺好的。”许静接着王振的话说。

“是的,你说得没错。我给你看个例子。”说着王振给许静打开了一页PPT,上面出现了两个课程的目录大纲(表1-3),“你看看,这两个课程,你觉得哪个对学员的帮助会更大些?哪个课程的含金量会更高些?”

表1-3 沟通课程的两种设计思路

“我觉得应该是第二个,因为第一个学完之后,虽然看起来知识点很全面,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脱离岗位实际;我可能学得很好,考试也拿了高分,但是我面对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还是讲不好,因为知道是知道,但是从知道到做到还是有很大的鸿沟的。而第二个呢,虽然看起来课程的结构好像并不完整,但是却几乎包含了职场上比较典型的四类沟通人群,再基于这个来区分每类人群的典型沟通场景;老师讲解和演示方法,让学员马上参与实践和演练,这样就和岗位任务结合得比较紧密了,让学员学习后的技能迁移没有那么困难,因为学员把错误犯在课堂里了。回到岗位之后,学员也会试着去使用,而一旦使用,学员就会受益,就能慢慢成长和进步。”许静一口气给出了答案和理由。

她的回答如此专业和到位,这让王振大为吃惊,他也感受到了许静这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学习和钻研带来的专业上的提升。“这姑娘潜力很大啊!”王振暗自思索着。

“我是不是说错了?王经理,我好像看到你质疑的眼神了。”不等王振多想,许静一个问题已经抛过来了。

“没有,你说得挺好的,我只是惊讶于你的成长之快速。哈哈!”王振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来,继续吧。接下来我讲讲第二个‘强调’。课程设计与开发强调系统性和逻辑性。一般来说,基于任务设计的单一课程能促进学员的成长,但与系统课程比起来,效果就会偏弱一些,因为系统课程是基于某个关键岗位的职责和工作任务而设计开发的一系列课程,强调岗位职责和任务的相对穷尽。基于此,就可以设计出目前比较流行的学习路径图,可以加快员工的培养速度,提升培养的质量。要设计课程体系,就要用到DACUM工作任务分析法,它起源于北美地区,目前在包括德国、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和现代职业技校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王振看了一眼许静,继续说道,“DACUM工作任务分析法有三个假设前提:一是与普通员工相比,优秀员工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并界定工作岗位所包含的职责及其对应的工作任务;二是界定某个工作岗位的最有效方法是准确地描述优秀员工所操作的工作任务;三是为了能够准确无误地操作,所有任务都需要用到一定的知识技能、工具及行为标准。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组织一定数量的专家,经过2~3天的时间就能最终产出一张基于某岗位的任务分析表(表1-4),而这个表格就是组织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

表1-4 某岗位的任务分析样表(节选)

许静瞪大眼睛,使劲儿听着,生怕漏掉了什么重要信息。

“因为这个内容相对比较专业,同时内容也比较多,下次有机会我再单独教你,这次只是给你提一下,让你先有个概念。”

许静做了个OK的手势,表示同意和接受。

“第三点是强调目标和重点,这点和第一点比较类似,就是让课程能够聚焦于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某个任务,或者传授某个知识点。总之,课题要尽量小,小才能聚焦,才能说清楚,才能解决;太大的问题没法解决,很容易说不清楚,因为外延太大了。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第四点是要强调体验和参与。关于这方面你应该有很多心得吧?许静。”王振冷不丁给许静抛了个问题。

“心得谈不上啦,就是会经常这么去做。因为之前你教的嘛,说给学员上课,要尽量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让学员参与课程,和学员一起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的时间虽然会比老师单纯讲授长一些,但是效果却会好一些,学员也能对所学理解得更深刻。”

“是的,你说的符合成人授课规律。这里我要给你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库伯教授提出的‘学习体验圈’(图1-1)。库伯教授是当代杰出的体验学习专家(图1-2)。他在其代表作《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这本书中提出了闻名世界的‘学习体验圈’,被世界各地广泛使用。库伯反复引用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强调智力是在经验中形成的,个体的知识源于感官的体验。如果能够通过教学或情境设计,把学习者导入学习的某个场景中,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学习,比如用手触摸,用眼辨察,用耳倾听,用脑深思,那么将会产生更具体、更明确的感动和体验,学习的领悟也就更深。也就是说,学习不能没有体验,无体验之学习就如同无水源的池塘。”

图1-1 库伯“学习体验圈”

图1-2 大卫·库伯(David A.Kolb)

“确实,体验蛮重要的。想一想,你教我的时候也有很多让我实际演练、体验的环节,这样我的成长才会那么快。”许静附和道。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你的拿手菜是什么?”

“我擅长番茄炒蛋,嘿嘿。”许静一说到吃就莫名兴奋。

“你回想一下,当时你是怎么学会番茄炒蛋这个菜的?是不是除了看菜谱,你还得做点别的啊?”

“我还得进厨房实操。”许静说。

“是的,当你在厨房按照菜谱的步骤一步步去做的时候,你就有了具体的体验,第一步也就实现了。当你把菜炒完装盘之后,你尝了一口:妈呀!怎么这么咸?”王振做了一个夸张的动作,把许静给逗乐了,“于是,你就反思,是不是加盐的时候一次性加得太多了,或者没有把盐拌匀,导致有的地方很咸、有的地方很淡。于是你就得出一个结论,下次炒菜的时候要一点一点地加盐,加完之后再尝尝,味道不够就再加。下次你再炒菜的时候,这个经验就派上用场了。当一个菜炒完之后,你又有了一个具体的体验,又带来新的反思。如此循环反复,不断提升,你的菜也就越做越好吃,最后就成了你的拿手菜了。这就是‘学习体验圈’的魅力所在。”

“你之前对我讲到开发课程需要专家团队一起开发,我想这用‘学习体验圈’也是可以解释的。”许静试着对这个知识点做举一反三的理解,以验证自己到底有没有听懂,“可以说专家都是在某个岗位或某些任务上的牛人。他们对这些工作是有具体体验的,是有经验的。于是请他们过来对自我进行剖析:我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专家的,另外,新人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点。反思之后,就把他们的经验变成一些观点、方法、结论、步骤或者一些抽象的概念。再把这些内容编成课程教给新人,他们就能去实践这些概念和方法,从而产生属于自己的具体体验。你看我说得对吧,王经理?”

“对的,是这个意思。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多创造一些场景让学员去体验。每个学员个体是不一样的,老师无法代替学员去体验,一定要让学员自己去体验;而且每位学员体验之后的反思也是不一样的,反思不一样,后面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所以你会发现,注重学员的体验,可以让学员个体保持自己的学习进度,并收获当下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这应该属于最高明的教学手法了吧?”

“是呀,太神奇了,原来上课还可以这么玩!”许静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惊叹。

“体验学习还有6个特征,我给你简单讲一下,你有个概念就行了。”王振说着翻开了下一页PPT,“第一点,体验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过程好了,结果是有保证的。第二点,体验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每经过一个学习体验圈的循环,参与者个体就会对这件事情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第三点,体验学习是运用辩证方法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因为学员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体验,也要观察反思,既要经历具体的体验,也要能把它实现抽象和概括化。第四点,体验学习是一个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体验学习可以无处不在,它的普世性很高。第五点,体验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传统学习强调学员与课本之间的关系,而体验学习强调学员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和交互作用。第六点,体验学习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个体经过体验,随着主观经验不断积累,就为创造知识打下了基础。”

“原来它还有这么多神奇的功效啊,难怪那么多人使用它呢。”

“是的,‘学习体验圈’是个宝贝呢!好,接下来我给你讲讲第五个‘强调’——要强调生动和形象。我问你,你觉得现在的课堂是折磨学员好还是折磨老师比较好?”

“应该是折磨学员吧,因为你刚刚讲到了体验学习,就是让学员参与体验并获得认知,所以应该是折磨学员。”

“我给你看个表。”王振打开一页PPT,如表1-5所示。

表1-5 折磨老师和折磨学员的区别

“王经理,‘折磨学员’中的理论讲解为什么还有‘0'?是不是就不讲理论知识了?请问学员怎么学习理论知识?”许静不解地问。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说明你看得很细。这就要用到我们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学习方法——‘翻转课堂’。什么意思呢?就是老师在上课前把一些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点以文字或视频、电子文档等形式发给学员,让学员自己在课前学习,而正式上课的时候,老师就不讲这些基础知识了,直接开始演练和练习,或者直接开始答疑解惑,这样就可以节省集中授课的时间,用最少的时间解决最关键的问题。”

“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我就懂了。谢谢王经理。”许静调皮地向王振作了个揖。

王振笑了笑:“所以,要折磨学员,就要在课堂上多加一些环节,让学员自己去探索,老师给予引导、点评。这样的课程,效果自然也会好。”

王振抬手看了看表:“时间也不早了,待会儿该吃饭了。来,我给你讲最后一点吧,就是要强调准确和精练。无论是我们从专家身上萃取的经验,还是我们自己去企业的资料库找到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散乱的、无序的。我们要依据一定的逻辑结构搭建这些内容,同时还要对内容做精炼,这样才方便学员记忆,老师授课也相对比较容易。关于如何做精炼和组织,在后面讲到建构课程内容的时候我会给你重点讲解。这里我就不多讲了,怕讲多了你消化不了。”

“嗯,确实,今天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听到了很多新名词,我回去得好好消化一下。”许静夸张地摸了摸肚子,“说到消化,我还真饿了啊。王经理,走,咱吃饭去吧,今天我请客,食堂的菜你任意选。”许静做了个“土豪”的动作。

“呦,你真‘大方’!那就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