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9章 弘扬时代正气抨击社会弊端

——新闻精品是这样选择批评报道问题的

党的机关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适当地开展批评报道,实行新闻舆论监督,对于弘扬正气,抨击社会弊端,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其他报道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在进行批评报道时,应如何选择问题呢?从第8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报纸、通讯社系统十余篇批评报道来看,应从下述几个方面去进行:

一是选择人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强烈,又是党和政府最重视并急于解决的问题。报纸是办给人民群众看的,读者是否关注,是选择批评报道问题的前提之一。批评报道要想获得广泛的舆论共鸣和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就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选择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选择群众街谈巷议,议论最多的问题。以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作品《夏收何必搞仪式,小麦未熟遭剃头》(新华社1997年5月30日播发)一稿为例,报道针对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形式主义弊端,选择陕西省农机局主办的一个“小麦机械化‘东进西征’收割活动开机仪式”这一典型事例,运用充足的事实,将形式主义的表现、危害昭示于众,使搞形式主义者汗颜,使广大读者读后拍手称快;对于那些热衷于此道者起到了警示作用,从而发挥了新闻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

二是选择既触及社会矛盾,又利于社会稳定的问题。在选择批评报道的问题时,要遵循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原则:“舆论监督应着眼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在新闻传媒上开展批评,不是为了展示和渲染落后现象,而是为了克服工作中的缺点,巩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前进的信心,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批评报道如果不触及社会矛盾,就会失去战斗力,就不能广泛影响受众。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出现的问题,受众是十分关心的,也会很自然地产生一些不同看法。新闻传媒有选择地把不同的意见反映出来,并引导受众全面、辩证地认识这些问题,最后形成统一的看法,就会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的桥梁,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人民群众了解了问题的全面、真实情况,也会为政府分忧解愁,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在选择批评报道的问题时,既要勇于反映受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又要善于疏通、化解,帮助人民群众解除疑虑,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以第8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作品《万亩苹果园缘何毁于刀斧》(原载《农民日报》1997年7月7日)一稿为例,报道及时抓住当时农村经济生产活动中存在的重大矛盾,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结构趋同现象造成的严重恶果,生动地揭示了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报道刊出后,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当日摘播,之后又入选中宣部编辑出版的《新闻报道精品选》,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三是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群众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报纸上有一些批评报道,在选择问题时,只注重具体的社会现象和局部的工作症结,忽视了从宏观上去分析问题的实质和对大局的影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为一时一事,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批评报道在选择问题时,应树立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思考。这就要求记者(通讯员)要吃透上级的精神和意图,经常对照实际工作,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正确判断是非得失,确定报道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夜探“虎”穴》(原载《福州晚报》1997年11月20日)一稿为例,利用电子游戏机进行赌博,是全国部分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群众对此深恶痛绝。《福州晚报》记者顾伟抓住这一典型社会问题,勇敢地对有此问题的部分娱乐场所进行了暗访,最后采写出了这篇报道。报道中有确凿可靠的新闻事实,有受害者强烈的社会呼吁,有以国家明文规定为依据所进行的分析,它为受害者提供了明令遵守的政策规定,为广大群众呼吁禁赌提供了舆论支持。报道似一组集束炸弹投向了不法分子。稿件刊出后,福州市职能部门联手行动,一举捣毁了进行赌博的游戏机,有效地遏制了这一赌博现象。采写这篇报道的记者顾伟,曾遭到不法分子打“黑枪”的威胁和恐吓。这篇报道以它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荣获了第8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

四是选择既有解决的必要性,又有解决的可能性的问题。批评报道不能“有闻必录”,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拿到报纸上进行公开批评。选择批评报道问题时,既要考虑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又要仔细分析党和政府有没有条件解决,能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在此期间,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各种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与再分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旧的还未彻底解决,新的又出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在一起,解决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

报纸的读者分布在各行各业,文化层次不同,生活环境不一样,经历不同,反映的问题也自然就多种多样。许多应该解决的问题,不一定都能解决,这里,除了主观原因之外,还有受客观条件(包括自然条件)的制约,不是群众提的没有道理,而是没有正确的解决方法,有关部门还无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解决的时机还不成熟。因此,就不能片面地强调“必要”“合理”,而忽视了客观可能性。即使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有个轻重缓急和主次之分,有些需要立即解决,有些一时还无暇顾及、需要过一段时间腾出手来再处理。因此,要认真区别什么问题可以批评,什么问题暂时还不能批评。比如当前群众关心的职工住房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物价问题、贪污腐败问题、行业不正之风等,有些是历史形成的,短时间还难以彻底解决,有些是体制转轨带来的,改革中不可避免的。这些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创造条件,才能逐步加以解决。如果脱离了这种现实,把暂时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报纸上横加指责,不但不能促使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激化矛盾,引起思想混乱,给日后解决问题增加难度,造成更大的被动。因此,批评报道在选择问题时,一定要顾及既有解决的必要性,又有解决的可能性这两个方面。

第8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雷州水利局官职大批发》(原载《南方日报》1997年10月15日)、《沿海地区重婚纳妾》(原载《中国妇女报》1997年2月19日)、《奇闻:洋烟当“门票”》(原载《北京日报》1997年5月13日)等报道所选择的问题,就既有解决的必要性,又有解决的可能性。报道刊出后,使所批评的问题,都迅速得到了纠正和解决。以《沿海地区重婚纳妾》一组系列报道为例,这组报道所选择的问题,是我国目前的婚姻法治理力不从心的问题,它的最大价值就是对“重婚纳妾”这一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首次系统、深入、全面地进行分析与揭露。报道刊出后,得到了中宣部、全国妇联、民政部有关领导的肯定,在社会上引起了大的反响,对于新婚姻法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