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会事业是社会建设的基础
一 社会事业的内涵与领域
“社会事业”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语,但是对于其含义,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政府文件、学者大都从论述问题的角度来使用这一词语。一直以来,各级政府对社会事业的统计,主要指科、教、文、卫、体这几个方面。到底什么是社会事业,它究竟包括哪些领域,这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界定问题,同时也关系着我国社会事业各个领域的具体改革。
要分析社会事业这个概念,就得分别来看“社会”与“事业”这两个词。社会事业中的“社会”一词,是与国家相对应的概念。国家是特定阶级的产物,为维护特定阶级政权的合法性,执政者都会以公共利益为旗帜,提供公共服务,有效管理社会,而制定和实施这些公共政策的总和,我们称为公共事业和公共行政管理。而社会作为一个资源和机会再分配的重要领域,以维护社会公正、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为目的。由此可见,社会事业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社会性”。这就要求其不以局部利益和部门利益为导向,不同于国防、外交、企业改造、农业生产、城市交通和水电煤供应等公用事业。再来看“事业”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事业”一词与“企业”相对,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成员生产、生活提供支持与服务的各种组织及其活动。“事业”最基本的特性是追求公益,不唯私利。因此,社会事业另外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公益性”。从广义上讲,社会事业通常是指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相并列的社会事业部门,以提高全社会福利为导向,体现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双重目标,有政府参与,能在宏观层面制定统一政策并实施调控的公益性事业。
社会事业的实践最早也是伴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而出现的,最早在西方中世纪教会慈善事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西方,社会事业一词从属于社会工作(social work)范畴。社会工作属于社会福利领域,指政府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为那些不能靠自力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人群提供非营利性、组织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社会事业,它与社会保险、公众卫生、教育等社会福利项目并列,或作为它们的补充。在我国,社会事业一词对应着social welfare一词,但在外延上又要大于社会福利的概念。
目前,社会上对社会事业概念的使用主要有两种:一是广义上的社会事业,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服务社会、改善民生为使命,其行动对象覆盖了社会所有成员;另一社会事业概念是从狭义上来讲的,主要指以满足社会成员心理或身体需要为基本目标,提高社会成员素质,进而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的社会活动。因本书中专门有民生事业一章,所以在本章中,社会事业建设仅从狭义概念上来谈,包括科学技术事业、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医疗卫生事业、体育事业五个方面。
二 社会事业建设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
虽然目前学界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很多,但不论从哪一种观点出发,社会事业建设都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是得到各种社会建设理论认可的。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事业建设的公益性和其重要的社会功能。
社会事业的公益性主要是指通过科教事业、文化宣传、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广泛开展,使社会成员享有平等接受教育、医疗等的权利,从而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健康意识,改善精神面貌,实现对公平的合理要求,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真正成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平等社会成员。从本质上说,社会事业发展的终极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而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是社会建设的主体,不论其是何种社会组织的成员还是作为社会建设中的公民个体,其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建设的效果。社会事业为社会个体提供了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和体育健身服务,事关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健康保障水平和生命安全状况,势必影响人民群众服务社会能力的发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从社会事业建设的主要社会功能来看,公民强健的体质、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要素。由于社会事业建设会给社会个体带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健康状况的改善、体育健身设施的完善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的保障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搭建良好的社会平台,并提供宝贵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总的来看,社会事业建设在社会建设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这表现在社会建设的内容上。社会建设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实体建设,如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环境建设等;二是制度建设,如社会结构的调整与构建、社会流动机制建设、社会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安全体制建设等。所以说社会事业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大的一部分。
三 社会事业建设对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事业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基础之一,在推进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协调社会关系,调整不同阶层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团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拉大以及社会群体利益分化等问题,难以靠市场机制自发解决。而社会事业作为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的主要领域,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和公平性。社会事业的功能之一主要是面向社会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服务,使其能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由此增进他们的福利和社会认同,维护社会团结。通过社会事业建设,特别是加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等,来提升社会发展水平,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权益,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的差距,减少经济发展差距带来的社会生活质量的差别,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运行必须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从本质上说,社会事业的所有方面都在于促进人的发展,通过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生活、体育健身等改善人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其公益性特征。因此,只有在社会事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人的发展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人”作为社会的细胞,其发展自动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在社会事业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更多、更好地让人民群众从社会事业建设中受益,共享发展成果。
第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发展角度而言,效率是发展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公平和发展目标的自动实现,相反,完全市场机制会导致残酷的市场竞争。但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社会公平和人的发展就成为发展的核心问题。由社会事业发展而导致的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健康状况的改善、社会安全体系的完备、科技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管理的有序等,还可以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搭建良好的社会平台,为经济发展提供宝贵的人力和智力支持。因此,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社会事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同样既能满足社会需要,也能创造经济效益。社会事业建设虽然是花钱的,但是也有经济产出,能够增加积累和创造财富。如教育本身既是消费也是投资,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决定性因素,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产出效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带来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社会事业建设也要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以外的服务需求,培育更多、更大规模的社会事业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