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依法管理

1. 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1.1 关于民族地区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一些思考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对我国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该法确立了在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政策法律依据。在政策法律的层面,民族地区不存在能不能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问题,而是如何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问题。在保障少数民族母语权利的前提下,在保证少数民族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在民族地区的党政机关、教育、媒体、公共服务等领域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是必要的,也是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增多,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到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更是认识到了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中推广汉语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现实意义。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起草时充分考虑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的变化、发展或者萎缩、濒危,主要是语言自身和社会变化的原因,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没有绝对的关系。推广普通话,强势的语言照样发展,甚至吸收普通话的成分来增强其活力;不推广普通话,有些弱势语言照样逐渐萎缩,有些还处于濒危状态,甚至走向消亡。要处理好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关键是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群众的自觉行动。面对中国民族地区当今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应该在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的同时,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证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发挥主导作用,各民族语言文字发挥其特殊功能。只有这样,中国社会语言生活才能继续保持主体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并朝着丰富、协调、健康的方向持续发展。

在民族地区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应把握好三条原则:第一,充分尊重,自愿自择;第二,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第三,加强研究,保障供给。

——李旭练.关于民族地区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一些思考[J].
民族翻译,2015(1).

1.2 新疆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践与思考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实施以来,新疆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结合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实际和“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特点,认真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法规体系。于2001年和2015年先后两次修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同时,颁发规范性文件,细化语文规范要求,先后制定发布了《自治区“十一五”语言文字事业规划》《自治区“十二五”语言文字事业规划》《自治区贯彻〈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意见》等一批规划和规范性文件,为自治区形成覆盖各领域的语言文字应用依法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制定规范标准,以利于使用管理。如制定发布《公共服务行业汉维译写规范》(地方标准),规定了各行业领域的实体名称、设施名称及功能信息、警示和提示信息的维吾尔文翻译方法和书写要求。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法制意识。自治区以“推普周”为载体,深化法制思维,并开展法律培训,提高执法素质,同时开展“中华诵”活动,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第三,加强执法监督,推进语文发展。自治区人大组织视察,强化法规建设,高位推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落实;开展专题活动,推动语言文字执法监督工作深入发展;安排部署全疆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提出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的目标;多次开展执法检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全面发展。

——张树山. 新疆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践与思考[J].语言与翻译,2015(4).

1.3 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需要捋顺的三个关系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是适时的、科学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捋顺三个关系。第一,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关系。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汉语是“互补兼用”的双语关系。少数民族语言代表着本民族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是不容忽视和丢弃的宝贵财富;普通话是国家各民族的通用语,是各民族之间交流、合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二者并无冲突。第二,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掌握普通话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推广普通话是社会发展、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需要。方言是语言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和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地域文化,不同方言不同程度地保留了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演变痕迹,是研究汉语史重要的“活材料”。推广普通话不是为了消灭方言,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交际发展的需要,增强民族主体文化的凝聚力。生活在方言区的人们除了掌握方言外,还应该积极学习普通话,这种双语制既达到了普及普通话的目的,也增强了人们的语言能力。第三,汉语国际传播与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关系。汉语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汉语国际传播可以加快中华文化传播的步伐,最大限度地满足海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语言文字的交流是不同文化、不同文明间交流理解的重要桥梁纽带。汉语国际传播可以为世界各国人民沟通、理解、信任搭建桥梁,增进中外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夏中华. 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需要捋顺的三个关系[N].辽宁日报,2015/9/15.

2. 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现状调查

2.1 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调查文献综述

目前有关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不少,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使用情况无人调查。国内学者先后在我国的甘肃、内蒙古、福建、宁夏等地开展了有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或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方法和抽样方法合理,基本做到科学有效,但这些调查研究中所调查的区域范围较小,调查对象同质性差异较小,语言环境相对单纯。新疆多民族聚居杂居区域的语言使用情况较为复杂,目前为止还未有人调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使用情况,受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普通话的影响,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可能会出现与这些区域调查结果不同的情况。

——林雪琪.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调查文献综述[J].科技视界,2015(29).

2.2 临沧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调查分析

在临沧的相关调查显示:其一,从普通话作为母语的情况看,自然习得普通话的比例只占5%,说明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方言不会处于濒危状态;其二,从普通话在不同场合的使用情况看,非正式场合中普通话占比4.8%、汉语方言占比最高,正式场合中普通话占比22.5%、汉语方言占比69.6%;其三,从普通话能力情况看,仅有1.7%不能听说普通话,但同时也只有28.8%能够流利听说;其四,从普通话学习情况看,群众学习普通话的途径逐渐多样,学习方式更为灵活,但学校教育仍然是人们学习普通话的最主要途径;其五,从对普通话的态度看,66.7%的人认为在所居住地区有必要推广普通话,33.3%的人认为没必要推广普通话;其六,从对汉字使用的态度看,45.2%的人赞成当地广告、招牌、标语等使用本民族文字和汉字两种文字,37.5%的人赞成使用汉字;其七,从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知晓情况看,知道并有所了解的占18.3%,知道但不清楚有关内容的占31.7%,不知道的占50%。

——申丽辉、张二朴.临沧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调查分析[J].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3 西双版纳磨憨口岸少数民族村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实施情况调查

在西双版纳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磨憨口岸少数民族村寨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的情况主要是:学校和传媒是主阵地;社会性宣传教育活动效果不够理想;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态度较为积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差异较大;法规内容知晓度低;法规执行的监管力度不足。为此,相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重视教育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完善执法机制,加强监管检查。

——龙柯廷.西双版纳磨憨口岸少数民族村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实施情况
调查[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 社会语言文字应用依法管理

3.1 设置国家名称委员会

建议在地名委员会的基础上联合国家语委等部门,扩大工作范围,改名“国家名称委员会”。名称的监测不能停留在发布数据、报告问题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变成政府决策和管理行为。今后涉及新名称的启用,都要经过指导和审核。人名、楼盘等不断新生的名称必须得到国家的监管。

——彭泽润、周宇.设置国家名称委员会取代范围偏窄的地名委员会——中国语言生活
监测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建议[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5(4).

3.2 将语言文字规范纳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语言文字规范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促进语言文字规范既能够提高公民素质,又可打造城市建设的文化名片。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应该切实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公民的语言规范意识,养成规范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习惯。同时,各个行业各个部门都要肩负起语言规范的职责。尤其对新闻、媒体、网络等行业更要加大监管力度,杜绝不规范的语言文字,明确语言规范的要求,提高从业人员的语言素养,发挥传媒语言的示范导向作用,建设城市文明的新窗口。

——董春华.谈语言素养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5(21).

3.3 仿古领域语言文字规范和传统习惯的矛盾

南京大屠杀公祭鼎、长沙太平街等历史文化古街仿古领域语言文字应用问题突出,不规范现象严重。南京大屠杀公祭鼎上的语言严重倒退,比19世纪的文言文还难懂。值得称赞的是,记录南京大屠杀公祭鼎上文言诗句的文字符合现代文字规范;但是书法家被排除在这个活动之外,所以未能带动当代书法领域在继承中国书法传统的基础上书写现代规范汉字。长沙太平街店铺牌匾、商品广告、景区标志、导游图标、对联楹联等的语言文字问题主要包括滥用繁体字、用外语替换或者淡化汉语、汉语拼音使用不规范或者错误、字体设计过度变形、版面顺序上横排与竖排混合使用等。促进仿古领域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应坚持现代规范汉字与书法艺术相结合,坚持现代汉语写作与文言文阅读相结合,坚持创新与规范的辩证统一;应妥善处理好我国语言文字与外国语言文字的关系,做好语言地位规划;应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言文字规范教育,教材尤应遵循国家语言文字法律。

——彭泽润、杨叶青、周鑫琳.仿古领域语言文字规范和传统习惯的矛盾——论公祭鼎
和长沙古街的语言文字应用[J].武陵学刊,2015(3).

3.4 牌匾运用繁体字的调查与解决策略

调查发现,以下领域的繁体字使用频率较高:商标、单位、社区名称和地名、商铺名称。城市用字是城市对外展示和宣传的窗口,大量使用繁体字,势必会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也会降低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准和文化品位。相关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消除滥用繁体字的现象:宣传解释汉字简化的趋势和道理;宣传说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规范字应用的培训工作,包括语言文字执法人员、广告从业人员、公共服务领域法人代表等;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法。

——孙新运.牌匾运用繁体字的调查与解决策略[J].文化视野,2015(11).

3.5 乌鲁木齐市主要街道标牌使用不规范汉字情况调查

调查显示,乌鲁木齐市主要街道标牌汉字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包括繁体字、异体字、旧字形、二简字、错别字、仿词不当、单独使用英文以及排版问题等。这既有规范意识不强、文化水平制约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注册商标本身包含不规范字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应从健全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强化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加速科技成果的吸收和转化、提高标牌制作者的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学校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等方面着手改善上述情况。

——李文娟.乌鲁木齐市主要街道标牌使用不规范汉字情况调查[D].
新疆师范大学,2015.

3.6 豫园商城和上海老街语言景观对比分析

上海豫园商城的语言景观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豫园商城标牌语言使用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纯中文简体,其次是中文和英文混合书写体。豫园商城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主要体现在该商城标牌存在多文共存的情况,且主要用字是简体中文;其象征功能体现在该商区官方认可简体中文的主导地位,且使用该简体中文的语言族群有较优势的社会身份。纷至沓来的国外游客促使该商区的标牌出现英语这样的国际性通用语,成为了次要族群。

上海的“上海老街”标牌语言使用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中文简体,其余的语言组合均占较小比例,且比例较为均等。由于“上海老街”的传统民俗氛围较之豫园商城更为浓厚,所以中文简体和外文的使用在该区标牌中起到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而中文繁体较多地体现了象征功能,象征了其民俗传统文化。

豫园商城和“上海老街”的语言景观中,简体中文均为主导文字,且与英文混合使用的情况较多,标牌均体现多语化状态。而且两地均是商业旅游区,所以语言景观多为自下而上的私人标牌,自上而下的官方标牌较少。

然而,这两块商业区的语言景观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豫园商城的多语化现象(58%)比“上海老街”的(34%)要明显。豫园商城和“上海老街”虽只是一墙之隔,但是国际化程度有很大差别。豫园商城有许多外国品牌加盟,吸引着较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所以标牌用语比较多样化;而“上海老街”店铺商品较为传统,且建筑装饰体现着古朴典雅和民俗民风,主要吸引的是中国游客,所以标牌用语比较单一。

另外,通过对比豫园商城和“上海老街”的标牌语言书写体发现,后者比前者更多地使用中文繁体书写标牌。豫园商城中文繁体标牌所占比例为12.6%,而“上海老街”中文繁体标牌所占比例为28.6%,相差16个百分点。

——邓骁菲.豫园商城和上海老街语言景观对比分析[J].现代语文
(语言研究版),2015(10).

3.7 四川甘孜藏区可视性语言景观调查与分析

四川甘孜藏区可视性语言景观趋向多元化,呈现出以通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为基础的双语、多语和谐的语言生态。汉语文在甘孜州官方或公共领域的能见度最高;同时,藏语文在官方或公共领域的能见度也极高,人们能深刻地感受到藏语文的语言文化活力;而目前使用英语的社会领域还较窄,主要见于旅游、学校教育领域。

我国长期实行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政策,国家在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有力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的权利,提倡双语制,为各种语言文化的密切接触,为双语、多语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创造出良好的语言环境。此地双语或多语使用,如教育、新闻媒体等用语以及交通、旅游、餐饮商店等标示语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地域的开放自由和文明程度,同时对当地各民族个人用语具有导向作用。但要注意藏汉、汉英、藏汉英双语或多语同时使用时的排列顺序。

应当从社会学、语言学、教育学等方面对该地域社会用语深入研究,规范社会用语,加强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营造和谐的多语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文化、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着力提升此地域的国家、国际语言文化形象,利用汉语、英语这两个国际化语言桥梁,让甘孜走向全国、全世界,增进国际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发展。

——沈群英.四川甘孜藏区可视性语言景观调查与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