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变化与我国应对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路径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目标除了要维护国家利益,便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即国富民强;确保领土及海权等的主权安全,保障国家统一;通过全球治理、区域合作、国际组织决策程序等深度分享全球规则制定权;推行中国元国际化,使中国元成为全球关键货币之一;通过提高软实力,革新发展模式,弘扬中国道路、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形象,增加价值感召力。

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考虑到自身的定位问题,即我们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中国的国际定位应具有以下六个维度:与当今仍处在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同,我们无论是从价值理念,还是政治制度和社会目标上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当今的中国亦是一个处在变革过程之中的改革开放的国家;从多种指标看,我们仍旧是具有发展中国家的诸多特征的国家;但同时我们又是一个正处于迅速崛起期的国家;中国还是一个尚未统一且面临着内部分离势力威胁的国家;最后,对世界而言,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不可或缺之大国。

长期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和践行全球治理,贡献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中国领导人更加重视全球治理对中国以及世界发展产生的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以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为主题的第二十七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并系统阐述了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思想体系,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

坚持发展中大国身份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前提。目前,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仍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同时中国又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全球性大国。这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两个基本身份定位。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应逐渐承担合理的国际责任。这既是中国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具体展示。另一方面,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应把维护自身利益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既要看到自身发展对世界的要求,同时也要看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期待。因此,中国应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反映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不断提高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发言权与代表性,并保护最不发达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利益免受损害。

“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理念。共商、共建和共享是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系统链条,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全球治理理念的有机体系。共商,意即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重点领域、规则机制、发展规划等都由所有参与方共同商议并形成共识;共建,意即发挥各方优势和潜能共同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共享,意即各参与方公平分享全球治理的成果和收益。“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倡导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成果共享,充分体现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顺应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潮流。践行这一理念,就是要充分发挥所有行为体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体现各方关切和诉求,更好地维护各方正当权益,让所有参与方对完善全球治理拥有更多获得感。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顶层设计。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不仅致力于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还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所有这些均与国际规则或机制密切相关,都涉及全球治理的不同维度。从国际层面看,“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对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模式创新的积极贡献,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从国内层面看,“一带一路”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抓手,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顶层设计。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道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全球治理增添了新的正能量,更是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

权利与义务相平衡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平衡是一项公认的国际法准则。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例如,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建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正在并将持续满足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需要。在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同时,中国也需要享受与之相匹配的权利。在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是各种规则和机制的主导者,也是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最主要的受益者,而广大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却难以享受公平待遇,也难以发挥与自身实力相符的影响力。坚持正确义利观,逐步提高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既是中国承担更大责任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更为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路径,即以国家利益为支点,以经贸合作为基础,以经济外交为手段,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以新议题为引领,以能力建设为保障,以人类大同为愿景。

所谓以国家利益为支点,就是要明确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的目标,归根结底是要为“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要以增进国家利益为优先选项。促进全球经济治理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从长远看是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这个方向能够得到坚持,也有赖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不被打断,不被迟滞,坚持国家利益优先、兼顾各国利益的原则。

以经贸合作为基础,就是要准确把握全球经济治理中发展、货币和经贸的辩证关系,看到经贸在三大支柱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货币及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贸易发展服务的原则,以经贸合作推动结构性改革和国内产业升级。所谓全球经济治理的三大支柱为发展支柱、货币金融支柱和经贸支柱,对应的国际经济治理机制分别是:(1)世界银行、亚投行等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组成的发展融资网络;(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及其他多边应急储备安排构成的金融安全网;(3)世界贸易组织(WTO),重要的区域性及双边贸易协定构成的贸易投资便利化、一体化区域。经贸问题主要对应于全球经济治理三大支柱或领域中的贸易投资治理领域。

以经济外交为手段,就是要在全球经济治理进程中,善于把经济实力转变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以较小的代价获得国际社会对中国主张的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议题的支持,从全球视野调配资源,以实现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战略目标。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就是要通过打造“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有选择地实施有效的“选择性激励”,调动沿线国家积极性,促进经贸合作基础上的人民币国际化,打造世界范围的经贸—货币网络。

以新议题为引领,就是要抓住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议题上后退的契机,做好对新议题内涵与价值的阐释,占据道义制高点,推动新议题以符合中国国情及发展潜力的节奏展开协商谈判。更具体来说,统筹规划推进自贸区战略实施及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以及加强对多双边经贸谈判的机制化建设的核心,是从中国已有的自贸实践中总结并确立一套反映中国(以及新兴发展中国家)利益及价值观的经贸准则,利用这些准则形成一个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基于这个范本来推进自贸区及双边经贸投资谈判。

以能力建设为保障,就是要着重提高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以人类大同为愿景,就是说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固然要解决现实的、急迫的问题,但还应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长远愿景,用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的愿景来“校准”现实的治理行为,使其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总之,中国秉持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不断发展完善,顺应了人类发展的潮流,应和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今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与其思想可谓一脉相承。作为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主席国,中国积极引导全球治理议题的讨论,促进达成更多惠及各国人民的成果,以与各国携手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