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单元2 异常步态的照护
学习目标
◆了解小儿异常步态的常见原因
◆熟悉小儿常见异常步态的表现
知识要求
小儿过了1周岁后,就开始蹒跚学步了。在这个阶段,照护人员要仔细观察小儿走路的姿势,因为不良的步态,或许是某些疾病的信号。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为抬头挺胸,上身正直,目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弯曲,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心前后自然摆动。上下肢协调运动,两脚脚尖向前左右交替前进或后退。刚学走路的小儿,走路时两足常呈“八字”分开,身体摇摇晃晃,两臂外展向前走着;且在走路时,有时足尖着地,有时足跟放平,这是他在探索用哪种姿势走路比较舒服,属于正常的现象。但是,当小儿能够独立行走后,若常出现步态不稳等异常情况,应引起重视,以免错过最佳的纠正或治疗时机。
一、异常步态原因
造成小儿步态偏离正常模式的原因众多,可以是肌肉骨骼和周围神经系统疾患,也可以是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较常见的有:各种原因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包括痉挛)或不稳定,在活动或承重时感觉疼痛;下肢肌肉软弱无力或肢体感觉障碍等。
二、常见的异常步态表现
1.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
髋关节屈曲挛缩患者,行走时步幅缩短。髋关节内收肌群痉挛时,下肢呈交叉状态。其关节伸直痉挛者,腿摆动时须髋外展及同侧骨盆上提。踝跖屈挛缩和马蹄足畸形者,行走时呈现跨槛步态。
2.蹒跚步态或关节不稳定步态
行走时左、右摇摆如鸭步,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3.疼痛步态
腰部疼痛时,躯干前屈,步幅变小,步行速度慢。髋关节疼痛时,出现促步。膝关节疼痛时,膝关节屈曲,足趾着地。
4.肌无力步态
胫前肌无力时足下垂,形成跨槛步。股四头肌无力时,身体前倾,膝被动伸直,若同时有伸髋肌无力,患者常须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臀大肌无力时,形成仰胸凸肚的姿势。臀中肌无力时,髋外展无力,身体左摇右摆,呈鸭步。
5.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型共济失调患者,呈曲线前进,两足分开间距大,两上肢外展保持平衡,抬足急,步幅小而不规则。前庭迷路型共济失调者,当沿直线行走时向病变侧偏斜,闭目踏步方向偏斜。基底节病变时,步态短而快,不能随意立停或转向,手臂摆动缩小或停止,步行开始时第一步踏出困难。
6.短腿步态
患肢缩短达2.5cm以上者,出现斜肩步。如缩短超过4cm,则步态特点可变为患肢用足尖着地以代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