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巴山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相约南乡

在南乡,我们登上高寒山区的光棍梁,这是暮春天气,毕竟没有冬的气息了。再说,我们也没有登上山顶,只是在半山腰里的九公坪山下略作俯瞰。选择的位置不是极佳,只略略对南乡故土轻轻扫描而已。不算猎奇,但可以舒心,也可以看看天气或看看天高云淡的南乡全景。

在山上,那是地道的凉爽。能感觉出春天带给我们许多的好处,包括一些花儿,那最惹眼的绽放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要数春风一家的桃李杏。而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呢,也早已熬过酷冷,在漫山遍野的浓绿中,接受着家花持久的簇拥和问候。而当甜甜的野刺梅昙花一现地赐予我们春天的浓香时,光棍梁山上早已青枝绿叶、万壑风轻了。唯此时,南乡遗址的渔渡坝方可以断断续续地欣赏一些不甘零落的油菜花儿。这时候,我想起天风浩荡、民风纯朴的遥远时代,想起蜀汉章武元年的南乡县治,要是在冬季,西风飘雪,天寒地冻,这高寒山巅的光棍梁或许没有现在的悄逸而清明了。但是,远方的客人在远山的呼唤中,带给我们的喜悦还真是情怀深深,相邀许许……

唯九户繁衍的九家榜,在南国朋友的视野里,也许算不上规模诱人的移民新村。但在老山深处的创业史上却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它的幽静,它的环保,它的生机与归宿,真正承传了农耕文明的锦绣与繁叠。

我们不厌其烦地置身于纯璞而典雅的新村里,一些深情的油菜花朵就像大海那些晶莹玉润的浪花,明明灭灭、蜂拂微痒、含羞忸怩、难舍难弃地不愿回归泥土。

问题是,这是芳菲四月的暮春时节,年年岁岁的油菜花儿,开在这边的大陕南,开在那边的大海边,在“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土地上,把南疆藏而不露的黄金,齐刷刷地亮了出来。用萧萧诗人的话说,风之淘金者,令山舞丝绸,水漾花海。作为大陕南最美的油菜花圃的汉皋盆地,已是万鸟来潮,千云跪拜。那个放蜂者,可是由汉或唐时那个放烽火的戍卒转世而来?

美丽的瞬间,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纤柔与温馨之中,我们用多情的花魂灌醉春天,用良知的觉醒抚平创伤的记忆。在中国最美油菜花开的土地上,保留这片净土,摈弃垃圾文化,为人文厚重的汉中儿女铺平金色通道,舒心节日风采,享受文明成果,是我们至高无上的举措。当风过菜花黄的时候,汉中,这古老的土地,将与各民族儿女融为一体,相知,相识,相伴,相依……

民间常说,家花没有野花香,但野花没有家花长。在南乡县治和汉民族的土地上,我们感受着秦蜀商贾节点的富庶与繁荣,更觉油菜花节的大道与高翔。公仆,可以大刀阔斧;公仆,可以静海深流;公仆,也可以无为不争。然而,没有哪一届干部,他们不为着这片土地恪尽职守,倾注感情,牢记忧患意识。于是,这花海的烂漫,这四两拨千斤的付出,应该成为汉中儿女最美的精神记忆,成为历史名城友情万古的人文品牌。

秦风汉雨,巴魂楚辞。在南乡,我如此纵横捭阖,信马由缰,思接千载地想着。纵然,我无法企及这个时代优秀散文的领军人物,但在自然景色的描写中融入理性的思索和寻找人类文明的宏大命题,皴染庄严的生命色彩,在雄浑、苍凉的文字中不失细腻敏锐的灵性和智者风范,却是我毕生的孤独与苦旅的追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锦屏的凄美,丛飚的乡情,向学的空灵与淡定,刘斌的大度与实诚,是他们留给这片土地难能可贵的记忆。当青年歌手彭光琴将亮相星光大道的陕南民歌再度唱响古老的班城时,我辽远的南国,那相思雨季的红豆,你是否穿越时空隧道,在唐朝的月光下,滟滟随波千万里,最终幻化成故乡的花海,“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呢?

实在不愿离去,那就让你的泪水洗净我灵魂的风采。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让文化的纽带传承更多的民族精神记忆。让彼此的梦想建构于“中国梦”的远大理想之中。诚挚、友爱、宽容、善举。让霞光一样的红豆生在这边,让黄金一样的花海开在那边,开遍国土,开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