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方与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轻松愉快,紧抓要害

任何人际交往都是在一定的气氛环境下进行的。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人们的谈话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下时,人们更加愿意听从他人的意见,考虑他人的感受。相反,如果他感到周围环境十分紧张,就会发自本能地树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并进行相应的抵触活动。因此,在和人谈话的时候,要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对方放松警惕,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之中,这样对谈话的效果大有裨益。

当然,放松并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目的。最高的境界是,在看似轻松和愉悦的气氛中,始终牢牢抓住谈话的关键之处、对方的薄弱环节不放,直到对方同意自己为止。这就是举重若轻的谈话术。轻松的氛围和牢牢抓住关键并不矛盾,我们需要在谈话的时候,把这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达到目的。

战国时期,赵孝成王新立,太后掌权,秦国就向赵国发起了攻击。当时,秦国兵强马壮、军队气势如虹,一连攻下赵国三座城池。

赵国岌岌可危,仅凭一国之力无法抗敌,只得向齐国求救。其实,齐国也惧怕秦国,只是赵太后苦苦相求,才决定出兵援救,但是,齐国要求赵太后把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然后才发兵。偏偏赵太后最喜欢、最疼爱的就是长安君。她本人也早已按照自己的思路,帮长安君谋划好了光明远大的前途,但是现在为了赵国,她却必须让他去做人质。经过长久的思想挣扎,最终,作为一个母亲的赵太后战胜了政治家的赵太后,她拒绝了齐国的要求,因为毕竟,作为人质随时有可能要冒死亡的危险。

赵国的文武大臣对于赵太后的决定极为不满。秦国大兵压境,赵国快要失去招架之力,整个国家眼看就要朝不保夕,身为一国之主的赵太后却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只念及母爱私情,此举必然是断送了齐国的支援,让赵国面临灭亡。于是,众大臣轮流进谏,慷慨陈词,苦口婆心地向赵太后陈说利害得失关系,都想要说服太后,以求来齐国的救兵。不料他们越是慷慨激昂,赵太后就越是“意志坚定”,无论是谁,她都决不松口。到了后来,只要谁一提及此事,她马上将他拒之门外;并且她对大臣们声言,如果有强谏此事的人,别怪我老太婆不客气。一时之间,群臣噤口不言,毫无办法。

正在众人为难之际,赵国威望甚高的左师官触龙来了。赵太后料想触龙也是为了此事而来,但是触龙毕竟是几朝元老,功勋卓著,拒绝他总不太好,于是赵太后便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来到宫中,慢慢地小跑着,到了太后跟前谢罪道:“我脚上有毛病,竟不能快步走。好久都没见您了,我还自己原谅自己哩。我怕您玉体欠安,所以想来见见您。”太后道:“我靠车子才能行动。”触龙又问:“每日饮食该没减少吧?”太后道:“不过吃点儿稀饭罢了。”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什么,却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稍增加了一些食欲,身体也舒畅了些。”太后说:“我做不到啊。”太后的怒色稍稍地消了些。

触龙又说:“老臣的贱子舒祺年岁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经衰老了,心里很怜爱他,希望他能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特冒死来向您禀告。”太后答道:“好吧。他多大了?”触龙道:“15岁了。不过,虽然他还小,我却希望在我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太后问道:“男子汉也爱他的小儿子吗?”触龙答道:“比女人还爱得很哩!”太后说道:“女人格外疼爱小儿子。”触龙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太后道:“您说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啊!”触龙言道:“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为他考虑长远的利益。您把燕后嫁出去的时候,拉着她,还为她哭泣,不让她走,想着她远嫁,您十分悲伤,那情景够伤心的了。燕后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是祭祀时为她祝福,说:‘千万别让她回来。’您这样做难道不是为她考虑长远利益,希望她有子孙能相继为燕王吗?”太后答道:“是这样。”

左师触龙又说:“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龙又问:“不只是赵国,诸侯各国有这种情况吗?”太后道:“我还没听说过。”触龙说道:“这大概就叫作:近一点呢,祸患落到自己身上;远一点呢,灾祸就会累及子孙。难道是这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吗?只是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优厚,却毫无功绩,而他们又持有许多珍宝异物。现在您使长安君地位尊贵,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赐给他很多宝物,可是不趁现在使他有功于国,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您对他的爱不及对燕后啊!”太后答道:“行了,任凭您把他派到哪儿去。”于是赵国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做人质。齐国于是派兵救赵。终于齐赵联合,打退了秦军。

可以想象,众大臣在义正词严地想要说服赵太后的时候,君臣两方剑拔弩张的状态。在这样的气氛之下,赵太后一定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抵触情绪。恰恰相反的是,触龙的说服艺术最为明显的就是使谈话一直处于愉快的气氛之中,努力寻找和赵太后之间的共同点,解除她的戒备心理。更加重要的是,他的寒暄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却并没有偏离主题,自始至终,他都紧紧地抓住了这个要害,那就是既然赵太后疼爱长安君,就应该从他的长远利益加以考虑。气氛和谐,说话又入情入理,赵太后自然会被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