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贫困的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和摆榔彝族布朗族乡
(一)木老元乡和摆榔乡简介
木老元乡与摆榔乡是施甸县仅有的两个民族乡,是保山市35个扶贫攻坚乡的重中之重,是布朗族与彝族聚居的自治乡。布朗族和彝族都是“直过民族”,由于其所在地区生态环境差,区域经济发展落后,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发展和脱贫遇到重重障碍。
木老元乡地处施甸县城的东部,东至枯柯河与昌宁县相望,南与摆榔乡大中村接壤,西与甸阳镇大寨村相连,西北与仁和镇丛杆村为界,北与昌宁卡斯镇为邻。总面积为76.6平方公里,境内多为崇山峻岭,地形大致为三山两凹,地势西高东低,最高峰为大水河头山,海拔2895.5米,最低点为龙潭村与摆榔乡交界的枯柯河处,海拔860米,平均海拔1750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气候是立体型气候,亚热带、温带、寒温带3种气候并存,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292.15毫米。森林覆盖率为53%。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7公里。“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悬崖更比土地多”是当地的真实写照。
2015年布朗族、彝族聚居的木老元乡与摆榔乡分别有贫困人口1155人、1690人,贫困发生率分别是19.14%、22.92%。
全乡下辖龙潭、哈寨、木老元、大地4个村民委员会,73个自然村,44个村民小组。2015年年末,全乡人口总户数1595户、6036人,其中:农业户1369户、5671人,占总人口的93.9%;非农业户226户、365人,占总人口的6.1%。有布朗族、彝族、傣族、白族、回族、傈僳族、景颇族、壮族、布依族、蒙古族、满族等11个少数民族2923人,占总人口的48.4%;其中,布朗族262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9.8%,占总人口的43.5%;彝族23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占总人口的3.9%,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民族乡。
布朗族和彝族世居的木老元乡4个村均为贫困村,环境恶劣、封闭,发展空间受限;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特色支撑和龙头产业;整体人口素质偏低,社会发育不足,农业科技人才缺乏。木老元乡是整乡连片贫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四位一体”,是典型的“贫困陷阱”区——处于贫困和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强化的螺旋式下降中,一直饱受着贫困与生态环境退化恶性循环的困扰,是保山市和施甸县重点扶贫攻坚乡。2016年,该乡厘清发展思路,大胆规划发展,以“打造布朗风情旅游小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打造美丽乡村,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发展山地特色种养业”为重点,展开整乡脱贫攻坚工作。
摆榔彝族布朗族乡位于施甸县城东南角,距县城26公里,北与木老元乡相邻。最低海拔750米,最高海拔2442米,有明显的立体型气候,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全乡面积80.7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委员会、36个自然村、40个村民小组。截至2015年年末,全乡共有1954户、7371人,其中少数民族5267人,占总人口的71%(彝族2815人,占总人口的38%;布朗族2378人,占总人口的32%)。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49户、1690人,其中少数民族1216人(彝族514人,布朗族693人,其他民族9人)。
表1-2 木老元乡和摆榔乡贫困人口情况
表1-2 木老元乡和摆榔乡贫困人口情况-续表
建档立卡户是动态数据,变化很快,每月都有更新。我们的调研工作有时间段,有收集数据的时间点,因此前后数据会有不完全吻合的情况。有的数据来自乡镇的报告,有的来自云南省的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特此说明。
(二)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人口情况简介
全国共有28个总人口在30万以下人口较少民族,云南省就有8个。云南省的8个人口较少民族是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阿昌族、怒族、普米族、布朗族和景颇族。人口较少民族的特点是:人口数量较少,分布在边境一带,居住地域大分散小聚居,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落后。[9]2005年、2011年国家相继制定并实施专项规划,重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6年年底,国务院制定了《“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可见党和政府一直重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指示精神,明确了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目标。
表1-3 云南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人口数
布朗族是中国人口特少民族之一,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还没有布朗族数据,从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4万人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96万人,虽然布朗族总人口数增加了2倍,但总人口数在全国来说仍然很少(见表1-4)。布朗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绝大多数集中聚居在云南省,是云南省世居民族。
表1-4 全国布朗族人口普查数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居住在云南省的布朗族人口数占全国布朗族总人口数的99.37%(见表1-5)。在云南省内,布朗族集中在西双版纳、临沧、普洱和保山4个州市,这4个州市的布朗族人口占云南省布朗族总人口的99.10%。在保山市内,布朗族主要居住在施甸县,占保山市布朗族总人口的84.10%。可见,布朗族总体上是集中聚居模式。
表1-5 云南省1990年布朗族人口普查数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居住在云南省的布朗族人口数占全国布朗族总人口数的98.37%(见表1-6),但仅占云南省总人口的0.21%。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和保山4个州市中,布朗族人口占云南省布朗族总人口的98.6%。保山市施甸县的布朗族占保山市布朗族总人口的80.25%。相对1990年,布朗族在全国和云南省内有了些许流动。总体上,人口流动性还是不够。布朗族人口在其他地区均不足300人。
表1-6 云南省2000年布朗族人口普查数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居住在云南省的布朗族人口数占全国布朗族总人口数的97.44%(见表1-7)。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和保山4个州市中,布朗族人口占云南省布朗族总人口的97.22%。保山市施甸县的布朗族人口占保山市布朗族总人口的77.30%。相对2000年,布朗族在全国层面和云南省内流动性仍然很小。总体上,布朗族人口流动性很保守。
表1-7 云南省2010年布朗族人口普查数
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看,布朗族的人口性别比较为稳定。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等人口学特征基本正常。
布朗族是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他们大部分居住在高山峡谷中,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弱势的群体,居住在最贫困地区。由于历史、社会及地理条件等多重原因,人口较少民族与“直过民族”群众平均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1990年,布朗族的文盲和半文盲率占总人口的59.8%;2000年文盲人口比例为23.43%;到2010年,布朗族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才4.34年,净文盲率为16.01%。而云南省2010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6年,净文盲率为6.03%。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76年,汉族为8.84年。从文化教育角度,布朗族确实落后很多,也是造成其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选择人口较少民族也是研究的侧重点之一。人口较少民族整乡帮扶和脱贫模式的调研和解读,有助于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少数民族借鉴以及在全国扶贫攻坚的示范。人口较少民族的生存状况的改善是国家政治文明的一种展示,是政府执行力的展示。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的两个乡——木老元乡和摆榔乡,同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一样,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等原因,发展方面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资源环境约束大,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人口整体素质偏低。2016年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在“十三五”时期,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对于补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短板,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提升各族人民福祉,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10]
(三)木老元乡和摆榔乡建档立卡户情况简介
根据云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查询的两乡贫困户网络数据,截至2017年8月,木老元乡总贫困户为304户,摆榔乡总贫困户数为325户。[11]两乡农户年收入水平略有不同。就毛收入而言,在22000元以上户数中,木老元乡只有12户,而摆榔乡则有38户,分别占两乡农户比例的12%、38%。两乡占比最高的集中在10000~14000元,其中木老元乡有121户、摆榔乡有81户,木老元乡占比为40%,摆榔乡占比接近25%。
表1-8 2017年两乡农户毛收入状况
两乡农户的年纯收入的情况,在8000~11000元区间内,两乡占比都是最高的,木老元乡有110户,摆榔乡有106户,占比分别为36.42%、32.62%。而在5000元以下的区间内,摆榔乡农户占比远高于木老元乡。在11000~14000元及14000~17000元区间内,木老元乡农户占比高于摆榔乡。高于17000元的,两乡农户占比大体一致(见表1-9)。
表1-9 2017年两乡农户年纯收入状况
两乡农户人均纯收入占比最高的区间集中在2500~3000元,木老元乡占到了70%,而摆榔乡只占到46%。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2000~2500元与3500元以上的农户占比,摆榔乡远高于木老元乡,这反映出木老元乡农户的人均收入比摆榔乡更平均一些。
表1-10 2017年两乡农户人均纯收入状况
两乡的工资性收入状况截然相反。木老元乡农户占比较高的收入区间是7000元以上,占比为35.10%,而摆榔乡则在1000元以下,占比为38.46%。两乡差别较大的占比在区间5000~7000元,木老元乡占比为18.87%,而摆榔乡占比则为9.54%。
表1-11 2017年两乡农户工资性收入状况
生产经营性收入,木老元乡在8000元以上区间内的占比为最高,为28.81%,摆榔乡农户的生产经营性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的区间内占比最高,为35%。在4000~6000元的区间内,木老元乡农户占比在27.81%,而摆榔乡仅为15.38%。摆榔乡占比排在第二位的是8000元以上的,在23.08%。
表1-12 2017年两乡农户生产经营性收入状况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木老元与摆榔两乡在收入的各种类型上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在某些收入类型上木老元乡要高于摆榔乡,而在某些类型上则相反,但总体上,两乡差异并不大。
下面对两乡贫困户近年的家庭收支情况做汇总。
表1-13 木老元乡贫困户家庭平均收支状况
表1-14 摆榔乡贫困户家庭平均收支状况
表1-15 2017年两乡农户各项收入平均数
表1-15反映的是木老元乡和摆榔乡各项收入的平均数情况,从该表可以看出两乡的五类收入在平均数方面各有差异。在年纯收入、毛收入及生产经营性收入方面,摆榔乡均要高于木老元乡,分别高189.76元、647.01元、367.94元。而在年人均纯收入上,木老元乡的情况与摆榔乡相差无几,工资性收入上,木老元乡比摆榔乡高1679.53元。
相比较而言,木老元乡的贫困家庭平均经济情况稍好,但是增长缓慢,摆榔乡的贫困家庭平均经济情况稍差,但是增长速度较快。
[1] 《联合国报告称全球饥饿人口增加8亿人仍挨饿》,中国新闻网,2017年9月16日,http://news.sina.com.cn/o/2017-09-16/doc-ifykyfwq7720966.shtml。
[2] FAOSTAT:http://www.fao.org/faostat/en/#home.
[3] 《中国统计年鉴2016》,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4] 刘永富:《用一年时间解决扶贫领域突出问题》,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h/2018-03/15/c-129830231.htm。
[5] 直过民族,是指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属综合型整体性贫困,脱贫难度大。
[6] 陈豪:《云南省贫困人口已下降到363万 年均减少110万》,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427/c164113-29240409.html。
[7] 《到2020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中国新闻网,http://chinanews.com/gn/2018/04-08/8485194.shtml。
[8] 云南省施甸县志编纂委员会:《施甸县志》,新华出版社,1997。
[9] 王铁志:《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的意义》,《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5期,第52页。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24/content_5162950.htm,2017年1月24日。
[11] 数据是动态的,经常更新。收入区间的划分是前开后闭的,即区间下限是不包含在内的,而区间上限则是包含在内的,如毛收入区间中的6000~10000元,应解读为大于6000元且小于等于10000元。另外,占比这一指标的计算方法是,该区间内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