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贵阳行进录(2007-2012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言 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1]

Introduction Stride Towards the Era of Ecological Progress

我围绕贵阳“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个问题,讲四点意见。

一、贵阳为什么要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的大局大势,谋划中华民族的长远未来,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号召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十八大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这个动员令,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主动引领。18世纪兴起的工业文明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资源代价,导致深重的生态危机,在有的地方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面对传统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后果,老牌工业化国家在努力反思和改进,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在主动镜鉴和避免,都谋求超越工业文明局限的办法和措施,致力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和进程的重大转型,也是当今世界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在11月举行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奥巴马能够成功连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担任总统四年中力推“绿色新政”,“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有良好记录”。有识之士指出,工业革命时代中国在睡觉,信息革命时代中国刚觉醒,绿色革命时代中国很主动。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敏锐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生态文化,首倡建设生态文明,这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对维护世界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贡献;不仅着眼于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而且积极引领时代潮流,必将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图尔明非常赞赏地说,中国的领导人这么强调生态文明的理念,将对国际环保界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因为其他国家都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和启示。

第二,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人与自然不协调等问题,也在我国集中凸显。为应对资源约束收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党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十六大以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从此,生态文明成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理念,构成定位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维度。这10年,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转变发展方式取得进展,生态恶化趋势有所减缓。十八大在总结成功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崭新成果,不仅十分有利于增强全民生态危机意识,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而且必将有力解决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良好的现实难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三,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重大升华。改革开放以来,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表明我们党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十八大报告反映时代进步要求,顺应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愿望,进而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而且特别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四项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作为其他四项建设可持续的根本基础。提出“五位一体”,实现生态文明的战略升位,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加全面科学,而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极大拓展。

第四,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呈现出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新趋势。当前的中国社会正步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在一些地方,涉及环境问题的信访量居高不下,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十八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执政新理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充分提供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的同时,更多地提供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回应好人民群众迫切的生态诉求,将使我们党拥有更加深厚的群众基础,从而实现长期执政、永远执政。

我们贵阳市积极响应十八大发出的新的动员令,迅速汇入全党全国人民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进军的大队伍,这是坚定正确政治立场的表现,也是坚持和丰富既定的“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发展思路的内在需求。结合实际落实十八大精神,我们贵阳市提出要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所谓“迈向”,就是朝着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贵阳为什么这样提呢?一方面,贵阳有基础。2007年,我们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并坚持不懈地推进,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民生稳步改善的多赢,在观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得到全市人民衷心拥护和各方高度认可。前不久,胡锦涛主席到贵阳视察时说,贵阳这些年变化挺大,生态文明建设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简称《规划》)明确指出:“贵阳市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总抓手,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初步形成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体系,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征程中,贵阳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完全可以步子更大一些、速度更快一些、质量更高一些。另一方面,中央和省有新要求。胡锦涛主席在视察中殷切希望贵阳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努力为广大市民创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这就要求贵阳必须继续“作表率、走前列”。《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提出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这就意味着贵阳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一样,达到国家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明确,要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既然是全国的“示范”,就要做出榜样,发挥引领作用。省委、省政府提出贵州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贵阳作为省会城市,必须成为先行区中的先行者。面对高标准的新要求、面对肩负的重大责任,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大队伍后面不行、走在中间也不行,必须大踏步地“迈”,走在大队伍的前列!志当存高远,敢为天下先。全市上下一定要认清形势,认清使命,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奋力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二、贵阳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前景

今天,我们对全市人民讲,贵阳要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那么,这个新时代的贵阳是什么样子呢?根据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精神,根据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确定的2020年建设目标,八年之后的贵阳应该是那样一幅景象:

那是一个绿色经济崛起的新时代。经济落后不是生态文明。这些年,贵阳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总体上还处在“经济洼地”。我们要始终坚持加速发展,通过扩大投资、刺激消费等措施,在较长时期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到2020年,贵阳的GDP将在201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确保5000亿元、力争6000亿元。但是,这个GDP绝不是黑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灰色的或褐色的,而是绿色GDP。为此,我们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千方百计调结构、促转型、上层次、增效益,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信息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节能环保产业等,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到那时,贵阳经济总量在省会城市中的排位有所前移,绿色经济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

那是一个幸福指数更高的新时代。为人民谋幸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年,市委、市政府尽心竭力解决民生问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稳步提升,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提升得还不够快。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就业与增收工程,解决好“就业难”、收入增长慢问题;大力实施普教优教工程,解决好“上好学难”、“上好学贵”问题;大力实施健康工程,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力实施养老敬老工程,解决好“养老难”问题;大力实施安居工程,解决好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大力实施平安工程,解决好“两抢一盗”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到那时,我们贵阳人的收入虽然比不上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但依然生活得很惬意、很幸福!

那是一个城乡环境宜人的新时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这些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最严厉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扭转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是,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持之以恒而不能有任何懈怠。我们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进一步彰显“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城市特色。我们将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大力疏老城、建新城,把二环四路城市带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城市示范带。我们将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栽更多的树,种更多的草,建设更多的湿地公园、山体公园,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对河流、湖泊进行更深入的治理,对大气污染进行更严格的控制,大幅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到那时,贵阳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一半以上的面积被森林所覆盖,贵阳人民能享受更多的蓝天、碧水、绿地,拥有更加优美的生态家园。

那是一个生态文化普及的新时代。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力量源泉。这些年贵阳市民的生态意识有了很大觉醒,但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尚未全面形成。我们将更加广泛地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更好地履行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道德义务与责任。我们将深入推进学校、社区、家庭、村寨、企业、机关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把生态观念贯穿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生态文化体现在城市建设中,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推广绿色建筑。到那时,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成为社会风尚,生态行为成为每个贵阳人的自觉习惯。

那是一个生态文明制度完善的新时代。体制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性保障。这些年,贵阳市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制度的系统性、协同性还存在差距。我们将根据新的情况建立健全法规、规章,形成较为完备的法规体系,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法制保障。我们将着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行政体制、司法体制、督查体制,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环保法庭和环保审判庭、生态检察分局、生态公安分局等机构的职能作用,大力鼓励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严厉惩处破坏资源、损害环境的行为。我们将着力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等机制,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导向。到那时,贵阳生态文明制度成龙配套、执行有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同志们,我们刚才描绘的贵阳市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蓝图和阶段性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方面面,体现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贯彻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根本要求,回应了老百姓对全面小康生活的热切期盼。大家说,这样的新时代值不值得我们向往?值不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三、运用科学的方法推动贵阳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毛主席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那么,要把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我们应该着重把握和运用哪些方法呢?结合这几年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和体会,我感觉有六个方面特别重要。

第一,坚持系统谋划。客观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互相制约的系统。城市的要素集聚程度高、联系紧密、关联多样,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我们要善于系统思维,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考察分析城市,全面、整体、辩证、动态地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

就全局而言,必须系统谋划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有一段时间,个别同志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工业对立起来,认为要建设生态文明就没法发展工业,要发展工业就没法建设生态文明。针对这种片面认识,我们一再强调,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必经的阶段。但是,我们所推进的工业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而是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的新型工业化。传统的工业化受技术条件、发展理念限制,的确很难兼顾环保,而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能将二者很好地协调起来,实现“鱼”和“熊掌”兼得。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决淘汰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水泥、小火电、小冶炼等落后产能,大力提升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型产业的科技含量,积极培育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大项目、好项目。而今,绿色低碳产品市场需求庞大,企业投资积极性很高,国家的扶持力度也很大,而且贵阳要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国家部委给贵阳市还开有一些“小灶”,我们完全可以抓住机遇,推动工业向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总之,就像换血一样,落后产能项目一个一个退出去,绿色低碳项目一个一个添进来,最终实现贵阳工业的升级换代。

就具体而言,既要考虑这方面工作与全局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也要考虑这方面工作自身各个组成要件之间的关系,切实避免就某个环节抓某个环节、就某个方面抓某个方面。对此,我们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也有一些失误的教训。在建设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过程中,我们把治理水体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整治乱搭乱建、提升基础设施结合起来;把建设公园与建设新农村、开发小城镇、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与改造花溪大道、搬迁马路汽贸市场、打造二环四路功能板块结合起来,实施一揽子工程,取得了多赢的效果。胡锦涛主席视察时,感叹十里河滩“令人心旷神怡”,要求我们提升功能、加强宣传、打造品牌。而反观机场路建设,谋划得就不那么系统了。当时建机场路,就路想路,没有充分考虑道路建设与城市片区开发的关系,没有预留足够的与龙洞堡片区路网的接口。现在开发龙洞堡片区,只好采取下穿施工、围栏建匝道等措施,不仅施工麻烦、成本增加,而且影响了机场路的通行,影响了沿线环境卫生,影响了城市形象。类似情况还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教训定当记取。同志们要举一反三,学习系统论,养成系统思维的习惯,提高系统谋划工作的本领,避免就事论事、见子打子。

第二,坚持分类指导。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都有各自的具体情况。在推动工作中,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008年,我们根据分类指导的方法,制定了《贵阳市生态功能区划》,确定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这次《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贯彻十八大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精神,进一步明确了贵阳市高效集约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区、优良生态系统保护区。对于高效集约发展区来说,要坚持大规模投入、高强度开发,切实承担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重任。高新区和经开区、十大工业园区、服务业聚集区、二环四路城市带等,要千方百计聚集生产要素,实现集群发展、高效发展,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特别是云岩、南明两城区发展聚集度相对较高,空间相对受限,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提高创新发展能力,通过产业升级换代,使同样的空间创造更多的财富。对于生态农业发展区来说,要坚持保护优先,把开发强度控制在区域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内,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控制面源污染,构建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循环农业体系,建设特色生态村寨,实现合理有序发展。花溪、白云、乌当以及一市三县的大面积农村都要坚持这一发展方略。对于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区来说,要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真正实现地变绿、水变清、景变美。比如,要坚持不懈抓上三年五年,把贵阳机场周围、高速路和城市主干道两侧的开山采石迹地修复好。比如,要按照综合整治中期工程计划,加强南明河全流域治理。特别要指出的是,生态湿地具有清洁水质、繁衍绿地、净化空气的多重功能,是多功能生态产品,相当于生态系统的“中央商务区”。要坚决保护好十里河滩、观山湖、小车河等湿地公园,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再建设小关湖等一批湿地公园,扩大湿地面积,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对于优良生态系统保护区来说,就是要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坚决禁止任何破坏性开发活动,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努力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人迹所至,污染随行。对这些地方来说,就是要减少人的活动,有的要越少越好。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花溪水库、松柏山水库等饮用水源地以及黔灵山、长坡岭、云关山、鹿冲关、景阳、盘龙山等森林公园要实行强制性保护,红线一寸也不能退让,功能定位一点也不能改变。大家看看黔灵湖,过去曾经是饮用水源,后来调整为景观用水,现在被污染成了什么样子!如果“两湖一库”(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不坚持饮用水源定位,我看就会是现在的黔灵湖!总之,各功能区都要严格按照功能定位,确定相应的发展方略和产业结构。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这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保障措施。我们已经制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及监测办法,要根据十八大的新精神进行调整、充实,制定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指标体系及监测办法,使其更加充分地体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并进行定期监测、定期分析,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依据。我们已经制定《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目标绩效考核办法(试行)》,但无论是差异化的尺度,还是落实的力度都还不够大,要借十八大的东风,进一步完善、细化考核办法,使其与主体功能定位更加衔接,增强考核刚性,更加充分地发挥“指挥棒”作用。要明显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在考核指标中的权重系数,出现重大生态问题要实行一票否决。

第三,坚持狠抓重点。所谓狠抓重点,就是紧紧抓住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古人讲“纲举目张”,谚语讲“牵牛要牵牛鼻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轻重缓急,很有可能像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乱。弹钢琴时,如果十个手指同时平均用力,怎么可能奏出优美的旋律?

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都应该紧紧地抓住。对党委、政府来说,贯穿始终、关系全局的工作重点,毫无疑问是民生。民生连着内需,只有抓好了民生,扩大消费才有可靠的基础,经济增长才有持久的动力;民生连着民心,只有抓好了民生,干部在群众中才有威信,推动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民生连着政治,只有抓好了民生,社会才能稳定,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巩固。民生是重中之重,就是抓其他重点工作,比如交通,比如治水,也只有赋予了民生的意义,才会抓得那么狠。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民生至上,把老百姓的“难事”作为党委、政府的“要事”,把老百姓的“关注点”作为党委、政府的“着力点”,把老百姓的“所急所盼”作为党委、政府的“所干所办”。我们在谋划部署上坚决贯穿民生主线,从2007年年底召开的八届四次全会到2011年年底召开的第九次党代会,都把民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进行系统的安排部署,努力满足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在工作推进上大力实施民生工程,通过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和“十大民生工程”,千方百计、尽心竭力解决直接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上学、就业、看病、养老、住房、治安、交通、吃水等突出问题,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2012年市民幸福指数达到90.86,比2010年提高了3.48个点。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贵阳基础较弱、民生欠账较多,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同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一些新的民生需求不断涌现。面对这些情况,党委、政府要在民生工作上再尽心、再加力,不断回应百姓呼声,及时解决新的诉求,使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过程成为全体市民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过程。一是在时间上要立足于早。有些事情是耽误不得的,比如教育,孩子受教育的黄金时间就是那么几年,如果错过了就会耽误一生;比如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如果不及时,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比如修路,早一天建成老百姓就能早一天受益,而且越往后建设成本越高。对这些问题,要赶早不赶晚、赶急不赶慢,绝不能拖拖拉拉,最好一分钟都不要耽搁。就像古人所讲的,“解民于倒悬”。二是在投入上要立足于多。贵阳经济不发达,财力不宽裕,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各方面都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尤其是行政经费支出要“吝啬”,大力压缩,但民生支出一定要“舍得”,大幅增加。2012年,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0%,但不能就此止步。同时,民生投入也要突出重点,向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向农村地区倾斜,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民生财政阳光的温暖。三是在态度上要立足于优。有时候,老百姓到政府办事之后心怀怨气,很大程度上就是办事人员态度有问题。服务态度好,即使事情没办成,老百姓也能理解;服务态度不好,即使事情办成了,老百姓也不高兴。最近有一项调查,贵阳有24.49%的调查对象表示在党政机关办事不方便,其中有两个区居然有12.75%和12.04%的调查对象表示办事“非常困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强硬措施,坚决整治群众眼前的、身边的腐败,比如吃拿卡要、敲诈勒索之类的行为,进一步强化窗口单位的服务意识,让老百姓办事感到舒心。我建议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好好抓一下这件事,查处几个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典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全市党政干部都要换位思考一下。你们自己或者你们的家人总有找某个部门、某个单位办事的时候吧?总有生病上医院的时候吧?总有孩子要上学吧?当你们在批评有的部门“职业道德”不好、有的医生“医德”不好、有的老师“师德”不好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官德”如何呢?这样设身处地想一想,面对群众还会高高在上吗?还会很不耐烦吗?还会推三阻四吗?河南南阳内乡县衙有一副对联,下半联是这样说的,“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希望大家牢牢记住这句话。

第四,坚持试点先行。试点先行,是毛主席创造的一个工作方法。“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这就是试点。贵阳市从2010年初开始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撤销街道办事处、建立新型社区,就是运用试点先行方法的成功实践。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是一个全新课题,没有先例可循,尤其需要坚持试点先行。

抓试点,要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有试点机会就要积极争取。贵阳这几年有些工作之所以有特色、有亮点,既有我们自己决策正确、推进得力的原因,也与我们积极争取试点、主动当全国的“试验田”有很大关系。比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试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等等。十八大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机制方面进行新探索,比如“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等等。国家有关部委势必会在全国选择一些城市来试点。我们要全力争取当试点,以此为契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市场化运作方式深度融合。二是试点取得成功就要尽快总结推开。开展试点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面上推开,推动全局工作。因此,一方面,试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试点的运行要有可持续性,做到可复制、可推广;另一方面,试点成功以后就要尽快推开,不能把试点当“摆设”,看起来挺美,但别人学不了或者推广不开。这次《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提出“推进贵阳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循环经济在贵阳试点已经试了十年,涌现出一批亮点企业,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要赶紧全面推开。要强化企业循环意识,牢固树立“节约集约使用能源资源是美德”的观念;要加强刚性约束,通过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敦促企业推进循环经济;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运用经济手段特别是资源价格调节手段,给循环经济企业以实惠。当务之急,要确保《规划》中提到的循环经济项目,如清镇煤电铝、煤电化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首钢贵钢特殊钢新特材料循环经济工业基地、联和能源清镇水煤浆项目、息烽合成氨及新能源开发项目、开阳磷化工循环经济项目等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促进全市循环经济向面上推开,形成“万紫千红”的良好局面。

第五,坚持充分竞争。竞争就是竞赛、就是争胜。列宁说得好,“竞争在稍微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有竞争才有生机活力;没有竞争就必然退化,陷入一潭死水。竞争使人进步,这是客观规律,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从贵阳市来说,这些年我们在坚持充分竞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培育竞争意识来说,我们着力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城市精神,激发全市上下你追我赶、竞相发展。从构建竞争机制来说,我们采取常规工作分工负责、重大项目包干负责的方法,开展工作竞赛。比如,2007年9月,为了改善贵阳交通状况、拉开城市开发格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我们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中心城区“三环十六射”骨干路网。当时有人说,过去修一条几公里的路就要5年,现在5年要修这么多条路,里程达286公里、总投资达430亿元,可能吗?这不过是美丽的幻想。但是,我们通过实行项目负责制,每一条路都成立一个由市领导担任指挥长的指挥部,大家开展竞争、相互激励、比学赶超,2009年全长121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通车,2011年全长49公里的二环路通车。期间,北京西路、北京东路、甲秀南路、水东路、机场路、黔灵山路等陆续通车。桐荫路、东站路、盐沙路、富源南路也将于下个月通车。据统计,从2007年到2012年,全市建成道路里程达554.5公里,总投资713亿元,是前30年道路建设投资总和的2.06倍,人均道路面积由2007年前的5.44平方米增加到7.9平方米。天还是这片天,地还是这块地,人还是这些人,但是通过开展积极竞争,我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美丽的幻想”变成了现实。从运用竞争结果来说,我们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推竞岗、公开选拔、两推一述、公开遴选等竞争性方式选拔的县级干部达到64%,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庸、懒、散现象大幅减少,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

在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进程中,步子要迈得更好更快,必须更加充分地引入竞争,形成更加成熟的竞争机制,让每个人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让每个社会组织的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当前,特别要发挥产业政策和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通过更加充分的公平竞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谁的投资方向更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要求,我们就引进谁;不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外地企业,谁的项目环境污染少、资源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我们就支持谁;不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谁的产品科技含量高、成长前景好、发展潜力大,我们就扶持谁。市里对于各区(市、县)也是如此,谁抓生态产业、抓节能减排、抓环境保护的力度更大、效果更好,我们对谁的支持力度就加大,绝不搞普惠制。通过竞争造成压力、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形成更多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正能量。

第六,坚持善借外力。英国大英图书馆藏书很多,要从旧馆搬到新馆,书的搬运费就要350万英镑。但图书馆根本没那么多钱,怎么办?有一个人给馆长出了个主意,在报纸上登一个广告,每个市民可以免费从图书馆借20本书,条件是到新馆还书。结果,只花了几千英镑的广告费,图书就搬进了新馆。这个故事说明,善借外力的作用有多大、效果有多好。

其实,古往今来,从个人到单位,从地区到国家,凡成就大事者,无不善借外力。秦孝公发“求贤令”借天下英才、诸葛亮智慧过人草船借箭,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当代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30多年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借”出来的,敞开国门借境外的资金、借境外的技术、借境外的经验、借境外的人才。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能够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贵阳近几年的发展当然是全市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但如果不借助外力,怎么可能发展得这么好、这么快?固定资产投资能够从5年前的500亿元搞到2012年的2480亿元,就是大胆借力的结果;投资56亿元的会展中心、7亿元的筑城广场、5亿元的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3.7亿元的孔学堂,没有花财政的钱,都是借助民间资本力量的结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贵州贵阳重要名片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如果不是借助全国政协、北京大学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力量,不是借助大会秘书长章新胜[2]的运作能力,能办到这样的层次和规模吗?

你有智慧,我能借用你的智慧,那就是大智慧;你有本事,我能借用你的本事,那就是真本事。在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进程中,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在“借”字上大做文章,把文章做足。借力主要是借财力、借智力。要围绕固定资产投资2013年达到3000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超过1万亿元的目标,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激活民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更大规模地借财力;要围绕建设“人才高地”的目标,通过更诚恳的态度、更优质的服务、更优惠的条件,更加有效地借智力。总之,只要对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利,就要敢借力、善借力、巧借力,这样才能“借”出贵阳发展的新局面。

四、以过硬的作风保障贵阳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大家在有些影视剧上可以看到,打仗的士兵前胸后背往往印有“兵”、“勇”的字样。我希望,在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征程中,贵阳市的党员干部都要印上三个字,不是印在身上,而是印在心上,就是“敢”、“实”、“清”。

为什么是“敢”呢?有勇、有胆谓之敢。战争时期要拿山头、攻阵地,毫无疑问需要勇将猛卒冲锋陷阵。和平时期虽然没有枪林弹雨,但也有很多复杂的困难、尖锐的矛盾、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同样需要“敢”。贵阳的干部大多数是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敢闯敢试的,近几年100多位“六敢”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但的确也有少数人不那么“敢”,一事当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能摆就摆、能拖就拖;工作不求出彩但求不出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讲原则、不辨是非,热衷于“和稀泥”、当“老好人”;只想当官、不想担责,有点成绩就大吹大擂,出了问题就上推下卸。形象地说,这样的干部就是“缺钙”,有“软骨病”。放到战争年代,这种人不但不可能被委以重任,而且如果临阵脱逃,还有可能被就地正法。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抓工作、办事情务必坚持“敢”字当先,进一步做到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敢闯敢试,形成一支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敢试队”。

为什么是“实”呢?“实”是一个好词。丈母娘选女婿,第一位的就是看这个人实在不实在;老百姓评价干部,首先看的也是这个人干没干实事。最近一段时间,一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次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传播频率最高的“中国好声音”,这说明老百姓对“实”有多么渴望,对“虚”有多么反感。希望全市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崇尚“实”、践行“实”,使“实”蔚然成风。要讲实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特别是对老百姓要讲实话,开展了什么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哪些不足、今后如何改进等等,都要老老实实讲清楚,千万不要骗人;对上级要讲实话,不要虚报浮夸。要重实干,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琢磨干事上,琢磨怎么又好又快发展,琢磨怎么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不要把虚的口号喊得很实、把实的工作干得很虚。要求实效,把老百姓是否受益、是否满意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参照系,不要搞花里胡哨的“面子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

为什么是“清”呢?“清”指纯净透明,与“浊”相对。古往今来,中国人都喜欢清,屈原“宁廉洁正直以自清兮”,周敦颐赞美莲花“香远益清”,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顾炎武“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现在党中央要求“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可以说,“清官”是为政者的高尚追求,也是老百姓对官员的最高褒奖。我希望,贵阳市的干部都当“清官”。头脑要清醒,始终站稳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不要糊里糊涂;做人要清白,公道正派、耿直坦荡,不要拉拉扯扯;为政要清廉,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不要贪赃枉法。只要大家都当“清官”,何愁政治不清明?何愁老百姓不拥护?

从现在起到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还有八年时间。只要我们发扬八年抗战精神,发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大步迈进生态文明新时代!


注释

[1]这是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同志2012年12月31日在市委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曾任教育部副部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