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史为鉴才能知兴衰
有人说,互联网金融太新了,历史对我们没有什么借鉴意义,我完全反对。金融和商业的本质不能改变,越想知道未来,就越需要了解过去。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报道不够有深度?因为对历史知道的还不够多。要知道互联网对传统金融带来多少冲击,你得看以前的技术革命是如何冲击其他行业的,得看历史上的创新是怎么开始的。
荷兰、英国与晋商的故事
荷兰是17世纪最强大的国家,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荷兰是怎么兴起的呢?要从16世纪说起,当时哥伦布航海一下子改变了整个欧洲格局,欧洲中心从地中海沿岸移到了大西洋海岸。原来几个根本不重要的国家,包括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突然有了先机。荷兰的兴起点是它高效便宜的造船业,船造好了,物流也就做好了,有了物流就有贸易,很多货物经由阿姆斯特丹港运走。有了贸易尤其是国际贸易之后,就需要支付和结算,支付和结算是金融的第一个功能。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尽管最早的银行在意大利产生,但是它只承担简单的借贷功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银行。现代意义强调的支付、清算、结算等功能是从阿姆斯特丹银行开始,而且这个银行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接受存款。它把各个国家的金属货币收进来,然后发行它的银行票据,这个票据就像货币一样可以到处流通,承担了支付、结算的功能。为了银行能继续做下去,政府还提供了保证金做担保。因为有了贸易和支付,大量的钱流入阿姆斯特丹银行,于是它在1683年之后开始提供信贷服务。因此,首先有了物流和贸易,其次再有支付、信贷。这个结合让荷兰在17世纪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占全球贸易的50%以上,是当时全世界最强盛的国家。荷兰是怎么衰弱的?因为贸易平台由荷兰更替到了英国。
与荷兰借助物流兴起不同,英国兴起的关键在于工业革命。有了发明就有了贸易的基础,有了贸易以后英国也学荷兰做金融,于是英格兰银行取代了阿姆斯特丹银行成为全世界结算的中心。大约17世纪,英国与荷兰有过三次战争,打击了荷兰船运,英国通过贸易禁令把荷兰排挤出贸易圈。荷兰在鼎盛时期曾经有上万艘船,后来只有几十艘,也就是说,荷兰首先失去贸易,再慢慢失去物流和金融后,荷兰就衰弱了,同时英国取而代之。
中国呢?来看看晋商。山西是资源大省,曾经是中国金融做得最好的省。以前的晋商以贩盐起家,贩盐以后就开始有贸易,有了贸易就要解决支付的问题,所以山西人发明了山西票号。山西票号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商业现银结算的方式。所以支付是银行的第一个功能,支付之后慢慢再去做信贷,这跟荷兰的故事非常像。所以商业和金融的逻辑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方式。到1920年以后山西票号就纷纷倒闭了,当然一部分是因为当时的战乱,但更核心的原因是政府设立了银行,把最重要的清算和支付功能拿了过去。
从淘宝到支付宝
这些历史我们可能在高中、大学的时候早就读过了,我在2014年初回过头再读,滋味完全不同。
第一个我想到了上海自贸区。我认为上海自贸区的核心思想是想打造现代荷兰。2013年夏天,上海自贸区刚推出时定位成国际航运中心。几个月后,很快升级成为国家战略,既然定位成国际航运中心,则必须要成立一个金融中心才能支持它。这不就是16世纪初的荷兰吗?
其次是互联网金融。我们知道阿里巴巴一开始做淘宝和淘宝商城,属于网上贸易。当有了贸易以后需要做什么呢?就像荷兰,需要支付。所以这是阿里巴巴当时在完全没有任何胜算的情况下超越易趣的决定性原因,当时易趣已经占了95%的C2C市场,但是用支付宝的几个老总的话来说,支付宝成就了今天淘宝的繁荣。支付和贸易的结合造就了阿里巴巴今天的地位,这和荷兰的兴起非常像,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看历史就知道,其实银行最重要的功能不是借贷,而是支付。如果让渡了支付功能,实际上等于把命根子让给了别人,别人做了支付以后慢慢也会做信贷,基本上就有了银行最重要的两个功能。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就是这样,先做贸易,因为有了商业需求,自然产生了对金融的需求,金融的第一需求是支付结算的需求,其次才是信贷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公司要做金融的商业逻辑。现在,随着阿里巴巴的发展,在支付的基础上还有了信贷。如果我们把钱存在余额宝里,不仅能得到相对较高的利息收入,还能够很快地把钱拿出来做支付,这就是我们希望银行提供的服务。所以它对银行造成了最直接的打击,银行对余额宝的出招也真正有了痛感。
企鹅的“天空城市”
那么阿里巴巴什么时候会被替代呢?当另外一个贸易平台能够替代它的时候,它就会被淘汰,所以商业逻辑是它的第一位。
现在阿里巴巴比较担心的一个竞争对手是腾讯。阿里巴巴做的是网上贸易,是大卖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强。而腾讯的微信,搭建了一座“天空城市”,免费让大家都搬进去,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而一旦大家都搬进去,就很难出来了。阿里巴巴推出了相应的来往,但是很多用户并不过去,除非亲朋好友全部搬过去,成百上千人一起搬。所以,微信把“城市”建起来,大家住进去以后,它就可以加各种东西。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腾讯和谁合作谁就火,因为它是这座“天空城市”的开发商。人们搬了进去,开发商可以在城市里建银行,再建大卖场,什么都可以建。腾讯有微信支付,如果能再结合贸易,到时定会对阿里巴巴构成严重的威胁。
我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体会:得移动支付者得天下。现在腾讯的很多收购行为,都是为了增加它的贸易功能;其他互联网企业包括大众点评及京东也是这样的。历史可以告诉我们,荷兰做船运能够做成全世界最大的金融王国,山西贩盐的商户做成了中国当时的“金融之王”。谁说互联网公司不可以做金融呢?
做金融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有商业基础。阿里巴巴现在的估值是1000多亿美元,大概就是1万多亿元人民币,跟工商银行差不多。为什么阿里巴巴的估值那么高?这是因为阿里巴巴是商业和金融的结合,有巨大的想象力。二是如果对金融有需求,那现有的金融体系能不能满足这个需求?只要不能满足,就等于给了互联网公司一张进入金融行业的门票。互联网当然可以做金融,而且这是中国的故事。为什么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在国外不存在?因为国外的金融体系相对比较发达,所以互联网公司不容易进入金融行业,中国的金融实际上非常落后,是竞争力相对较弱的行业。技术革命加上金融自由化,给了很多非金融机构进入金融行业的一个巨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