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嫩的维生素家族
人体需要哪些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健康必需的一种营养素,而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少,不能满足需要,需从食物中摄入的一类营养素,目前已知的有20余种。人体对它的需要量虽然极少,它们既不能产热供能,也不是身体组织细胞的构成原料,但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时,生理代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对维护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维生素虽然不能供给热量也不构成组织,但却是蛋白质、糖类与脂肪分解代谢,释放出热量的辅助成分中的构成成分。它们也是调节机体代谢的重要物质。人体若缺少这些维生素,则代谢不能正常进行,不能获得充分的能量,生长缓慢,发育停止,抵抗力下降,发生特定的缺乏病,导致健康不良。
常见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包括维生素A原)、维生素D、维生素E、硫辛酸;
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族: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索)、维生素PP(尼克酸) 、维生素B6(吡哆醇)、泛酸(遍多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胆碱、肌醇、芦丁等和维生素C(抗坏血酸)。
每日维生素需要量
维生素A 男女相近,需求量均为2600国际单位;
维生素D 男女相近,需求量均为400国际单位;
维生素K 男女相近,需求量均为60~80微克;
维生素E 需求量男30国际单位,女25国际单位;
维生素B1 需求量男1.2毫克;女0.9毫克;
维生素B2 需求量男1.8 毫克;女1.3毫克;
维生素PP 需求量男19.8 毫克;女14.5 毫克;
维生素B6 男女相近,需求量均为2 毫克;
叶 酸 男女相近,需求量均为200~400微克;
维生素B12 男女相近, 需求量均为2.0~3.0微克;
维生素C 男女相近, 需求量均为60~90毫克;
泛 酸 生物素来原广,一般不易缺乏。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维生素需要量应随体力劳动量,疾病状态等不同而增加。在某些疾病状态时,有些维生素需要量可能要增加几倍。以上仅为身体健康的正常成人轻体力劳动的参考用量。
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
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和各种内脏中、鱼油、奶类和蛋黄等食物中,植物性食品中不含维生素。但含有胡萝卜素,它又称维生素A原,主要存在于有色蔬菜水果中,部分在人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包括:动物肝脏、蛋黄、鱼肝油及其他鱼油、奶油、牛奶、炼乳、乳酪。
富含胡萝卜素的食品包括:
蔬菜类:西红柿、菠菜、韭菜、芹菜、莴苣、南瓜、卷心菜(绿叶)、胡萝卜、紫菜、黄色玉蜀黍、红薯等有色蔬菜。
水果类:香蕉、桔子、柠檬、柿子等有色水果。
胡萝卜素还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如有抗氧化作用等。
进入人体的维生素A 主要储存在肝部。维生素A主要功用为:
促进正常生长发育。维生素A缺乏者生长缓慢,发育差。维生素A有激素样作用,可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后作用于染色体,影响细胞分化,促进生长发育。缺乏者,生殖功能下降,骨骼生长不良;
保持皮肤和毛发的弹性、光泽度。维生素A可使上皮细胞正常分泌。缺乏时,皮肤粘膜干燥、粗糙、毛囊丘疹、毛囊角化、鳞皮,易冻裂、破裂等。维生素A酸可治疗毛囊角化、座疮、牛皮癣等;
维持正常视力,防止夜盲症及干眼病。眼睛的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中有一种感弱光的物质,叫视紫红质,是由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转化物结合而成的。如维生素A供应不足,就会影响视紫红质的合成,在弱光下就分辨不清东西,这叫夜盲症;泪液分泌减少,眼球发干称干眼病;
维持上皮组织的健康,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抗癌作用。维生素A缺乏,可能增加某些靶组织(如结肠、膀胱等上皮细胞)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所以,维生素A可对癌前期(潜伏期)的癌细胞起回转修复到正常细胞的作用,阻止癌的发生。但若致癌物质量大,引起癌变细胞多,维生素A量不足,即使病变细胞都回转,则有些细胞仍可发展成癌。维生素A还可预防由病毒所致的肿瘤,这可能由于它与细胞核作用,使基因改变,影响细胞分化。此外,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对手术、放疗或化疗后的残余癌细胞的分裂起抑制作用,从而可减少复发率或延长存活时间;
增强抵抗力。维生素A可促进犊蛋白的合成。细胞膜表面的蛋白主要是糖蛋白。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所以维生素A可以增强免疫功能。缺乏时呼吸道、消化道、生殖泌尿道抵抗力低下易感染;孕妇严重缺乏时可发生胎儿死亡。β-胡萝卜素能提高动物对放射线的耐受量。
维生素A成人每日需求量男女一样,一般生理需求量在2400~3300国际单位(IU)。但是,如果体内积累了过量的维生素A将无法排除,所以过度摄取会产生各种中毒症状。但一般情况下,即使每日的摄入量达5000~10000IU也不会出现中毒出现,只有每日的摄入量达15000~50000IU,几月或数年才会出现,严重时还会引发肝脏硬化及精神障碍等。
提示:鱼肝油多吃不好
鱼肝油是一种天然的制剂,富含维生素A和D,可以用于防治维生素A缺乏而引起的皮肤干燥、干眼病和夜盲症,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软骨症等。有些人只知鱼肝油是补品,认为这些药对身体有益无损,多多益善。其实它们既然称为药物就和其它药物一样。照样有毒副作用,不限制使用同样会中毒。维生素A中毒出现食欲减退、烦躁、不活泼、口角裂口、脱发、皮肤搔痒、发热、腹泻、肢体疼痛肿胀、和肝脾肿大等。维生素D中毒时使脑发育受限,而致智力低下。脏器钙化可表现为多喝、多尿、浮肿、血压升高等肾脏受损症状,严重的发生肾功能衰竭。少数发生心脏扩大。出现杂音和发生心力衰竭。因此,服鱼肝油,一定要慎重合理,避免长期大量地作为补品来服用。婴儿用浓缩鱼肝油滴剂防治佝偻病时.每天3—5滴为宜,到1岁时即可停用,只要多晒太阳,增加一些辅助食品即可。一旦发现鱼肝油过量中毒,应立即停止服用,严重者应请医生诊治。
维生素B1
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也称抗脚气病维生素,在空气中和酸性下很稳定,但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极易破坏。
含量丰富的食物有:
在五谷杂粮的外皮和胚芽部分含量丰富,香菇、豆类、鲜酵母、鲜果、鲜菜类,果仁类,动物的肝,瘦肉及各种蛋黄中都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
生理功能有:
1、构成辅酶成分:维生素B1是构成氧化脱羧酶的辅酶的成分,参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中间产物丙酮酸,经氧化脱羧作用,转变为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维生素B1不足,氧化脱羧的辅酶不能充分合成,使丙酮酸代谢受阻,常常出现生长迟缓、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多发性神经炎、脚气病。
2、保护心脏功能:维生素B1缺乏,引起周围血管扩张,阻力减低、静脉血流加速,因而静脉回血增加,而心脏的每分钟输出量也增加,长期过度负荷特导至浮肿、心肌炎、心力衰竭。
3、治疗作用:巨红细胞贫血、乳酸尿(丙酮氧化酸脱羧酶活力低)、支链酮酸症(支链酮酸脱氢酶活力低)及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等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在代谢上都需要维生素B1,故可用维生素B1治疗。
服用大剂量维生素B1,虽末发生过中毒,但曾发生过敏性休克。我国规定每日供给量为:儿童0.4~1.2 毫克、成人1.5~2.0 毫克、孕妇乳母1.8 毫克、它与热能摄入量的关系是1000千卡应供给0.5毫克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2,成年男性日需要量为1.8 毫克;成年女性日需要量为1.3毫克;
维生素B2 又名核黄素。黄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很稳定,但在碱性溶液和光照时易被破坏。它主要构成机体中黄素酶的辅酶的成分而起功能作用。
含量丰富的食物:
维生素B2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肝、动物肝泥、蛋黄、鸡蛋、奶、脱脂奶粉、加工乳酪类及水产类中的螃蟹、鱼、沙丁鱼、 鱼子等;维生素B2丰富的植物性食物:香菇、鲜豆、花生、绿叶菜、糙米、花椰菜 、 茄子、 洋葱、卷心菜、香蕉、 桔子、 柠檬、紫菜。酵母中也都含量很丰富的维生素B2。
生理功能:
1. 成黄素酶的辅酶的成分,参于组织呼吸过程。 维生素B 2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生成黄素蛋白
(黄酶)。黄酶在物质代谢中起传递氢的作用,参于组织呼吸过程。维生素B 2缺乏,黄酶形成障碍,代谢物脱下的氢不能正常进行传递,物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口角糜烂、舌炎、唇炎、角膜炎、眼部灼疼、阴囊炎、女性外阴炎、视力疲倦等病变。
2.促进生长发育。维生素B2是维持生长的必需营养,严重缺乏,生长停顿。在动物怀孕时缺乏,可引起畸胎。
3.与肿瘤的关系:维生素B2有保护皮肤的作用。缺乏会增强化学致癌物的致癌作用,引起的皮肤乳头瘤数量多,进展快。
供给量:
长期维生素B2缺乏,可出现脂溢性皮炎和阴囊炎等症状。虽未见服用过量而中毒的报道,但根据实验结果来看,1.2毫克为最低日需要量,1.5毫克为适宜需要量。我国规定每日:成人为1.2~2.0毫克,少年为1,5~1.8 毫克,儿童为0.7~1.4 毫克,婴儿为0.4 毫克,孕妇乳母为1.8 毫克。
维生素B3(泛酸)
泛酸又因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而得名,泛酸也称维生素B3。
在体内主要构成辅酶A,辅酶A是酰基转移酶的辅酶,辅酶A在反应中携带酰基,转移酰基,参与糖、脂、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是重要的辅酶之一。
因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所以很少见缺乏病。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远东战俘中,曾有患“脚灼热综合症”的报道,是因泛酸缺乏因起。
维生素B6
维生素B6,成年男女日需要量相近均为2 毫克;
维生素B6溶于水及酒精,在酸性溶液中稳定,但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易被紫外光破坏。维生素B6包括三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衍生物,有吡哆醇、砒哆醛和吡哆胺。
含量丰富的食物:吡哆醇主要存在于植物中,植物多与维生素B1 B2共存,其在机体内可转变成吡哆醛和吡哆胺。吡哆醛和吡哆胺存在于动物食品中。如动物肝、瘦肉等较丰富。
生理功能:维生素B6也是辅酶的组成成分,主要参与氨基酸的代谢有关。
1.构成转氨酶的辅酶 体内的氨基酸大多可进行转氨基反应,通过转氨基反应和氧化脱氨基反应可脱去氨基,生成酮酸。其氨基也可经天冬氨酸参与鸟氨酸循环,形成尿素。
2. 构成脱羧酶的辅酶 脱羧酶的辅酶参于某些神经递质的形成,如脱羧形成酪胺、组胺、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在中枢神经系统脱羧形成γ氨基丁酸。
3.促进血红素的合成 缺乏由于血红素的合成减少,可造成铁粒幼小细胞性贫血,
4.参与糖原的分解 在肌肉中体内约70~80%的维生素B6在肌肉中,构成糖原分解酶的辅酶治疗作用: 癫痫病早期给于大剂量维生素B6可起治疗作用。对于婴幼儿痉挛性疾病(点头样癫痫)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用于镰状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有利于病人的血红素和红细胞的合成。
缺乏症:
人体缺乏维生素B6,可引起眼、鼻与口腔周围皮肤脂溢性皮炎。颈项、前臂和膝部出现色素沉着;唇裂、舌炎及口腔炎症;失眠、易激动、忧郁、精神萎靡、步行困难。维生素B6缺乏时还可出现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其血清中铁的浓度很高,白细胞分类比例有改变,用铁剂治疗无效,但给维生素B610毫克/天后,血象恢复正常。妇女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可引起维生素B6缺乏.故在服用该种避孕药时,应同时补充维生素B6。婴儿缺乏维生素B6则出现婴儿生长停止、贫血、烦躁、肌肉抽搐,肌肉注射维生素B6几分钟即可恢复;孕妇会影响到胎儿脑细胞的发育。
供给量:
维生素B6在食物中分布很广,肠道细菌又可合成,所以一般不会缺乏。应用大剂量中毒者虽甚少,但曾有病人服用2~克/日,发生共济失调、感觉功能消失等的报道。所以供给也要适当,一般成人每日为2 毫克;孕妇、乳母为2.5 毫克;婴幼儿(1~3岁)为0.35 毫克。
维生素B11(叶酸)
叶酸,成年男女日需要量相近,均为200~400微克;
叶酸又名或蝶谷氨酸或维生素M,不溶于冷水,其钠盐很易溶解。
含量丰富的食物:存在于绿色植物的绿叶中,细菌也可合成人类很少单独缺乏。
生理功能:
1.造血功能:与核酸、血红蛋白的合成有密切关系,对正常红细胞形成有促进作用。缺乏叶酸时,红细胞的发育成熟发生障碍,可造成巨红细胞性贫血症。
2.构成辅酶成分:参于氨基酸的一碳基团的代谢,一碳基团是多种核甘酸合成的必需原料。缺乏会使细胞分裂减少,这也与巨红细胞性贫血发生有关。
3.其他:缺乏叶酸还能引起口炎性腹泻,智力退化和精神病。
供给量:估计每人每日供给量,成人为400微克、婴儿50微克、儿童100—300微克、乳母600微克、孕妇800微克。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成年男女日需要量相近,均为2.0~3.0微克;
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索,含微量元素钴得名,其水溶液在弱酸中稳定,但在强酸、强碱作用下极易分解,并易为日光、氧化剂等破坏。
含量丰富的食物:其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肝、肾、心等含量较多,植物不能合成维生素B12,豆类经发酵也可产生维生素B12。肠道细菌可合成。
生理功能:
(1) 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维生素B12能促进叶酸的利用,增加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2) 输送甲基,参与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甲基化作用、如蛋氨酸、胆碱等重要物质的合成。给予肝脏病患者维生素B12,可防止发生脂肪肝。
(3) 维护神经髓鞘的代谢与功能。缺乏维生素B12时可引起神经障碍、脊髓变性、脱髓鞘,并可引起严重的精神症状。
供给量:食物中的维生素B12,须与胃粘膜分泌的“内因子”结合才能在肠内吸收。故食物中供应不足,或胃全部切除,不能分泌“内因子”,造成吸收障碍,均可诱发恶性贫血。一般成人每日供给量为1~3微克,孕妇乳母为4微克。
维生素C
维生素C成年男女日需要量相近,均为60~90微克。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亦称抗坏血病维生素, 在酸性下稳定,但易被碱破坏,对氧很敏感。在人体主要存在腺体中,包括肾上腺皮质、脑下垂体、黄体,以及胰、肝及脾脏,可能与这些腺体的功能有关;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外界供给。
含量丰富的食物:
维生素C含量多的食物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量丰富的水果有:桔子、沙棘果、红果、弥猴桃、刺梨、鲜枣、酸枣、草莓等;量丰富的水果有:青菜、韭菜、菠菜 花椰菜、青椒、卷心菜、茄子、芦笋、毛豆、白菜、柠檬、塌棵菜、 菜苗。松针含量相当丰富。 新鲜蔬菜及水果中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但加工、烹调或贮存方法不当大量维生素C可丢失。
缺乏维生素C的临床表现:
多种动物都可以自身合成抗坏血酸,合成部位为肝微粒体,人由于缺乏由葡萄糖转化为抗坏血酸的酶,故必须由食物供给。
抗坏血酸在消化适中可以全部被吸收,但摄入过量,则吸收率下降,未被吸收的抗坏血酸主要由尿排出。抗坏血酸的功能与B族维生素不同,它不具有辅酶的功能,而是对酶系统有保护、调节、促进催化与促进生物过程的作用,同时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在机体中可防止过氧化作用。
维生素C的缺乏症为坏血病,临床表现为疲乏,形成皮下出血、牙龈肿痛、牙床溃烂流血、牙齿松动。严重时导致皮下、肌肉、关节肿胀出血,甚至出现骨骼脆弱、坏死、伤口愈合不良等症状。最后心脏衰竭,严重内出血.可发生死亡。
婴儿坏血病的症状之一,是肢体疼痛而引起仰卧形体位.移动四肢引起疼痛而哭闹,由于关节囊充满血的渗出物,故四肢只能屈曲,不能伸直。
生理功能:
维生素C在机体代谢中具有多种功能,主要是参与机体的羟化反应和还原作用。
1.构成脱氢酶的辅酶成分 尼克酸在体内构成辅酶I和辅酶Ⅱ,作为脱氢酶的辅酶参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的脱氢作用。
2.降低胆固醇 尼克酸可扩张末梢血管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β-脂蛋白及三脂酰甘油的量临床上常用大剂量尼克酸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等。尼克酸能促使组胺释放,血管扩张,因而服后引起颜面充血。
3.维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的正常功能缺乏时可患癞皮病,皮肤发生对称性皮炎;在消化道方面发生舌炎、口炎、呕吐、顽固性腹泻;在神经系统方面表现精神抑郁、恐惧、失眠等。
4.用于癌的预防与治疗 对化疗、放疗可减轻不良反应,增加耐受性;对晚期癌有一定疗效。
供给量:
老年人、孕妇、乳母、疾病期维生素C需要量增加,血浆维生素C水平往往也低于正常,也应适当补充。维生素C缺乏对机体健康很多不利,但也并不是应用越多,对健康越好。最新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并非绝对安全无害。
(1)可使尿中草酸盐结晶大量增加,久之可能导致泌尿道结石;
(2)可能会诱发糖尿病;
(3)如果每天镊入过多,可使胃肠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增多,引起腹泻;
(4)如果摄入过多,可明显降低妇女的生育力。如果突然停服,可易引起严重后果。
一般地讲,身体正常时,每人每天的生理需要量为60~90毫克;孕妇、乳母或患病时可增至100~300毫克。
提示:维生素C药片不能代替水果、蔬菜
维生素C对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增加大脑中氧的含量,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维护血管、肌肉、骨、牙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血机能,帮助铁的吸收,叶酸的利用。加速外伤愈合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且在防治癌症方面有独特的功用,维生素C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对治疗高胆固醇血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胆石症有一定作用。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丰富,但有些人不喜欢吃蔬菜水果,靠口服维生素C药片,代替水果和蔬菜。这样并不能使人体有效地利用维生素C,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维生素C优于药片中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因为很多水果和蔬菜中的维生素C是以两种物质即维生素C和维生素P组合的状态存在的。在人体组织中维生素P能协助维生意C发挥作用,而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系纯药物制剂,其效果远不如天然维生素C。此外,服用维生素C药片往往用量较大,如长期服用可在体内产生大量草酸,成为肾结石的潜在威胁。而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并不会使尿中草酸过高,因此,除维生素C严重缺乏需补充维生素C药片外,我们都应从饮食中补充维生素C。健康人如果每天吃250克以上的水果或蔬菜,即可以达到生理需要量。
你知道吗?为什么说维生素C最娇嫩
从理化性质看维生素C为白色晶体,结晶的维生素C较稳定,有酸味因而又称抗坏血酸。极易溶于水,稍溶于丙酮与低级醇类,不溶于脂肪及脂溶剂;食物中维生素C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光照可破坏,必须保存在棕色瓶中;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很易被碱破坏;不耐热,加热易破坏;特别是在有氧化酶及微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加速其氧化破坏过程。
维生素C在自然界中存在着L型和D型两种,D型维生素C没有生物学活件。人体内的L型维生素C在组织中有两种存在形式,即还原型抗坏血酸和氧化型抗坏血病;维生素C的第2位碳和第3位碳上的羟基上的氢易被氧化脱去,形成氧化型维生素C,未氧化的维生素C称为还原性维生素C。在体内这两种形式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互相转变,氧化型维生素C和还原型维生素C一样都具有生物活性,但再进一步氧化,就形成二酮古洛糖酸,则失去生理活性。
由于维生素C主要含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故在烹调加工蔬菜时应尽量减少其损失,切后不要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最好是先洗后切,炒菜不要加碱,炒菜不要去汤,不用铜制炊具,最好是急火快炒。蒸煮蔬菜时不要加碱,因在碱性条件下蒸煮时,维生素C可被明显破坏。吃前不要放置太久,以保存较多维生素C。储存不当或时间过长的蔬菜、水果以及各种蔬菜罐头、熟食、加工品,都会损失大量维生素C,有些几乎达到90%以上。
采用酸性处理、冷藏、隔氧等措施储存,都可使食品中维生素C的破坏延缓。
维生素D
维生素D为类固醇衍生物。不溶于水,溶于脂肪。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能耐高温和氧化。一般食物烹调加工过程中不会损失,但脂肪酸败时可致破坏。
维生素D主要来源有:
动物的肝脏、蛋黄、牛奶、及各种奶制品中。鱼肝油中最丰富;
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植物性食物可产生活性不高的维生素D(称维生素D2);
人体也可合成,条件是充分晒太阳。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穿过较薄的衣服但不能穿过玻璃,到达皮肤下,可使一种7-脱氢胆固醇物质转化为维生素D(称维生素D3)。因而即使不食入维生素D,只要充分晒太阳就可满足机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一般每天在日光下照射20分钟即可。
维生素D本身并无生物学活性,必须在肝、肾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才有活性,才能发挥以下调节作用。
1.调节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2.促进牙齿、骨骼的新陈代谢及正常生长发育;
3.有一定调节镁代谢的功能。
儿童缺乏维生素D,在我国北方常见,尤其是出身在秋季的婴儿,由于晒太阳少,当度过漫长的冬天春天时,若不补充额外的维生素D,孩子最容易患上维生素D缺乏的 “佝偻病”。开始时往往表现为多汗、易惊、难以入睡、睡中易惊醒、哭时易抽风。延后由于钙磷的吸收长期减少,牙齿、骨骼的代谢缓慢,骨钙化减少,软骨增加,导致出牙迟、方颅、鸡胸、X型腿、O型腿,及生长发育缓慢。
多产孕妇、乳母缺乏维生素D时易患软骨症,表现手足抽搐。这是因为怀孕和哺乳期间,母亲可从自身的骨胳中将钙输出到血液和乳中,以维持胎儿和婴儿的正常生长;老年人缺乏则出现骨质疏松症、心律不齐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每人每天供给10微克(400国际单位)即可,日照少的地区可增加到20微克(800国际单位)。长期缺乏维生素D,对婴幼儿、老年人尤为不利,容易发生佝楼病和骨质疏松症等。但服用过多,可引起中毒,表现为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恶心、呕吐、腹泻、多尿、烦褐、发热等症状。因为维生素D中毒剂量与生理剂量相差不多,所以尤应加以注意,别是对于儿童。成人中毒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发现中毒后,应即停服维生素D,限制钙盐摄入(钙与维生素D有协同作用)。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服氢氧化铝或可的松(10~25毫克/日,分四次服,7~8日后减量);重症者静脉注射EDTA,促使钙排出。
维生素E
维生素E,成年男性别日需要量为10毫克,成年女性日需要量为8毫克;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亦称抗不育维生素。维生素E是黄色油状物,无臭无味,不溶于水,脂溶性,在无氧条件下对热稳定,虽经加热至200℃也不被破坏。对热和酸较稳定,遇碱容易破坏,对氧十分敏感。油脂酸败后更易破坏。是很有效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以肾上腺、脑垂体、睾丸和血小板中含量最多,在组织细胞中的分布,以细胞膜上最多。
含量多的食物有:
在自然界分布很广。—般情况下不会缺乏,含维生素E较多的食物有麦胚油、麦胚、核桃油、葵花子油、鱼肝油、橄榄油、菜子油、花生油、玉米油、豆油、黄油、肝等;另外还有牡蛎、鸡蛋、鱼、牛肉、牛奶、小麦、胡萝卜、绿色蔬菜、杏仁、鲜果等。
生理功能:
(1)维护细胞膜的可塑性 维生素E为细胞膜上的抗氧化剂,它可与硒、胡萝卜素等共同防止细胞膜上脂质被氧化成过氧化脂质,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损害,维护了细脑膜的完整性。所以,饮食中不饱和脂肪含量增加时,维生素E也应相应增加。
(2)与生育有关 维生素E与性器官的成熟有关。缺乏维生素E,雄鼠睾丸不能生成精子,并且有病理改变。雌鼠的受精卵不能植入子宫内。
(3)预防心血管病 维生素E能促进毛细血管增生,维持心肌和外周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改善微循环。并可使动脉壁脂类过氧化物减少,从而防止动脉硬化。维生素E还可减轻血小板的聚集作用,这对血栓病人有好处。
(4)促进血红素合成 缺乏维生素E,由于血红素合成减少,可引起贫血。
(5)对眼睛的影响 维生素E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必需的物质,并可减少氧对它的损害,减轻眼睛自由基对晶体的损害。缺乏维生素E,脂类过氧化物可积累在视网膜的上皮细胞上,进而损伤视力;自由基对晶体的损害,易引起白内障,维生素E有减缓作用。
(6)抗癌作用 维生素E在胃中可阻断亚硝酸盐变成有致癌性的亚硝胺。维生素E缺乏可引起皮肤癌和乳腺癌,给予较高浓度的维生素E能抑制皮肤癌和乳腺癌的发生。
(7)延迟衰老 组织中的脂类过氧化物含量随年龄而增加,维生素E缺乏后也有类似现象,并且肌纤维、心肌、脑中的脂褐素增加,脂褐素可使记忆力降低。衰老的过程是自由基对脂质、蛋白损害的积累过程。维生素E可消除自由基,可使脂褐素含量减少,故可延缓衰老过程。
合理供给量:
长期维生素E缺乏,将出现心肌损害、肌肉萎缩、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等。人体使用大剂量维生素E,未发现中毒症状,仅个别有轻度消化道不适、皮炎及疲劳等。适宜的供给量可稍大,为每人每日10~30毫克。
维生素H(生物素)
生物素又名维生素H,耐酸不耐碱,氧化剂及高温可使其破坏。生物素是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参与体内的羧化反应。
生物素来源广泛,人体肠道细菌也可合成,很少出现缺乏症。生蛋清中有一种抗生物素蛋白质,它能与生物素结合使肠道不能分解吸收,蛋清加热后结合作用消失。长期使用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生长,可出现缺乏症。主要症状是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皮炎、红皮病。
维生素K
维生素K,成人男女日需要量相近,均为60~80微克;
维生素K来源:
维生素K又称抗出血维生素,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食物中丰富。除由食物供给外,亦可从肠道细菌合成。肝脏含量最高,天然的有K1、、K2为脂溶性。临床上应用的为人工合成的K3、K4 呈水溶性。
生理功能:
促进凝血 维生素K是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Ⅸ、凝血因子Ⅹ由无活性型向有活性型转化时的辅因子,而且还能促使肝脏制造这些凝血因子。以凝固血液,制止出血。
供给量:
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生维生素K缺乏,服用过量中毒者更为少见。新生儿由于母亲血液供给断绝,血液中凝血因子降低,而肠道内的细菌尚未充分生长,奶中含量又低,所以婴儿出生后应给少量维生素K作肌肉注射,以预防新生儿出血。由于维生素K能在肠道合成,所以供给量很难确定。—般认为,成人每人每日为20—100微克、婴儿为10微克。
维生素PP(烟酸)
成年男性日需要量为19.8 毫克;成年女性日需要量为14.5 毫克。维生素PP又称尼克酸、尼克酰胺或称烟酸、烟酰胺。
含量丰富的食物:往往与维生素B1 B2共存,酵母含量丰富。
生理功能:
1.构成脱氢酶的辅酶成分 尼克酸在体内构成辅酶I和辅酶Ⅱ,作为脱氢酶的辅酶参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的脱氢作用。
2.降低胆固醇 尼克酸可扩张末梢血管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β-脂蛋白及三脂酰甘油的量临床上常用大剂量尼克酸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等。尼克酸能促使组胺释放,血管扩张,因而服后引起颜面充血。
3.维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的正常功能 缺乏时可患癩皮病,皮肤发生对称性皮炎;在消化道方面发生舌炎、口炎、呕吐、顽固性腹泻;在神经系统方面表现精神抑郁、恐惧、失眠、甚至发生精神错乱等现象。
供给量:
对尼克酸的需要量是随热能的消耗而变化的,一般每消耗1000千卡热能需6、7毫克的尼克酸,每日膳食供给量为10、18毫克,约为硫胺素和核黄素的10倍。由于尼克酸分布较广,在很多食物中的含量也较丰富,因此,在一般膳食中是不会缺乏的(见表20)。但在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由于玉米中的尼克酸多为结合型的,这种结合型的尼克酸不能被人吸收利用,所以在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容易发生癞皮病。日需供给量:成人11~20 毫克,孕妇、乳母18 毫克;青少年15~18 毫克;儿童7~14 毫克; 1岁以下4 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