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更简单:我的互联网金融运营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7年互联网金融看什么?

团贷网创始人兼CEO唐军在博鳌亚洲论坛出版的《互联网金融报告2017》中,对2017年互联网金融应该看什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经历了2015年行业乱象和2016年“穿透式”监管之后,我们能够对2017年互联网金融产生什么期待呢?从政策、市场来看,笔者仍然抱执着一个行业实践者的强烈信心,这不仅来自于过去5年,我们自身的创业经历,更来自于我们对于社会需求的清晰认知。

研究平等和贫困问题的诺贝尔获得者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提到某个极为重要的层面包括可获得有价值的“生活内容”的能力。而笔者认为,这种生活能力一定包括以可以承担的成本获得金融服务、有效地参加到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金融(融资和投资权)的平等。

无论这个行业是叫P2P、互联网金融,还是Fintech(金融科技),只要是它促进了人类的金融平等权,那这里就是全球的风口。2017年这个风口行业会发生哪些大的变化?

首先,政府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后的备案管理(数量管理),加速行业进入有序高阶竞争。

我们看到第三方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448家,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连续5个月出现下降。占平台总数2%的前50家大平台,占据超过6成的市场份额。料想在2017年备案管理落实之后,这一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其次,利润与风险管理取代用户与规模成为运营者最关心的问题。

马太效应下,最直接的一个表现是,大量客户自动脱离尾部劣质平台,涌入有备案管理的领头平台,此前以烧钱方式和非理性收益方式扩张规模的必要性和经营压力急剧降低,客观条件上,有利于促进平台运营者调整竞争策略,把利润和风险管理放在首要位置。

而备案管理下,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的建立和共享,也有利于监管者和运营者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常态化监测和风险识别水平。

再次,创业的大机会仍在,但重点转向金融科技化。

2013—2014年是这个行业的创业高峰期,国内数千新进者的背景和原因形形色色,其中不乏泡沫。2015—2016年创业方向与模式开始出现分野,偏金融的做大资产端,偏互联网营销的做大客户端,这两种路径或者两种路径的混合都需要一定的线下或者线上体量和实力,如今经过几年鏖战,巨头们的格局基本已定,很难有新的小型公司创业空间。但基于提升两端效率的金融科技仍然存在大量机会,这是因为金融科技有其复杂的交叉性和专业的特殊性。

复次,全球资本市场将迎来新一拨中国互联网金融浪潮。

国内的传统金融机构出身的陆金所、互联网出身的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还有团贷网等其他领先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尝试宜人贷相似模式的海外和国内资本突破。为什么需要这种突破?因为这是政策合规后,促进业务透明化、加快战略转型、占领价值高地的关键一跃。

最后,互联网金融成为中国家庭重要的财富配置渠道之一。

中国家庭理财与美国有一个显著区别就是资产组合风险两极分化。风险极高的股票类资产和风险极低的储蓄类资产占比非常高,随着宝宝类或者P2P类的中等风险金融产品不断推出,加之人们的移动投资习惯的养成,互联网金融会渐而扩展为更加丰富的综合理财产品渠道,成为中国家庭理财的重要甚至首要选择。以上都会对这个行业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

乔布斯说:“你现在所做的一切会在未来串成一条线。”2017年,互联网金融将以服务为主导,以科技促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还会有更多新的思想和趋势出现。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立足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和中小微企业。公正、公平、透明、高效是其最根本的特征。2017年,我们为互联网金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