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4章 徐元帅北伐

却说在张士诚宫中,有一座齐云楼,那是他的妻子刘氏住的地方。

张士诚战败回来后,曾问刘氏道:“我要是战死了,你们怎么办?”

刘氏说:“夫君不必过于担心,臣妾决不会负夫君的!”

等到平江沦陷,刘氏就命乳母金氏,将自己的两名幼子抱出来,并将所有小妾和侍女赶到齐云楼上,然后令养子张辰保,在楼下放上柴薪,点起火来。霎时间,烈焰冲天,把一座高楼烧成了灰烬;所有的小妾、侍女全部命丧火海,随后,刘氏也悬梁自尽。自己死就算了,何必拉那么多无辜的人陪葬。

张士诚独自一人坐在屋里,左右逃的逃,跑的跑,所剩无几。徐达入城后,派降将李伯昇前去劝张士诚投降。李伯昇径直来到张士诚的屋前,敲了很久门,都没有人应答,无奈之下,李伯昇只好破门而入,只见张士诚身穿龙袍,两脚悬空,已经吊在房梁上了。李伯昇忙令降将赵世雄解开绳子,救下张士诚,张士诚竟然又缓缓苏醒了过来。

这时潘元绍也赶来了,他再三开导张士诚,张士诚也无动于衷,始终都闭着眼睛,一言不发。于是潘元绍只好命人用旧盾载上张士诚,将他抬出葑门,亲自用船将他送去应天。然而,就是在送往应天的路上,张士诚不说话,也不吃东西,奄奄一息的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到了龙江,张士诚仍然坚持躺在床上,死活不起来。众兵只好又将张士诚抬到中书省,李善长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他归顺。不料,张士诚竟出言不逊,惹恼了李善长,李善长禀报朱元璋,想杀了他算了。朱元璋还想保住他的性命,谁知张士诚乘人不备,又上吊自杀了,这次他没能再活过来。

张士诚元至正十三年起兵,二十四年自封吴王,二十七年缢死金陵,死后由朱元璋给予棺木殓葬。投降的将士一概不予追究,只有叛徒熊天瑞被斩首示众。

至此,吴会全都平定,朱元璋改平江为苏州府,随后又论功行赏,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徐达为信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其余诸将也全都被加官封爵不等。

在平江还没攻下的时候,朱元璋曾派遣廖永忠到滁州迎接韩林儿回应天,众人都同意韩林儿回来之后仍做皇帝,唯独刘伯温不答应。不久听说韩林儿竟在瓜步暴病身亡,有的说是刘伯温秘密禀告朱元璋,令廖永忠弄翻韩林儿的船,致使韩林儿溺水身亡,是真是假也无从证实,但韩林儿本就不足以当皇帝,死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朱元璋替韩林儿办了葬礼,然后除去龙凤年号,改为吴元年,设立宗庙社稷,建筑宫室,修订乐律,规定科举。等到攻下平江,江东大定后,朱元璋决定分道出师,一面用主要兵力攻打中原,一面遣偏师平定南方。又是双管齐下。

自从元朝丞相脱脱,贬死在云南后,河北一带多半失陷,幸亏察罕帖木儿在关陕起兵,转战大河南北,平定了山西、河北、山东,收复了汴梁,盗匪几乎被荡空。朱元璋曾派人送信给察罕帖木儿,想跟他通好,察罕帖木儿竟将使臣扣留了下来,只回了一封信给朱元璋。

后来察罕帖木儿被降将田丰所杀,元朝廷于是就让察罕帖木儿的养子王保保代理军务。王保保就是扩廓帖木儿,他率军复仇,擒杀田丰,又送还了朱元璋的信使,并致书朱元璋,劝他归降元朝廷。元朝廷也派遣尚书张昶,航海来到庆元,封朱元璋为江西平章,朱元璋没有接受。

扩廓帖木儿智勇双全,毫不逊色于他父亲,唯与河南平章孛罗帖木儿,屡次交战,牵动宫中。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和扩廓帖木儿的关系一向不错,就让他去讨伐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得知后,当即起兵造反,驱逐了太子,幽禁了二皇后奇氏。多亏威顺王和尚,私底下指使勇士,刺死了孛罗帖木儿,方才解除了危机。

扩廓帖木儿送太子回朝,被封为河南王,总管各路兵马,并代太子出师江南。不料关中四将军,抗命不服,这四将军都是谁呢?

原来,他们一个叫李思齐,一个叫张良弼,一个叫孔兴,一个叫脱列伯,四个人联盟起来推选李思齐为盟主,拒绝了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怒不可遏,就和李思齐等人力争,双方相持了好几年,元朝廷屡次派人去和解,都没有成功。后来元顺帝又特意下诏,令扩廓帖木儿专管江淮的军事。

但扩廓帖木儿一心想平定关中,然后南下,这样一来元顺帝就不高兴了。加上太子回朝的时候,曾跟扩廓帖木儿密谋内禅,遭到了扩廓帖木儿的拒绝,太子因此对他也怀恨在心。父子俩虽然心思各异,但都忌恨扩廓帖木儿,于是就削了他的官职,还夺了他的兵权,改由太子统帅各军。这不是专门防着扩廓帖木儿造反嘛,扩廓帖木儿年轻好胜,怎么肯受这种屈辱,卸甲归田呢?当下就占据了太原,抗旨不从。元顺帝正打算调兵讨伐他呢,哪里知道应天那边,已经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向北进发了。朱元璋还迅速传送檄文给齐、鲁、河、洛、燕、蓟、秦、晋,说:

自宋祚倾移,元主中国,此岂人力?实乃天授。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鸠兄,至于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夫君人者斯民之主,朝廷者天下之本,礼义者御世之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及其后世,荒淫失道,加以宰相擅权,宪台报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保,虽因人事所致,实天厌其德而弃之也。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济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悯!方今河、洛、关、陕,虽有数雄,阻兵据险,互相吞噬,皆非人民之主也。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势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今十有三年。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淝、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日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伐,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人民未知,反为我仇,挈家北走,陷溺尤深。故先谕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尔民其听之!

先前朱元璋和众将商议北伐事宜的时候,常遇春说应直捣元都,朱元璋不以为然,说应该先拿下山东,然后攻入河南,进军潼关,再去打元都,这样敌军势单力孤,自然容易攻破。接着再西向云中、太原,进入关、陇,最后一统中原。先断其手足,再取其元首,的确是妙。众人全都点头称好,随即由徐达、常遇春带领重兵向山东进发。

接着朱元璋又分出三路大军,命汤和为征南将军,吴桢为副将军,率领常州、长兴、宜兴、江淮各路的军队讨伐方国珍;另一路由胡廷美担任征南将军(廷美即廷瑞,他为了避开朱元璋的字,所以改“瑞”为“美”),何文辉为副将军,率军攻打福建;第三路作为一路偏师,由平章杨璟,左丞相周德兴、张彬,率领武昌、荆州、潭、岳等地方军由湖广向广西进发,由原来的两路大军分出四路。至于四路大军的战况,我因不能同时叙述,只好依着战胜的次序,陆续写来。

方国珍本一向和应天交好,常常派使臣进贡些东西,等到朱元璋和陈友谅、张士诚相互角逐的时候,他却乘机攻城略地,抢占地盘,占据了濒海的几个郡县。朱元璋派博士夏煜和杨宪去向方国珍问罪,方国珍回答起来,支支吾吾,闪烁其词。朱元璋恨他反复无常,于是进兵温州,方国珍迫不得已,只好又派人来谢罪,还谎称攻下杭州后,就立马缴纳土地和粮食。然而,杭州平定后,方国珍依然将所得土地据为己有,朱元璋谴书责问他,并向他征贡粮二十万石,方国珍对此置之不理。而后汤和、吴桢奉命南征,用舟师出绍兴,乘晚上涨潮的时候,进入曹娥江,直至余姚,守吏李枢归降,再分兵攻打上虞,上虞也不战而降,最后围攻庆元。

方国珍正打算拼一把,谁知院判徐善已经带着父老乡亲开城投降了,害得方国珍孤掌难鸣,不得已只好带着亲信逃到海上。汤和又接连分兵平定了定海、慈溪等县,俘获军士三千人,缴获战船六十艘,白银六千九百多锭,粮食三十五万四千六百石。

正在汤和打算去海上追讨方国珍时,听说朱元璋又派廖永忠,自海道南来,于是便出师与廖永忠会师,一同夹攻方国珍。方国珍逃到海岛上,还望着台、温没有沦陷,可以借为后援,可不久就接到警报说,台、温各地也都被朱亮祖夺去了,弟弟方国瑛,儿子方明完都两手空空的逃到方国珍这儿来了。方国珍本来就自身难保,汤和、廖永忠两路人马又杀到了,仿佛搅海龙一般,气势锐不可当。此时方国珍想守却无险要之地,欲战却又无兵可战,急得跟什么似的。

幸好汤和将军网开一面,派人携带信函前来招降,方国珍心里很清楚,此时若继续顽强抵抗,无疑是自寻死路,能够被招降,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于是便忙令郎中承广和员外陈永,一起来到朱元璋军前,向其献上铜印银印二十六方,白银一万两,缗钱二千,并让儿子方明完奉表向朱元璋俯首称臣。此表全文如下:

臣闻天无不覆,地无不载,王者体天法地,于人亦无所不容。臣荷主上覆载之德旧矣,不敢自绝于天地,故一陈愚衷。臣本庸才,遭时多故,起身海岛,非有父兄相借之力,又非有帝制自为之心。方主上霆击电掣,至于婺州,臣愚即遣子入侍,固已知主上有今日矣。将以依日月之末光,望雨露之余润,而主上推诚布公,俾守乡郡,如故吴越事。臣遵奉条约,不敢妄生节目,子姓不戒,潜构衅端,猥劳问罪之师,私心战兢,用是令守者出迎,然而未免浮海,何也?孝子之于亲,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臣之情事,正与此类。即欲面缚,待罪阙廷,复恐婴斧钺之诛,使天下后世,不知臣得罪之深,将谓主上不能容臣,岂不累天地大德哉?迫切陈词,伏惟矜鉴!

朱元璋恼怒于方国珍的狡诈,本想赐他死罪的,可当他看到这篇表时,不禁被它的凄婉哀切、情真意切所打动,反倒可怜起方国珍来,说是:“方氏也是有才之人,我又何必逼死他呢?”恐怕是觉得方国珍阿谀奉承得妙吧!随即便给方国珍回信道:“既然你已经投诚,我就以此为真,不再追究你过去的那些过错,你也不要再有什么疑惑,见到此信后就速速来见我。”方国珍收到回信如获至宝,忙带着部下前去拜见汤和营部,随后,汤和将方国珍等人送到应天。朱元璋御朝升座,等到方国珍行完礼后,朱元璋就责问他道:“你屡次出尔反尔,害我劳师动众,不过现在知道错了,也不算晚!”喜得方国珍连连叩头谢恩。

朱元璋接着又问方国珍,他所呈上去的那篇表是谁写的?方国珍说是他的幕僚詹鼎所写,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即命詹鼎为词臣,其余人则都被分配到了濠州,浙东一带至此,就全都平定了。后来朱元璋即位,也待方国珍不薄,不仅在京师赏赐了他府邸,还封了他两个儿子做官,方国珍也算是得到了善终。

话说汤和等人收降了方国珍,便从海道赶赴福建,接应胡廷美军。福建此时正被陈友定占据,陈友定是福清人,早先是一名驿卒,为元朝平贼寇,后因屡建功绩,被元朝廷封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陈友定曾派兵入侵处州,被参军胡深打败。胡深乘胜进军松溪,抓获了守将陈子玉,转而入攻建宁,不料被陈友定的部将阮德柔偷袭,失手被擒。陈友定非常赏识胡深的才华,一直对胡深礼遇有加,后来因被元使所迫,才不得不将胡深杀害。

胡深文武双全,驻守处州五年,恩威并济,在他被擒获时,天象忽然发生变化,太阳中出现黑子,刘伯温看后,说,东南将失去一员大将,后来果然应验。朱元璋得知噩耗后,悲痛不已,当即便派使臣赐祭,并追封胡深为缙云郡伯。

这次胡廷美、何文辉等人,率兵南下,由江西入杉关,他们先派了一名使者去延平招降陈友定。陈友定竟怒斩来使,还将他的血滴到酒里,与众人酌饮,誓死不投降。胡廷美听说后,率领众人猛攻,先后拿下了光泽、邵武、建阳,最后直逼建宁。

陈友定挑选出精锐部队,前去把守延平,留下平章曲出,同佥赖正孙,副枢谢英辅,院判邓益等人,及两万兵马驻守福州。汤和、吴桢、廖永忠等人,扬帆出海,没几天就来到福州五虎门,在南台驻扎下来。守将曲出等人,率领众兵出城迎战,被汤和部将谢得成击败,退回城中。汤和于是率兵围城,一直攻到黄昏。接着,城内守将袁仁递来降书,说是愿意开城门迎军入城,以次日凌晨为约。到了第二天黎明,南门果然打开了,汤和等人率军拥入,曲出、赖正孙、谢英辅等人,早已逃得不见踪影,邓益战死,参军尹克仁跳水自尽,佥院伯帖木儿,杀了妻妾和他的两个女儿后纵火焚尸,最后拔剑自刎。

汤和入城后,安抚军民,缴获战马六百多匹,海船一百五十艘,粮食十九万多石,接着分兵攻打兴化和莆田等十三个县,不久,这十三个县也全都被平定,随后,汤和又率领众兵,击鼓向西行军而去。

此时,胡廷美、何文辉等人,已经攻克建宁,降守将达里麻和翟也先不花等人,后也击鼓向南进发。在获知两军相距,不过百里后,陈友定非常震惊,急忙督军出城,适值汤和等人正好赶到,两军相遇,双方一阵厮杀,陈友定不敌,败退而去,汤和则继续向前,进逼城下。城中的守将,再次请求出战,陈友定说:“敌军这么远赶来,锐气正盛,我们若是直接和他们交战,只能徒伤军士,还不如以山为墉,以壑为堑,养精蓄锐,和他们打持久战,我倒要看看,他怎么胜我?”众将士唯唯听命。

随后,陈友定率诸将登城,勒令士兵日夜操练,不得休息,也不得交头接耳,违令者立斩不赦。士兵们都敢怒不敢言,部将萧院判、刘守仁稍微抱怨了一下,陈友定就大怒,不仅把萧院判杀了,还夺去刘守仁的兵。刘守仁被逼无奈,只好出城投降,手下的士卒大多也逃离而去。转而,陈友定的军火库被人放了火,城中炮声震天,汤和等人知道城中有变,抓住机会蜂拥而至,城池随即被攻破。

大势已去,陈友定叫来谢英辅等人入内,和他们诀别说:“你们都好自为之吧,我要为大元而死,决不投降。”谢英辅与鲁达花赤含着眼泪离去,白哈麻,换上朝服,上吊自杀而死。陈友定坐在堂上,喝药自尽。赖正孙等人,出城投降。

汤和等人入城后,抚视陈友定,发现他的身体还有余温,就令人将他抬至水东门外,天上下着大雷雨,陈友定又苏醒过来。陈友定的儿子陈海,主动来到汤和军前,表示愿意和父亲一起去死,汤和于是派遣使者,将他们父子一起押去应天。

面见陈友定,朱元璋诘问他道:“元朝就要亡了,你为谁守城?你害了胡将军,又杀了我派去的信使,实在太过残暴,今天被擒到这里,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陈友定厉声答道:“要杀便杀,何必多言?”

话已至此,还有什么可说,朱元璋当即命人将他们父子牵到闹市斩首了。真是:

王师南下奋貔貅,大将成擒八闽休。

父既捐躯儿亦死,忠臣孝子足千秋。

陈友定死后,汀州、泉州、漳州、潮州诸郡,相继归降,福建因而全部被平定。

福建既被平定,汤和一路主力军,便可告一段落,还有杨璟一路偏师,他们的战况又如何呢?待我下章慢慢叙来。

张士诚之死和陈友定之死看起来都一样,但张士诚不能称为义士,陈友定却是完全的忠臣。张士诚一开始叛元,后来又降元,又继续叛元,这样反复无常根本就是无耻之徒才有的行为,至于被救之后,不吃东西自绝而死,这有什么值得人说道的?而陈友定从始至终都效忠大元,就是被抓时说的话也很让人起敬,说他是忠臣决不为过。加上方国珍的见风使舵和阿谀奉承,北伐过程中各种身份的人都出来了,皮囊下是金玉还是败絮,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