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课后习题详解
1.简述“心理特质”的含义。
答:心理特质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对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心理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心理特质是一种一般的神经心理系统,它可以综合不同的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心理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人的心理活动是十分丰富的,并不是他的每一种心理活动都会表现为一种特质,而是那些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才称得上特质。
(4)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人格)是由多种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特质组合,即使其特质类型相同,其特质水平往往也会有高低之分。
(5)心理特质可以决定一个人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倾向,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2.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哪些?
答:心理测量误差是指在心理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其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测量工具、被测对象和施测过程。
(1)在测量工具方面,心理测量工具通常是一套以测验(问卷)为核心的刺激反应系统(通常称作量表)。心理测量量表是否稳定、是否真正测到了所要测的东西是测量工具造成误差的两种主要原因。
(2)在测量对象方面,造成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受测者真正水平是否得到正常发挥。一般地,受测者的某种心理特质水平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他在接受测量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会影响其水平的正常发挥。
(3)在施测过程方面,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偶然因素。比如,物理环境、主试、评分记分环节、意外干扰等。
3.CTT模型及其假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CTT模型
经典测验理论(CTT)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与真分数(T)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之为E)。即:X=T+E,这就是CTT的数学模型。
(2)CTT模型假设的内容
根据CTT模型,可以引申出三个相关联的假设公理:
①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即:E(X)=T,或E(E)=0;
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即:ρ(T,E)=0;
③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即:ρ(E1,E2)=0。
其中,第②、第③条假设意在说明E是个随机误差,没有包含系统误差在内,第①条假设则在于说明E是个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4.根据CTT的数学模型及其假设,推导关系式(3.2)()。
答:(1)CTT模型及其假设
经典测验理论(CTT)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与真分数(T)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之为E)。即:X=T+E,这就是CTT的数学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可以引申出三个相关联的假设公理:①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即:E(X)=T,或E(E)=0。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即:ρ(T,E)=0。③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即:ρ(E1,E2)=0。
(2)推导过程
关系式(3.2)为:。根据CTT的数学模型及其假设,推导关系式(3.2)的过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