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的高卢人——戴高乐
在戴高乐将军的墓碑上仅仅刻有“夏尔·戴高乐1890~1970”一行简单的字,除此再无他语。然而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是非功过后人自然明了。正是这位身材魁梧的将军,在1940年拯救了法国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法国走向解放和胜利。1958年,他又把法国从内战的边缘救出,是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和国际地位。
自由法国斗士
1890年11月22日,戴高乐出生在法国北部里尔市一个世代笃信天主教的教师家庭。1909年8月,戴高乐入伍,先后毕业于圣西尔军事学校和巴黎高等军事学院。他作为一名上尉连长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凡尔登战役中受伤,被德国俘虏,曾5次试图越狱。战后,戴高乐历任军事学院教官、贝当元帅办公室参谋、驻德国莱茵区第19轻步兵营营长等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戴高乐担任坦克团的上校团长。1940年德国向西欧发起闪电战攻击,戴高乐指挥所属部队在阿尔萨斯和索姆河地区同德军作战。当年5月他晋升为准将。后来他出任法国雷诺内阁的国防和陆军部副部长。6月15日,德军占领巴黎,法国沦陷,维希政府向德国投降。戴高乐于6月17日携全家飞往伦敦,继续他的抵抗之路。
1940年6月,流亡的戴高乐将军发表讲话,号召同胞继续与德国进行斗争。
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在伦敦通过广播电台发表了《告法国人民书》,号召法国人民继续抵抗德意法西斯的侵略。随后,他发起“自由法国”(后改称“战斗法国”)运动,成为法国抵抗运动的领袖,积极争取法国殖民地参加抵抗运动,并着手组建“自由法国”武装力量。1943年至1944年,他作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和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首脑,领导“自由法国”的军队转战于近东(通常指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非洲和巴尔干,并参加了诺曼底登陆和解放法国的作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0年7月,戴高乐在伦敦检阅法军士兵。图中左二为戴高乐的儿子菲利普。
从战后初期的退隐到重掌政权
戴高乐始终不忘法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历史地位,想方设法使法国在战后仍然能够作为一个殖民大国而存在。但是法国尴尬的国际地位使他在战后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没有发言权。尽管如此,戴高乐还是为法国争取到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资格,享有一票否决权。1944年8月26日,戴高乐凯旋巴黎。当他依照传统来到凯旋门下时,星形广场上挤满了欢迎他的人们。
戴高乐把政府迁回巴黎。11月,戴高乐被议会选举为临时政府总理。1946年1月,他突然辞去临时政府总理的职务,宣布下野。戴高乐感到“多党制”并不适合法国,并且对由三个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十分不满。1947年4月,戴高乐在斯特拉斯堡成立了“法兰西人民联盟”。从此,戴高乐一直站在法国政府反对派的立场,并且公开表示反对新宪法。1953年,失望的戴高乐宣布退出政坛隐居。退隐期间,戴高乐开始撰写回忆录,先后出版了第一卷《召唤》、第二卷《团结》。当第三卷《拯救》出版时,他已经重新执掌政权了。
事实上,戴高乐撰写回忆录的同时,始终密切关注着法国政局的走向。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政局动荡,政府更迭频繁。1958年5月法属阿尔及尔爆发民族独立起义,军队开始干预政治。在这种危急的情形下,法国政界和军界公开呼吁戴高乐出山,再度拯救法国于危难之中。5月15日,戴高乐响应时势发表一个声明说:“12年来,法国面临的种种问题非政党体制所能解决,国家处在灾难状态中。上一次,国家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曾赋予我重任,领导全国救亡图存。今天,当国家再次面临考验时,它一定知道我已经做好了接管共和国权力的准备。”
香榭丽舍大街建成于17世纪,全长1800米,是巴黎最为繁华、景致也极为独特的一条主街。1944年8月26日,戴高乐回到巴黎,就在这条大街上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
戴高乐首先获得军队的支持,国民议会被迫授予戴高乐全权,并委托他制定新宪法。戴高乐接管了议会和政府,掌握了全部的权力。9月,法国以全民公决的方式通过新宪法。1958年10月5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宣告成立。12月,戴高乐当选为共和国的总统。
新宪法的特点是扩大了总统的权力,总统不仅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而且是三军统帅,拥有通常的行政职能,被赋予广泛的任命权。1962年,戴高乐借打击“秘密军事组织”恐怖活动之机,通过全民公决修改宪法,使总统改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从而避免受议会控制,进一步提高了总统的地位和威信,为法国的长期稳定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证。在他执政的十多年里,法国政局一直十分稳定。
慈祥的父亲
戴高乐身材魁梧,威严的外表给人一种难以侵犯的压迫感,让人不自觉地对他敬而远之。然而在女儿安娜面前,他却是一位慈祥的父亲。戴高乐夫人在怀有安娜将要分娩的时候,不幸遭遇车祸,虽然幸免于难,但是由于其夫人在治疗过程中服用了大量药物,胎儿的发育受到了影响,安娜生下来就是一个智障的孩子。为了让女儿生活在一个祥和的无人打扰的环境中,戴高乐夫妇在科隆贝购买了一处住宅,那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戴高乐每天都会牵着女儿的手在花园中散步,不时地给女儿讲故事。爸爸是唯一能使小安娜欢乐地发出笑声的人。
随着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法国军队早已陷入了阿尔及利亚的战争泥潭。戴高乐决心甩掉包袱,他准备让阿尔及利亚在符合法国利益的情况下独立。1959年9月,戴高乐宣布阿尔及利亚人享有自决权。1962年3月18日,随着《埃维昂协议》的签订,通过在法国和阿尔及利亚同时举行全民公决的形式,阿尔及利亚获得了独立。旷日持久的殖民战争终告结束。虽然戴高乐为了甩掉发展过程中的包袱,才促使阿尔及利亚独立,但这项措施依然引起军队中的一些极端分子的不满,他们甚至实施了针对戴高乐的数起谋杀行动。戴高乐不顾个人安危带领法国走出困境的勇气,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和支持。
戴高乐主义
在法国历史上,戴高乐是一位与拿破仑一样充满传奇的伟大人物。拿破仑的伟大是他给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拿破仑法典》,戴高乐则为法国留下了“戴高乐主义”,这是时至今日依然为法国人所奉行的政治遗产。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戴高乐制定了法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他所执行的一系列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具体包括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退出北约军事组织;缓和同东方的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一个摆脱美国控制的泛欧洲外交政策,等等。戴高乐主义的本质可以算得上是法兰西的民族主义,体现了民族主义以及集权主义的思想。戴高乐想借此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中的独立自主和世界大国地位。
在核武器时代,拥有独立的核力量才意味着真正的大国地位。戴高乐深知没有独立的核力量,法国就将不再是一个欧洲的强国,只能是一个卫星国。1960年,法国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从而成为有核国家。1963年法国又与中国一起拒绝在《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1964年法国同中国建交,成为西方大国中首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
1966年,戴高乐又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组织。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对苏和解,推行对东方“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政策,缔造法苏特殊关系。此外,戴高乐还致力于欧共体的发展。1963年,法德两国在巴黎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埋葬了法德的世仇,实现了法德和解,开始在欧洲建立一个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欧洲国家合作一致的“大欧洲联合”。
1969年4月28日,戴高乐的改革议案在全民投票中被否决,戴高乐因此而辞职。下野后的戴高乐虽已是79岁的高龄,但他拒绝享受离任总统的薪金和住房,而是回到了科隆贝的家中继续写回忆录。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发作而溘然长逝。
俄罗斯莫斯科,宇宙宾馆前的法国戴高乐将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