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不想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别再自我忽视了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通常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缺乏存在感。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时常陷入空虚、空洞、迷茫之中。

在生活中,你是否经常有以下感觉?

1.无法融入别人的生活中

有一些人在独处时怡然自得,但在集体生活中总是表现得非常胆怯。当别人都在谈笑风生时,他们却喜欢躲在角落里,把自己藏起来,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对别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者根本想不出自己对别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就像生活的旁观者一样,只能站在一旁看着别人生活,自己却无法融入,或者即便参与其中,也只能游离在边缘。

2.对一切都毫无兴趣,缺乏情感体验

有一些人,符合社会主流对人的基本要求,甚至拥有很好的条件,比如有车有房、工作很好,但抛开这些外在的部分,他的内在对一切的体验似乎都非常淡漠,这些东西没有真正赋予他们独属的情感,他的内心也充满着难以言说的空洞、空虚和不快乐,但是,他们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

3.习惯于讨好别人,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还有一些人,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习惯于讨好别人,非常擅长逗别人开心,但是在对待自己的时候十分随意,不知道怎样让自己开心起来。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他们看来,自己的感受并不重要。

4.忽略别人的情感需求

还有一些人,总是对别人的情感需求视而不见。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互动时,往往会给别人“捉不住”的感觉,仿佛他们近在眼前,但又远在天边。他们接收不到别人的情感信号,或者即使接收到了也不会给予回应。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感觉?答案是感知不到自己,缺乏存在的感觉。

我不知道我是谁、我的感受是什么、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我的喜怒哀乐是什么,当然也会意识不到对方是谁,更看不到对方的需求。

为什么一个人会如此自我忽视、对自己如此陌生呢?

作为人,情绪和情感代表着我们的需求信号,因此,一个人有多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能多大程度上解读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就能在多大程度上认识自己。然而,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从小就被忽视和否定,他就没有途径去学会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视角和经验。他习得的只是父母要求他们应具备的感受,但这些并不是他们真实的自己,所以这些“感受”只不过是机械的反应。

他们内在部分的自我感受是完全空白的,他们习惯了用“对”与“错”的简单分类方式去划分自己的情感、感受,想方设法地压抑和排斥那些不够“对”的反应,比如“不应该讨厌别人”,而完全没有要去探讨为什么这个人会引起你厌恶情绪的想法。他们认为讨厌别人是不应该出现的反应,而完全不知道“厌恶”是人类一种正常的情绪,人天然就具有厌恶的情绪。

这样的人对自身的探索是有限的,所以他对别人的认识也将会是有限的。

他不懂得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必然也会察觉不到别人的情绪和情感,从而不知道如何跟别人互动,很多时候,他跟别人之间似乎隔着一堵墙,没法产生真正的情感交流。

他们中有些人似乎也很热衷于讨好别人,但你总是能感觉到他们的讨好其实很多都是不那么恰当的,所以也就收不到他们预期的效果。

本质上,他们与人的亲近行为,不过是来源于幼时父母的训诫,产生的行为更像是不得不那么做的“戒律”,而并不是他们内心真的懂得对方的需求,相应流露出自然而然的情感,所以他们并不舒心,而且往往很辛苦,甚至感到压抑。

一个人越是了解自己,体察自己,认识自己,看清自己,就越能真正地去了解别人,看清别人。看不到自己的需求,不了解自己需求的人,也没有能力真正看到别人的需求,真正了解别人的需求。

自己的镜子如果是模糊的,又怎么能照清别人呢?

所以,这样的人很难找到存在感,因为他们似乎没有真正“活过”。所谓的活着的强烈感觉,一般要么是被世界照亮,要么是自己照亮世界。而这样的人几乎没有被照亮过,当然也不知道怎么才能照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