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异地老乡(二)
第二天下午,丁健在办公室写材料……
“咚咚咚咚……”丁健办公室门响了起来,丁健随口应了声:“请进!“
办公室门口轻盈地走进了一个人,丁健抬起头来,他看到苏妤玲微笑着走了进来……
“哦!苏老师,是您啊?!教育局那里报到了吗?一切都还顺利吧?”丁健关心地问道。
苏妤玲走进了丁健的办公室坐了下来……
“XZ的人们很热情了,办事认真态度诚恳,一却都很顺利。谢谢丁副书记关心。我回来第一个就想到老乡,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只有您有共同的话语可说了,见到您觉得特别亲切。”苏妤玲回答道。
“呵呵,在异地遇到老乡,总会觉得比较亲却,我刚来的时候也是跟你一样的感觉,现在习惯了这种感觉也就淡化了;”丁健停顿了一下问:“苏老师,您还是喝甜茶吗?”
“哦!这次不喝甜茶了,换一下口味,喝酥油茶!”苏妤笑着说。
“哈哈,来了一天口味就改变了口味啊!”丁健笑着回答道。
“人总得要尝试不同口味,嘻嘻,跟教育一样总不能一成不变,总要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吧!?但这教学方法有时并不会得到肯定;丁书记,在他乡能遇到您感到特别亲切,也是我的一种幸运,希望我们的教育方案能得到这里的肯定。”苏妤玲笑着说。
“哈哈!新事物,要得到肯定应该要有一段时间,有时候新方案不一般的会得到肯定,我觉得大家都在秉承传统教育。你的方案我会支持你的,不是因为我们都是援藏老乡,是为了教育质量;既然我们是老乡,也就无需客气了,以后你就不要称呼我为丁副书记了,就直接叫我丁健吧!我也就直接叫你妤玲吧!”丁健笑着说。
“嗯嗯!在众人面前还是得用尊称。你比我大一点,至少也得称呼你为丁大哥!LS是很重视礼仪的地方。别让大家说我没大没小。”苏妤玲捂着嘴偷笑说。
“以后我们还得互相配合工作呢,对于XZ教育我们还得互相交流,XZ因为环境关系教育方面还是比较落后。”丁健说。
“嗯嗯。您比较早来,对这里的工作比较了解,对环境和礼仪懂得比较多,以后要慢慢教我啊!”苏妤玲笑着说。
在来XZ的路上,苏妤玲感觉到自己有如一只落群的孤雁,她内心感到孤单,就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她遇到老乡,苏妤玲觉得是幸运之神特意给她的一次安排。
“学海无涯,教育方面我也是外行,我也是在学习中,我们互相学习吧!”丁健看着这单纯又直率的小女孩说。
“丁健哥!你为什么会选择挂职援藏呢?”同是援藏,心灵的碰撞;他乡遇老乡,感觉到特别亲切;苏妤玲很快把丁健当成了亲人,在没其他人的时候她改称他为丁健哥了。
“首先我是被孔繁森的援藏精神所感动,他对XZLS人民有着的深情厚谊,有着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发展LS市为己任;他在LS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语录也成了我们援藏干部的铭志。另一方面XZ被称为中国最后一片净土,来XZ成为了我的一种梦想,雪山、冰川、湖泊和高原湿地构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这里孕育着高原上美丽的精灵:野牦牛、藏羚羊、雪雷鸡、雪猪、黑颈鹤等野生动物;这里有蔚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这里有奔腾的雅鲁藏布江、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大昭寺,这里有淳朴善良的人民、美丽的景色等等,这些都让我流恋让我神往。”丁健充满着激情越说越激动,他不禁提高了声音频率:“XZ是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极,更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中央始终关心XZ,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援藏工作持续而深入开展,从人才、技术、资金以及管理上进行援助,从而推进XZ的发展,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同时对维护社会和平,民族团结,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苏妤玲本来到LS当支教是想逃离伤心之地同时做一些教育有意义的事,有利于以后的读研;听丁健一席话,她感觉到她来援藏的意义原来还这么重大,她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把这次的支教工作做好。
“以前我听说援藏,就会认为是为了镀金,大学生为了考研,干部是为了升官。听你的话后我才真正的体会到援藏的意义。”苏妤玲敬慕地看着丁健说。
“你说的没错,确实有一部分人到援藏就是为了镀金,如果要镀金也不用到这么危险的地方来;有的援藏的同志最后还落了一身病,身体受不了半途返回;”丁健说道。
“这又何苦呢?不为民办实事,只为了个人利益,肯定得不到好结果的。”苏妤玲说道。
”嗯嗯,这种把党性弱化的人,他们信仰绝对缺失。如果把援藏当作自己加官进爵的跳板、捷径,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把援藏当作个人索取利益的砝码,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上的干部,到最后肯定得不到什么好结果的?”丁健说道。
“嗯嗯,政治的事情我不懂,但我们每一个人一定得对得起人民,对得起祖国,特别是党员干部。”苏妤玲说道。
“你说得没错,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尽己之责,为人民服务。既然援藏,就得造富XZ人民。”丁健对援藏事业发自肺腑之言,声音突然变得很严肃说,。
“听君一言胜读十年书,我终于深入地了解了援藏的真正意义,我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丁副书记能指导我把这援藏工作做好,让我也能当一个优秀的支教老师。”苏妤玲感触颇深地说。
苏妤玲说完,她端起了酥油茶……
“等一下,这杯酥油茶已经冷了;酥油茶一定要趁热喝,冷了就不能喝了。刚才顾着说话,那碗酥油茶已经凉了,我重新冲一碗吧!”丁健制止了刚想喝已经了的凉酥油茶的苏妤玲。
“哦!喝酥油茶还有这个讲究吗?我以前喝奶茶都是冰了再喝,而且冰的奶茶口感特别好。为什么酥油茶冷了就不能喝呢?”苏妤玲被丁健的细心举动所感动,但她还是好奇地问。
“酥油茶和港式奶茶不一样,酥油茶是由酥油和茶制成酥油茶,含脂肪量较高,茶凉了,就会出现茶油分离,奶茶上就会漂着一层油,味道不仅怪,而且还对肠胃不好,喝多了容易闹肚子。”丁健解释说。
“哦!原来是这样,食品都有这么多的讲究,以后我得多加注意了;听说XZ喝酥油茶也很讲究。你能和我说一下喝酥油茶的礼节吗?到XZ总要多学习一些礼节的。”苏妤玲把求知的眼神望向丁健。
“哈哈!你有兴趣,我就说给你听,不过给你警告一下,我也是只懂得了皮毛:我就讲我所知的一点知识倾囊尽教吧,别怪我学得肤浅啦;哈哈,不过懂得一些藏族文化礼仪对你以后工作也有一定的好处。”丁健笑着说。
“你看起来不像一个啰嗦的人哩!”苏妤玲捂着嘴笑道。
“哈哈,刚认识,应有保留。”丁健说道。
“那就请教一下啰。”苏妤玲说道。
“喝酥油茶和吃糌粑是一样,都是藏族的一种文化;酥油茶和糌粑都是藏族人民的主食。酥油茶是将牛奶、羊奶加热,倒入专门用来提炼酥油的‘雪董’,然后用专用的打酥油用具用力上下抽打奶汁,直到奶汁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冷却了便成酥油。把茶叶或砖茶用水煮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酥油茶桶。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在茶桶上下来回抽,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丁健继续说。
“听说藏族人民请客人喝茶也有讲究,是吗?丁大哥!”苏妤玲对丁健已经一见如故,她也不会觉得拘束,笑着问丁健。
“XZ流传着一句话。”丁健还没说完就被冲满了好奇心的苏妤玲给打断了。
“什么话?”苏妤玲止不住好奇地问。
“就是:没有喝过酥油茶,就算没有到过XZ。”丁健说。
“但我今天到教育局报到的时候喝过啊!怪难喝的,味道咸咸的还夹着茶味、奶油,刚入口还有一股淡淡的膻味。”苏妤玲笑了笑说。
“这就对了,当地的居民都说:初喝酥油茶,第一口异味难耐,第二口淳香流芳,第三口永世不忘。藏民还常说:喝多了就习惯了,喝多了你就会喜欢上它的。”丁健笑了笑说道。
“酥油茶不止是它的口感,更重要的的是它们的功效,这里的藏民们个个身体很健康吗?这就是喝酥油茶的作用了。”丁健说道。
“哦!我感觉到藏民的身体都很健康,就是皮肤黑了些。呵呵……”苏妤玲笑了笑说。
“皮肤是日晒的原因,藏民的身体健康是肯定的;酥油茶不仅可以治高原反应,预防嘴唇爆裂,也可以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一千多年前,藏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在他所著的《四部医典》中就论述了酥油对人体的营养作用,‘新鲜酥油凉而能强筋,能生泽力又除赤巴热’,就是说新鲜的酥油可以润泽气血,让人精力充沛,使皮肤不粗裂,还能治疗粘液及发热性疾病。”丁健看了看苏妤玲说道。
“哦!原来酥油茶还有这么好的功效,我以后可要学藏民多喝酥油茶啦!”苏妤玲端起热酥油茶说道。
“哈哈,在藏族喝酥油茶的问题应该问题不大,XZ人民很好客,你一到她们家,主人经常会问客人‘恰苏么,恰阿莫?’”丁健的话又被苏妤玲打断了。
“这‘恰苏么,恰阿莫?’是什么意思?”苏妤玲又好奇地问。
“‘恰苏么,恰阿莫?’的意思就是在问客人要喝酥油茶还是甜茶?客人说出恰苏么或恰阿莫,主人就知道他喜欢喝哪种茶了。你说哈苏么就是喝酥油茶了。”丁健回答道。
“我听说喝酥油茶有很多规矩,您能不能介绍给我听听,别在以后犯错误。”苏妤玲笑着说道。
“嗯!藏族习俗很讲究;这喝酥油茶还真有个规矩,就是刚倒下的酥油茶,客人不能马上就喝,要先和主人聊天,等主人再次提起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的时候,客人才可以端起碗来,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就这样,边喝边添,喝酥油茶不一口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后,你就摆着;当你准备告辞时,可以连喝几口,却不能喝干,碗里要留些茶底。这是藏族喝酥油茶的习惯和礼貌。”丁健接着说。
“哦!这藏族人民太讲究礼仪啦,连喝酥油茶都有这么多讲究。不过剩下的要倒掉也是挺浪费的。唉如果不是因为这些规矩我都想喝得一干二净,这样才不浪费。”苏妤玲调皮地笑着说。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风俗习惯难以触犯难以改变啊。”丁健说戴尔。
“铃铃铃铃……”外面突然想起了一阵铃声。
“哦!是该吃饭的时间了,我们过去食堂吃饭吧!”丁健说着站了起来。
苏妤玲跟在丁健的后面走进了乡政府的食堂,乡政府食堂不是很大,在里面吃饭的人也不多;食堂都是XZ日常食用的食品,苏妤玲对这些食品还是不大习惯……
“以后你的就餐地点就是我们妥巴乡的食堂了,中学距离乡政府大约三四百米路,中学本来也有食堂,但在食堂吃饭的人大部分都是学生,老师有一部分都到乡政食堂吃饭,因此我们就安排你到乡政府这吃饭。下班的后就是开饭时间,吃饭要提前要登记不然就没得吃了。”丁健边走边交代苏妤玲说。
“后天县教育局开完迎接大会后,妥巴乡政府和学区也会联合开个迎接大会,接下来就是你开始工作的时间啦!哈哈,藏汉两族文化交流,妥巴乡的教育事业有你的一份功勋啊!这将是你人生旅程的一个新起点!”丁健继续鼓励着苏妤玲说。
苏妤玲跟在丁健后面,看着丁健的背影,她觉得丁健的背影越来越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