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见病外治疗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内科疾病外治作用机制

(一)药物外治作用机制

目前,许多学者进行了外用中药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中药直接作用于体表,可通过皮肤的通透性,直接进入人体内部的体液—血循环—器官而发生治疗作用,它不受胃肠道消化液消化酶的影响,作用迅速,疗效可靠,且皮肤间层还有贮存作用,使药物在体内吸收的浓度曲线平缓,避免了口服注射给药中时间—血流曲线上表现出的“峰谷”现象。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中药透皮促进剂有促渗与治疗双重作用,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重视。

常用中药外治法的药物吸收部位,主要归纳为皮肤、鼻腔、口腔、直肠等部位的黏膜及肺部、眼部等处。

1.皮肤吸收 药物经皮肤吸收途径,主要通过表皮角质层细胞,细胞间质及汗腺、毛囊、皮脂腺等,某些药物通过一种途径,多数药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吸收。以敷脐法为例,脐又名“神阙”,内联五脏六腑、外联四肢百骸。近代研究表明,脐局部无皮下脂肪,表皮角质层较薄,药物易于穿透,而且脐下两侧有腹壁下动脉和下静脉,布有丰富的血管网。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创用了多种可以改善皮肤对药物吸收条件的方法,如药熨法和药摩法可提高皮肤温度,降低皮脂温度,加快局部血液循环而促进药物的吸收。熏洗法可湿润皮肤,增强角质层的水合作用等。近年来皮肤给药新剂型不断问世,如高效驱虫透皮涂布剂,是利用药物中含有透皮吸收的促进剂,可使药物呈分子或亚分子状态均匀地分布于基质,而迅速、均匀地透皮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药透皮吸收技术也不断被应用,其具有防护膜、活性物质胶质、控制释放的微孔膜和含药黏附层等四层结构,可使药物控制释放持续作用72小时。此外,超声波也可以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在使用植物药外敷时,配合超声波能增大植物药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促进药物成分的透皮吸收。

2.鼻腔吸收 中医鼻药法历史悠久,无论是取嚏法、喷鼻法,还是滴药法、塞药闻药法等都是通过鼻黏膜的吸收途径。鼻黏膜分布丰富的血管,鼻黏膜上的纤毛又增加了药物吸收的有效表面积。因此,鼻腔用药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3.肺部吸收 肺部给药的快速吸收,主要是通过吸入气雾剂实现的。药物雾化成微粒,经鼻腔喷入,可直达肺泡囊。不但能迅速起局部作用,也可迅速吸收而起全身作用,其吸收速度,甚至不低于静脉注射剂。

此外还有口腔吸收、眼部吸收。肠道吸收等,因内科外治应用不多见,此处不详细阐述。(二)非药物治疗作用机制

1.局部作用 不使用药物,而通过温热、机械物理刺激等作用,直接刺激局部经穴而调节经络气血运行,发挥治疗效果。例如热熨法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隔物灸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激发调整身体机能。冷敷疗法可使局部组织代谢减慢,毛细血管收缩,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按摩推拿疗法可以使局部肌肉黏滞性减少,可以缓解肌肉韧带粘连。皮肤针通过叩刺头部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局部供血,从而改善毛囊营养,最终起到生发的作用。日光疗法通过红外线可促进皮肤及深层组织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再生。磁石疗法除改善皮肤功能外,还可以使致痛物质分解酶的活性增强,加快致痛物质的排泄。

2.整体作用 人是一个整体。虽内外有别,但其间必然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联系。这种建立特殊联系的通路正是经络。经是主干,是通往周身四肢的要道,络是分支,是网络系统,由正经、奇经、支络、孙络等组成。其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才得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它将内部脏腑同外部的各种组织、器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人体各部分的功能保持着相对的协调和平衡。

例如按摩推拿疗法作用于体表,通过体表—内脏反应的通路,来调节内脏的功能,皮肤针亦具有此作用。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缓和、轻微的连续刺激有兴奋周围神经的作用,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急速较重且时间较短的刺激有抑制周围神经和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此外,头针疗法尚可改善脑血流图。许多非药物疗法还可以通过神经体液机制起作用。如针刺镇痛,目前研究其作用主要是提高痛阈,增加疼痛的耐受力,降低了痛觉的敏感性。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针刺镇痛作用与神经体液机制有很大关系,主要是激发许多神经元活动,释放多种神经介质,如5-羟色胺、内啡肽、乙酰胆碱。此外,许多非药物疗法还具有调节周围神经作用,从而通过反射通路调节脏器的功能。

针灸疗法、按摩推拿疗法、气功疗法等具有改善肺通气与肺换气功能,改善呼吸运动,缓解支气管痉挛。如哮喘的治疗,按摩推拿疗法取定喘、风门、肺俞、肩中俞等穴,采用先轻柔渐而加重的手法,通过神经机制,使支气管扩张,抑制其分泌,使血管收缩,达到平喘的目的。

针灸疗法、气功疗法、传统心理疗法、磁石疗法、音乐疗法、热熨冷敷疗法等可以改善心律,心率,改善或影响心肌收缩力和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等作用。针刺对血管的作用,表现为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改善微循环,双向调节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根据选穴不同,针刺对不同部位如心脏、脑部等的血管均具有调节作用。针刺疗法、音乐疗法、气功疗法、按摩推拿疗法、磁石疗法等具有降血压作用。

气功疗法的调息作用,可以调节膈肌升降对内脏起按摩作用,使胃肠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旺盛。气功疗法可使胃电振幅、频率、节律发生改变,促进肝胆分泌胆汁。

针刺亦可提高胆汁分泌量,而且可以调节胆管运动和降低奥狄氏括约肌的张力,具有利胆排石作用。针刺疗法可以改善食管的运动,促进唾液腺的分泌。

按摩手法,通过兴奋副交感神经,使降结肠、直肠蠕动增加,肛门内括约肌松弛,促进排便。长期轻柔按摩刺激背部腧穴,可兴奋迷走神经,使胃肠活动加强,而重刺激则兴奋胃肠交感神经,抑制胃肠活动,缓解平滑肌痉挛。按摩疗法也可使白细胞吞噬能力加强,血清中补体效价增加。

艾灸疗法可以加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可见,某些非药物疗法具有调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作用,可以调节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总之,有关中医非药物疗法作用机理的现代研究虽取得一定的实验结果,但仍很不深入,而且主要侧重在针灸疗法、气功疗法、按摩推拿疗法等几个常用疗法。有些疗法虽然观察到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十分粗浅或缺乏。因此,揭示中医非药物疗法作用机理的奥秘,还有很多工作要深入开展,相信随着系统整理和研究、运用中医非药物疗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的作用机理必将得到更为全面,更加完善,更加系统深入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