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心赴救,草根本色
李可医术精湛,却始终保持着基层医生的本色。他常年奔波在贫困山区,“差不多跑遍了灵石县100个大小村庄”。郭博信回忆:“我曾多次跟他上山出诊,刚爬上一座山,前面又是一座山,真是群山起伏,道路崎岖,荆棘丛生……我当时年龄五十出头,上山下山尚且累得气喘吁吁,看着走在前面瘦小的李师,想想他多少年来为治病救人风雨无阻,甚至半夜三更走在这样的山路上,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几十年来他遇到过多少风险,吃过多少苦头,无论我怎样问,他总是淡淡一笑,只字不提。在他看来,这些比起百姓的生命都微不足道。”
他以悲天悯人之心,救治穷苦百姓。李可说:“农民太穷了,许多病人没钱拿药就记在我的账上,最后只能给免了。一来二去,孩子们都抱怨,说我除了留着自家的房子住,连房底下的宅基地都卖了贴给病人了。”
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李可堪称是这样一位一心赴救的苍生大医,逢遇急危重症必能全力以赴,不避风险,既有英雄肝胆,又有过人见识。常宇说:“在当时的农村,非到危及生命不敢言医,一发病就是九死一生。”李可告诉记者:“很多患者情极可悯,推出去于心不忍。”“救人如救火,他从不多想,尽量努力就是。”郭博信介绍,“很多医生听了病情后断定救治无望,掉头就走,但这时只要叫上李可,必赶往救治无疑。”李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面对病人生死存亡之际,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与风险,而是像孙思邈所称道的苍生大医那样一心赴救。
请看例证:2005年,延安保育院最早的第一任院长病了,“是由肺癌、胃癌转移到胰头,最后并发心衰,北京方面建议他们找我。当时周围有几位同志就劝我,这事不要冒险,她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是个老革命,她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她在战争时收养的21个孤儿中有17个是少将。她对国家有很大贡献,你这么几千里,贸然在电话里告诉人家一个方子,你把她吃死了怎么办?我考虑再三,说这种同志我们更应该想尽办法救她,根据我的经验,不会出问题。告诉力红就把这个东西发过去,老太太吃了药,第三天就下床了……以后我还专门去看过她一次,最后活了三个多月”(李可演讲稿“治未病——救胃气,保肾气”)。
李可说:“除了一点为救人命甘担风险的赤子之心外,别无所求……胆子太小、顾虑太多是没办法救急的……有朋友说我是二百五,一根筋。我也开玩笑地说,大不了我再回去蹲监狱。其实我心里当然有数,又不是一例二例,是几百例、几千例。”常宇写道:“古人所论死证、死脉,未必尽然……但有一线生机,便当救治。”
这些话掷地有声,袒露了李可一心赴救的大医胸怀。
他心系病人,重症病人他必亲自看护,每次救治都亲自熬药,喂药,守护半天,看脱离危险了再走。如治宋某鸡爪风症,重投川乌30g,“为免病家提心吊胆,余亲临病家,为之示范煎药,待病人服后安然入睡,平安无事,方才离去”。治阑尾脓肿合并肠梗阻任某案,“余在病家守护一夜”。这样的记载,在《李可经验专辑》中多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