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大成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呕 吐〔1〕

人身以胃为主,赖之以容受五谷〔2〕,但有所伤,非不能食,且有呕吐之患。故胃虚之人,或为寒气所中,或为暑气所干,或为饮食所伤,或气结而痰聚,皆能令人呕吐〔3〕。又有瘀血停积胃口〔4〕,呕吐之间杂以涎血〔5〕,当辨其脉证,施以治法。中寒〔6〕,则脉沉紧,四肢厥冷,饮食不下,当以温暖之药调之;挟暑〔7〕,则脉弦数,烦躁〔8〕而渴,又当清凉之;停食〔9〕,则消化之;痰聚,则顺气温胃。停积者,多由忧思过度,损伤经络〔10〕,其脉实大者难治,虚细者易愈。呕吐之证,名状不一。至若脚气内攻〔11〕、妇人怀妊〔12〕、中毒、困酒〔13〕,俱有呕吐,又须各从其类以求之。此证决不可轻用利药,唯腹满膨胀,视其何部不利,然后利之。《三因》详论及此,不可不审。

〔1〕《溯洄》曰:呕者,东垣所谓声物兼出者也;吐者,东垣所谓物出而无声者也。

〔2〕《济生方》云:夫人受天地之气以生,莫不以胃为主,盖胃受水谷,脾主运化,生血生气以充四体者也。

〔3〕《医学指南》云:气呕证者,病者必膈腹满逆于胸间,食入即呕,呕尽却快,名曰气呕;痰呕症,病者素盛今瘦,肠中沥沥有声,食入即呕,食与饮并出,名曰痰呕。

〔4〕《济生方》曰:瘀血停畜,亦能令人呕吐云云。

〔5〕《指南》云:病者心下满,食入即呕,血随食出,名曰血呕,此由瘀畜冷血、聚积胃口之所为也。

〔6〕又云:病者胃中寒,心下淡淡,四肢厥冷,食即呕吐,名曰寒呕。

〔7〕又云:病者胃中挟热,烦躁,聚结涎沫,食入即吐,名曰热呕。

〔8〕《医目·三十二》云:内热曰烦,谓心中郁烦也;外热曰躁,谓气外热躁也。内热为有根之火,故但烦不躁及先烦后躁者皆可治;外热为无根之火,故但躁不烦及先躁后烦者皆不可治。

〔9〕又云:病者胸腹胀闷,四肢厥冷,恶闻食臭,食入即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曰食呕。此由饮食伤脾,宿食不化所为也。

〔10〕全案:此篇并“心痛门”损伤经络之语意,盖损伤心包络也。夫包络者,心外之膜络也,《灵枢·邪客篇》谓之外经。《大成》:经络即外经之谓也,非谓经脉、络脉也。

〔11〕《权度》云:有脚弱、脾疼而呕者,此脚气内攻,依脚气门治。

〔12〕《选要》曰:怀妊呕吐,名曰恶阻。

〔13〕《易·困·九二》曰:困于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