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常见病用药(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facial spasm)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为特点,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病因未明,可能为面神经的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所引起。发病多在中年以后,女性较多。病初多从眼轮匝肌间歇性轻微颤搐开始,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的其他面肌,口角部肌肉最易受累,严重者可累及同侧颈阔肌。抽搐的轻重程度不等,可因精神紧张、疲劳和自主运动而加剧,入睡后停止。需与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功能性睑痉挛、Meige综合征、习惯性抽动症等鉴别。
【相关药物】
1.肉毒毒素 A(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
能抑制周围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缓解肌肉痉挛。
2.卡马西平
同三叉神经痛。
3.巴氯芬(Baclofen,氯苯氨丁酸)
本药为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的衍生物,具有骨骼肌松弛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刺激GABA受体,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抑制中枢单突触和多突触传递,从而起到缓解骨骼肌痉挛状态的作用。
【选择原则】
肉毒毒素A注射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最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首选方法,被认为是近年来神经科治疗领域重要进展之一,为局限性肌肉痉挛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如无条件或拒绝使用肉毒毒素A治疗或症状轻微者,临床也可尝试卡马西平、巴氯芬或苯二氮 BZ_197_798_1349_835_1386类药物(如氯硝西泮或劳拉西泮),但目前尚缺乏循证依据。
【注意事项】
1.肉毒毒素A
注射剂:1ml:(50~150U)。
用法:肌内注射。
部位:上、下睑的内外侧或外眦部颞侧皮下眼轮匝肌共4或5点和面部中、下及颊部肌3点。依病情需要,也可对内、外或上唇或下颌部进行肌内注射。
剂量:每点起始量为2.5U/0.05ml或2.5U/0.1ml。注射1周后有残存痉挛者可追加注射;病情复发者可做原量或加倍量(5U/0.1ml)注射。但每次注射总剂量不应高于200U。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少数患者可出现短暂的眼睑下垂、瞬目减少、睑裂闭合不全、面肌肌力减弱等,3~8周可自然恢复。
(2)禁用于过敏性体质者及对本品过敏者。凡有发热、急性传染病者缓用。心、肝、肺功能不全及活动性结核、血液病、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障碍者慎用。孕妇和12岁以下儿童慎用。
(3)有剧毒,应由专人保管、发放、登记造册。
2.卡马西平
同三叉神经痛。
3.巴氯芬
片剂:10mg/片。
用法:开始用药第1~3日,每次5mg,一日3次;第4~6日,每次10mg,一日3次;以后可再逐渐增加剂量,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常用剂量为一日30mg。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对本药作用敏感的患者,剂量递增应缓慢。
(2)对本药过敏者、妊娠早期、消化性溃疡或有溃疡病史者禁用。
(3)肝、肾功能不全者,有癫痫病史或惊厥发作者,伴有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或意识错乱的患者慎用。
(4)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本药。
【建议】
1.肉毒毒素A或其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面神经分支切断术,对血管压迫所致面肌痉挛,可采用微血管减压术。
2.可尝试使用口服药物,部分患者可能有效,但疗效不能维持长久,并要注意其副作用。

(崔丽英 刘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