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妇科习医记:柴松岩祖孙俩门诊实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形销骨立

你对自己的身材满意吗?99%的女性都会找出不满意的地方,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身材,女性会通过节食、运动等各种方法来使自己的身材保持完美。有些人认为瘦就是好身材,就是一种美,其实不然,如果过于追求所谓的骨感美,也会酿成疾病。

小西,一个17岁的女孩子,面色无华,精神萎靡,有气无力地说:“医生,我闭经半年了。”

我看到她比一般的女孩要瘦很多,示意她把手伸过来摸脉,她的手伸出来真可谓是骨瘦如柴,让人一阵发麻,不能视为正常人的手臂,肌肉很少,只有黄色的皮肤包裹着骨头,膨起的关节和血管凸显出来。

我询问她的体重,身高160cm的小西体重只有40kg。一般正常女生160cm应该是不低于50kg,小于45kg就是营养不良的范围,40kg就是重度营养不良。

一个女生,正值青春发育期,怎么会瘦成这样?

我仔细追问病史,孩子的妈妈才缓缓道来:小西以前是一个微胖爱笑的女孩,脸上肉肉的,一笑就有两个酒窝,但因为腿粗经常被别人笑话。有一天,她决定减肥,每天做很多运动,却只吃一点点蔬菜,肥是减了,快乐却没有了。她变得不爱吃东西,情绪低落,一点小事就会发脾气,砸东西,身体消瘦,尖尖的锥子脸上没有了酒窝,月经也有半年没来了。小西妈妈曾带她去医院检查,西医诊断为厌食症,吃了各种抗抑郁的、促进月经的药物,还带她看心理医生。她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努力吃饭,每顿尽量多吃,积极补充营养,配合医生治疗,体重却上升很慢,月经也迟迟不来。

小西的到来,勾起了我尘封已久的回忆。

那时候我20岁左右,有一次去奶奶家玩,来了一位患者,现在想来,那件事情还历历在目。

一位父亲很礼貌地敲了敲门,说是来看病的,奶奶的患者除非很严重,否则很少上门就诊。我好奇地从里屋走出来,“啊”,我吃惊地叫出了声。

“嘘”,妈妈示意我小点儿声,还摆摆手示意我到里屋去。我吐了吐舌头,身子往里边站了站,好奇地探出脑袋,仔细打量进门的这一对父女,父亲瘦削的脸上满是焦急的神情,用渴望的眼神望着奶奶,他的身后背着自己的女儿,女儿的头耷拉在父亲肩膀上,深陷的眼窝和两颊把颧骨映衬得格外分明,鼻子里还插着鼻饲管,她的两只手搭在父亲身上,手上的肌肉完全萎缩,一层薄薄的稍有些皱缩的蜡黄色皮肤包裹着骨头,真的是“瘦骨嶙峋,皮包骨头”。从没有见过这样的人,我不敢看她。可我又好奇,想知道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她的父亲将她放坐到沙发上,她就顺势斜靠在那里,完全没有一点力气,给人一种奄奄一息的感觉。我打量着她,她应该个子不小,有170cm左右,但是体重最多也就35kg,这个体重,刚好差不多只剩骨头的重量了。

记忆里,那是一个夏天,女孩穿着一条无袖的连衣裙,肩膀和膝盖都露出来,感觉就像是几块骨头被凸起的关节相互连着,她的每一个关节,甚至肌腱的连接都能看得很清楚,我想她都可以去当我们解剖课的活标本了。她只能勉强支撑着整个身体,自己主动调整体位都非常困难,更别提有力气说话交流,就像一个木偶。那一双大眼睛,呆滞地望着眼前的一切。看到了她,我才懂了什么叫骨瘦如柴,大肉陷下,虽然看上去很害怕,但瘦成这样着实叫人心疼。

她的父亲将女儿放置妥当,才坐下给奶奶讲述女儿的病情。

他经营一家酒店,工作繁忙,平常也无暇顾及家里。但是他很宠爱自己的女儿,女儿要什么给什么,他一直觉得女儿白白胖胖最可爱,可是有一天他可爱的女儿失恋了,女儿心里很是伤痛,开始嫌弃自己,也开始了节食的噩梦。

起初只是看到食物没有食欲,饿得实在不行才稍微吃一点点,家里谁劝都不听,日积月累得了厌食症,后来自己身体受不了了,开始吃饭,却发现自己根本吃不下饭,即使是有食欲,吃了点东西,也是食入即吐,身上力气衰微,最后父亲强行将她抱到医院输液。说着说着,她父亲眼眶湿润了,他用手捂着自己的额头,舒缓了一下情绪,继续讲到,女儿从节食开始,月经就再没来过,现在已经一年了。目前在医院住院治疗,每天依赖营养液和点滴给身体输送补给,勉强维持生命。可是,她的胃完全受不了一丁点儿刺激,只要有食物进入,就有反射性的恶心,营养液只要多打一点,也会引起女儿呕吐酸水,而且,已经一周没有排便了。讲到这里,父亲再也说不下去,好几次试图把泪水咽到肚子里再继续讲,他用满是父爱的一双大手拉着女儿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满是希望地抬起头看了看奶奶,扑通一声跪下了,这次,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泪水顺着他满是皱纹的眼角流了下来。“老人家,求求您了,我们全家求求您了,求求您救救我的女儿吧。求您了,救救她吧!”看着父女情深至此,我也唏嘘不已。

现在静静想来,奶奶当初如何耐心劝慰,如何细心嘱托,都已记不清了,但这对父女缱绻深情却让我挥之不去。

印象中,奶奶当时用了些健脾胃的药和清心解郁的药,一方面推动水谷的运化吸收,促进脾胃之气的恢复,另一方面疏肝解郁清心,审因治疗,待脾胃功能恢复后再慢慢补养。鉴于这个女孩食入即吐的情况,奶奶采用了少量频入的方法,从鼻饲管里一点点往里打,还嘱咐她父亲说,切不可贪多过量,待少量耐受之后再慢慢加量,绝不可心急。

我整理完思路,开始给我的患者小西开药方,也是健脾胃,舒肝解郁的药方,我告诉小西和她母亲,说要慢慢调理。1个月的调理后,小西体重增长了,也来了一次月经,但是却出现一个问题,她最近一直有便秘现象,有时一周不排便,而且小西也变得烦躁。这让我很纠结,如果用泻下之品,怕药性太过,小西身体承受不住,伤了脾胃,如果不用泻下的药或用量少了,那么宿便积于体内容易发热使气机逆乱,影响病情。

我在纠结的时候,我们全家受邀去了一个地方。

参加一个人的婚礼,是的,是那个“瘦骨嶙峋的女孩”的婚礼。在她父亲的酒店举行。她来接我们下车的时候,我全然诧异,不敢相信,这时候的她,跟之前判若两人,她个子高挑,身材苗条,精神抖擞。她带着我们到处参观,微笑中透露着自信和干练,独当一面的气质渗透出来。她的父亲在餐厅门口等着我们,看到奶奶来了,热情地迎上来跟奶奶道谢,邀请我们入席。席间,父亲畅谈他们最近的情况和对未来的规划,表情眼神中洋溢着对女儿“重生”的幸福和喜悦,那女孩牵着她老公的手,幸福甜蜜,那种温暖弥漫全场,悄悄蔓延,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像奶奶一样让人“重获新生”,于是我向奶奶讨教,和她说小西的病例和我的用药,奶奶笑着说:“药很好,你只是差了一把钥匙。”

我百思不得其解,目光专注地看着奶奶。奶奶拍拍我的头,说:“瓜蒌,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瓜蒌?我心头一震,茅塞顿开。

奶奶治疗的女孩,西医认为是神经性厌食,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或是因为情志不遂,郁而伤肝,木郁克土,故导致脾虚,或思虑伤脾,脾主运化,脾伤运化失健,反侮肝木,由此而成肝郁脾虚证。《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也就是说,水谷入胃,化生精微,滋养五脏,维持人体正常的活动。女孩因为长期不思饮食,根本无法摄取足够的水谷以养脏腑,胃无精微物质濡养,不能发挥其受纳水谷的功能,故胃失和降,食入即吐,而脾无精微物质濡养,不能发挥其运化水谷的作用,故不能化生精微濡养脏腑,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正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所云:“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最终导致五脏之气极亏,脏腑败坏,形体极衰。这个女孩当时很可能就是胃阴极度亏虚,不能受纳水谷,而没有了水谷精微的滋养,才会大肉陷下,形销骨立。而且,水谷精微补养自身不足,怎会有糟粕如常排泄,一周没有大便定是必然。

《素问·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奶奶认为,手足阳明经功能正常与否,可影响女性月经生理与生殖功能。足阳明胃经功能异常,无以受纳水谷,则气血不足,无有余之血下注血海;阳明腑实,灼热积聚,久而溢入血分,血海伏热,灼伤津液,暗耗气血。子宫为奇恒之腑,冲脉为血海,血海由盛而满,由满而溢,月经来潮。气血耗伤,影响正常子宫藏泄功能,而致闭经。《景岳全书·妇人规》曰:“妇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所以说,精血者,系月经之物质基础,治妇人之病,当以补益精血为先。

而瓜蒌性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瓜蒌又有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之分,瓜蒌皮重在清热化痰,有宽胸理气之效,瓜蒌仁重在润燥化痰,润肠通便,而全瓜蒌兼有瓜蒌皮、仁之效,奶奶比较喜欢用的是全瓜蒌。那个女孩病从心生,思虑过度,耗伤心脾,心主血,脾统血、主运化,血少失养,心气不足,乃至生脾无力,脾失运化,气血乏源;女孩一周没有大便,手足阳明功能失常,大肠传导失司,腑气不通,胃肠积热,灼伤阴液,阴血更亏,血海枯竭,所以闭经,故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奶奶用瓜蒌,是取其通因通用,以降为顺之意,瓜蒌在此,不仅可以宽胸散结,去热养阴,又可润肠通便,通腑气,厚肠胃,这味药助她清二阳积热,调理气机,实为画龙点睛之笔,是脏腑上下气机运行的钥匙,也是开胸理气,开启女孩心扉与外界的钥匙。

我调整思路,在加入瓜蒌等药物之后,小西的症状有了非常显著的改善,小西的脸上也重现了灿烂的笑容,如太阳花般开放着。让我充满了学医的勇气,助我披荆斩棘,这就是经验的精髓。

在我工作以后,我跟奶奶经常会有这样的“会诊”,每每遇到一些疑难病例,奶奶都会耐心地讲给我听,有时是开好方子,让我再去查书,有时是画龙点睛,只说一味或者两味药,点到为止,有时是先讲再开方子。奶奶对我就是这样的多元化教学,这也就是祖国医学传承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