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城市是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载体,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十三五”期间,民族城市经济发展既面临着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现实压力,又面临着“一带一路”倡议西向发展的重大机遇。为了把握发展机遇,实现结构变迁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理论层面需要厘清何种产业结构更有助于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如何引导和塑造合意的产业结构。
本研究基于区域经济理论,将产业结构细分为专业化、相关多样化和不相关多样化,对民族地区城市产业结构与城市经济增长、生产率提升和民生改善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对影响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本书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对民族地区城市产业结构的专业化、相关多样化和不相关多样化指数进行了量化测度,并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民族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其次,使用门限面板模型对专业化、多样化与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回答了何种产业结构更有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的问题。再次,对专业化、多样化与民族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了兼顾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增长和效率改进的产业结构选择。第四,使用民族地区农村贫困FGT指数作为反映城市溢出效应的代理指标,对产业结构和民族地区城市经济溢出效应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对影响民族地区城市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凸显了族群多样性对产业结构塑造的影响,对民族地区如何引导和塑造合意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政策分析。
本书的主要结论为:第一,在既往发展历程中,民族地区城市专业化比多样化更有助于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增长,多样化细分中的相关多样化比不相关多样化更有助于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增长,并且相关多样化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随着时间而趋于增长。第二,专业化、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动态异质表现,专业化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呈倒“U”形,多样化对生产率则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城市经济规模越大,表现越明显。第三,民族地区城市专业化体现出比多样化更为显著的减贫效应,相关多样化比不相关多样化更有助于贫困减缓。第四,政策驱动、市场拉动和环境扰动是民族地区城市产业结构多样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族群多样化通过需求的多样化正向影响了民族地区城市产业的不相关多样化水平,但不利于相关多样化水平的提升。
本书的政策启示为:专业化对民族地区既往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最为重要的作用。专业化导向的产业结构能够解决民族地区普遍经济不发达的主要矛盾,但为了体现效率提升和民生改善的目标,民族地区要着力利用专业化发展导致的经济增长,增强相关多样化与就业改善的关联。因此,民族地区城市产业发展的当期方略应是着力放大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显著促进作用,但长期应盯住相关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改善的作用。民族地区城市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对本地教育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持续投入,以避免短期专业化红利可能导致的技能低水平锁定。
关键词:民族地区;要素集聚;城市经济;产业结构;专业化;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