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本研究遵循的是西方城市经济的研究思路,把城市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城市现有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存在的问题进行经济学的求解(郑长德等,2007)。本研究从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出发,即“何种要素集聚和产业结构有助于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如何引导和塑造合意的要素集聚和产业结构”,从要素集聚理论入手,寻找要素集聚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来源与通道。首先,依据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的差异,从专业化和多样化来识别要素集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对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了识别“认知距离”对多样化的进一步影响,本研究将多样化细分为相关多样化和不相关多样化。
其次,主要从经济总量和生产效率两个方面反映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并在厘清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与演化特征的基础上,从专业化、相关多样化和不相关多样化视角,对产业结构与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增长、就业改善和生产率提高进行了实证分析。
再次,基于城市是民族地区要素集聚的核心载体,不仅应该实现城市自身发展,还应体现出城市经济的溢出效应对民族地区整体的民生改善。为了刻画民生改善,体现区域共享发展的诉求,本研究以城乡要素流动为纽带,将民族地区省级农村贫困减缓作为民生改善的代理变量,在专业化、多样化视角下,对产业结构与民族地区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在回答了“何种要素集聚和产业结构更有助于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问题后,对产业结构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通过引入族群多样化的环境特征,基于民族地区特性因素层面对第二个问题“如何引导和塑造合意的要素集聚和产业结构”进行了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