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研究回顾
早在20多年以前,创新使得欧洲地区(Caniels,1999;Breschi,1996)和美国地区(Jaffe,1989;Feldman,1994;Audretsch & Feldman,1996)发生了强烈的地理集聚,掀起了集聚经济的研究热潮,由此引发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专业化外部性和以雅各布斯为代表的多样化外部性的集聚机制的学术之争(Glaeser et al.,1992)。但实证研究中,即便是在控制了样本数据和研究方法的情况下,仍然无法对专业化外部性和多样化外部性对经济的影响做出孰好孰坏的判断。为此,Frenken等(2007)从知识溢出源泉出发,借鉴了“认知距离”(Nooteboom,2000)的概念,将多样性划分为相关多样化和不相关多样化,比最初的专业化-多样化的二分法为集聚外部性提供了更为细致的理论机制解释。他们认为,知识溢出只会出现在一系列能力互补的产业部门之间。因此,他们将相关多样化集聚定义为产业之间的能力互补的集聚,也就是说,为了保证有效交流和相互学习,一定程度的认知距离,只要不是很大,相关的产业之间就能通过相互学习和创新以及投入产出链的联系,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而不相关多样化集聚所包含的部门之间没有互补能力,所涉及的部门之间没有物质经济的投入产出链的联系,在面临经济冲击时,不易波及整个区域经济,从而更具有抗冲击能力。因此,该理论认为在区域经济遭受到经济冲击时,不相关多样化产业集聚更具抗冲击能力,且不相关程度越高,抗冲击能力就越强,从而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相关多样化却能使一个区域的那些相关且互补的产业获益(Boschma et al.,2012),而且,如果一个区域的相关产业越多,则知识更有机会进行传播,从而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关于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的研究,国内外存在较大差异,国外的理论实证研究相对充分,而国内研究正处于初步涉猎阶段。接下来,我们将从国外、国内两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
2.3.1 国外代表性研究
从国外相关文献来看,既有研究主要从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与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主题主要与经济发展有关,包括经济增长方面(GDP、人均GDP)、就业方面(就业增长、失业增长)、生产率方面(人均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主要基于产业部门的知识技能联系和知识溢出视角进行研究,研究学者以Frenken、Boschma为主要代表。近年来,也有从演化经济视角探讨相关性与产品空间(Hidalgo et al.,2007)以及区域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化(Neffke et al.,2011)、产业政策问题的研究,研究学者以Hartog、Neffke为主要代表。研究的区域主要涉及全球性的跨国区域(Saviotti & Frenken,2008;Van Oort et al.,2013;Cortinovis & Van Oort,2015;Van Oort et al.,2015;Caragliu et al.,2016)、国家层面的区域(Boschma & Lammrino,2009;Falciolu,2011;Boschma et al.,2012)、省级区域(Frenken et al.,2007;Bosma et al.,2011;Neffke et al.,2011),或者基于微观企业视角(Erkuşöztürk,2016;Aarstad et al.,2016)进行了研究。
从研究结果来看,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均呈现出结论的不一致性(Frenken et al.,2007;Boschma and Lammrino,2009;Boschma et al.,2012;Hartog et al.,2012)。首先,从经济增长和就业方面来看,Frenken等(2007),Boschma & Lammrino(2009)和Boschma等(2012)分别对荷兰、意大利和西班牙进行了研究,得出产业相关多样化程度高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作用的一致结论,而不相关多样化的影响结论却不一致,其中Frenken等(2007)的研究显示不相关多样化与失业增长呈负相关,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而Boschma & Lammrino(2009)和Boschma等(2012)的研究却几乎没有找到不相关多样化的抗冲击能力。Van Oort等(2013)对欧盟地区的205个区域的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相关多样化与就业增长显著正相关,但却没有找到不相关多样化与失业增长之间的强健关系。
其次,从生产率方面来看,既有的研究(Quatraro,2010;Falciolu,2011;Bosma et al.,2011;Antonietti & Cainelli,2011;Aarstad et al.,2016)均无法得出相关多样化与不相关多样化对生产率影响的统一结论。前面小节已进行了相关综述,此处不再赘述。
再次,相关多样化与不相关多样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产业(行业)异质性、技术系统异质性。比如Bosma等(2011)对荷兰40个区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研究,发现相关多样化对制造业的生产率增长具有积极影响,而对服务业生产率增长具有轻微的负面影响。Mameli等(2012)没有区分产业部门,对意大利的当地劳动力系统的相关多样化与区域就业增长的回归结果发现,相关多样化与不相关多样化均对区域就业增长产生积极影响。然而,当对其进行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部门分类后,却得出与Bosma等(2011)刚好相反的结论:相关多样化对服务业的区域就业具有积极影响,不相关多样化对制造业的就业增长具有积极影响。Paci & Usai(1999,2000)对意大利不同的技术系统进行过研究,发现知识溢出取决于生产的技术系统的类型,先进的技术中心具有更快的集聚过程和更强的竞争力。因此,不同的部门,其知识密集程度不同,所属的技术系统也存在差异,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Bishop & Gripaios(2009)认为将产业部门区分为制造业和服务业过于简化而掩盖了更为细分的行业之间的知识溢出的异质性,因此,他们研究了英国每个行业的相关多样化对区域就业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23个研究行业中,只有3个行业的相关多样化对就业增长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让人意外的是,居然有8个行业的不相关多样化对就业增长具有积极影响。Hartog等(2012)对芬兰的相关多样化的研究没有找到相关多样化本身对就业增长的影响证据。当将产业部门根据研发强度和大专及以上毕业生受雇比重划分为低、中、高技术部门后,发现相关多样化对高技术产业部门的就业增长具有积极影响。Brachert等(2013)从职业角度(白领、蓝领、研究与研发人员)对德国的相关多样化和不相关多样化进行的研究发现,“白领”和“研究与开发人员”的职业分类中,相关多样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非线性影响作用和更显著的本地知识溢出特征,而在“蓝领”的职业分类中却呈现出不相关多样化与区域劳动力市场的正相关关系。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演化经济地理的兴起与发展,以Hidalgo等(2007)、Neffke等(2011)为代表的学者们,基于相关性理论从动态演化视角研究产品空间、区域产业结构或区域企业进入与退出的产业或企业动态研究,为政府的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从研究结果来看,Hidalgo等(2007)的研究认为,将新产品逐渐推向专业化时,应该选择与正在生产的产品具有相关性的产品。研究还表明,一些国家位于与许多其他出口产品联系较广的出口产品空间中心,而其他国家则位于与其他产品联系较少的出口产品空间外围,位于产品空间外围的则意味着与中心的距离较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穷国极力发展具有竞争力产品却往往失败的原因,因为他们位于产品空间外围,与其他产品的相关性较弱。Neffke等(2011)的研究认为,区域产业的引进与退出发展往往会从技术相关性层面考虑选取与已有产业相关的产业。他们利用1969—2001年瑞士7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与现存产业关联度越高的产业进入该区域的概率越大,相反,与现有产业越不相关的产业,退出该区域的可能性越大。Boschma等(2013)对西班牙50个地区的研究表明,与现存产业存在相关多样化能力的产业更易进入产业。同样,Essletzbichler(2013)基于美国大都市地区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与现存产业技术具有的相关多样化与产业进入显著正相关,与产业退出显著负相关。
除此之外,基于空间相关性的研究认为,地理空间上的知识溢出会导致相邻区域的产业(产品结构)趋同。早在2007年,Hidalgo等学者就对空间溢出效应做出了解释,认为一个区域即便缺乏知识技术的相关多样化关联来发展产业或产品,但是可以通过与邻近区域地理距离优势,通过空间溢出效应获得发展。Bahar等(2014)对出口贸易产品的研究也证实了两相邻国家存在趋同趋势。Boschma等(2013)的研究从产业视角也证明,如果一个区域的某个产业具有专业化特征,那么该区域的相邻区域也可能会发展该产业。Cortinovis & Van Oort,2015)对泛欧盟地区进行了空间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区域空间异质性是识别集聚经济的相关多样化与不相关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的重要条件。
2.3.2 国内代表性研究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截至2016年12月1日,在中国知网输入主题词“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的文献搜索结果显示,与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有关的期刊论文一共有10篇,主要是基于“生产率”“经济增长”“经济稳定”“就业增长”等主题展开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研究区域主要包括省级(李福柱、厉梦泉,2013;苏红键、赵坚,2012;魏玮、郑延平,2013;祝树金等,2014;张辽、杨成林,2016;张德常,2009)和地级市(孙晓华、柴玲玲,2012;黎斌等,2016)跨省区域(魏玮等,2015)和微观企业(黎斌等,2016)。由此可见,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省级区域,这与我国的行业数据统计有关,相对于市县级的行业统计数据,省级层面的统计数据更为细分全面。从产业部门来看,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从宏微观划分来看,主要是基于宏观层面的研究。
从研究结果来看,相对于国外研究,有限的国内研究结果相对统一,其中相关多样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一致,而不相关多样化的结果不一致。首先,从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研究来看,孙晓华和柴玲玲(2012),苏红键和赵坚(2012),张辽和杨成林(2016),魏玮和郑延平(2013),张德常(2009)等研究均表明相关多样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不相关多样化的结果则呈现出有利于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没有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三种情况。其中,苏红键和赵坚(2012)对省级工业面板数据的研究结果与张辽和杨成林(2016)对制造业的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不相关多样化对工业(制造业)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孙晓华和柴玲玲(2012)从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结果却显示不相关多样化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张德常(2009)对中国22个省、直辖市制造业的研究表明,不相关多样化对就业增长甚至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次,从对生产率的研究来看,李福柱和厉梦泉(2013)基于工业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关多样化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张德常(2009)基于制造业的研究结果却表明,相关多样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张德常(2009)、李福柱和厉梦泉(2013)的研究均表明,不相关多样化无助于生产率的改善。
除此之外,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多样化的测度方法(孙晓华等,2016),以及从演化经济地理视角研究相关性对微观主体(企业)进入、退出的理论机制研究(黎斌等,2016)。
2.3.3 研究述评
从现有研究来看,即便实证研究相对有限,但绝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还是支持Freken等(2007)关于相关多样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假说。当然,从不同行业的细分研究来看,相关多样化只对一些产业的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比如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张德常,2009;Bishop & Gripaios 2010;Bosma et al.2011;Hartog et al.,2012;Cortinovis & Van Oort,2015;张辽、杨成林,2016)。继Hidalgo等(2007)从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视角研究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新产业的论述后,也有学者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存产业与专业化产业相关,那么很有可能会发展为未来的专业化产业。
从国内外的研究对比来看,国外研究与国内研究的方法使用上相对统一,主要集中使用熵指数法。但为了消除研究方法不同造成的结果不统一,也有学者尝试通过不同的测度方法来进一步验证结果(Boschma et al.,2011;孙晓华等,2016)。另外,国内外具体测度的行业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国外数据相对更为细分和翔实,而国内数据过于笼统简单,不利于从知识技术层面进行更好的分类,从而使得研究结果存在偏差隐患。
从国内外研究结果来看,现有的相关多样化与不相关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结果出现不统一的原因主要有:①没有考虑多样性与经济表现在不同行业部门的差异;②没有考虑外部性的空间相关性(Boschma et al.,2014);③缺乏从演化经济地理视角考察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化特征等。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当地产业集聚有着重要联系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的地域环境特征,比如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产业的知识密度水平、研究地域单元的大小是否适宜,以及是否存在空间的相关性以及动态演化特征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加强或者减弱,又或者改变集聚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原有路径。
综上所述,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关注:①更多地引入其他的测度方法来测度相关多样化与不相关多样化,从而利于研究结果的对比和对现实问题的解释;②不同国家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存在差异,未来应尽可能进行行业分类标准化或在方法处理上尽量剔除分类差别带来的研究结果偏差;③已有研究主要从产业部门或知识密集度层面对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未来应该更多关注知识溢出视角的行业相关多样化与不相关多样化的研究;④虽然很多国家或地区的研究认为产品创新与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有关(Frenken et al.,2007)以及产业或行业的多样化细分发展与相关多样化、不相关多样化有关,但对于其中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的研究却非常有限(Binz et al.,2014;Dawley,2014;Neffke et al.,2014),未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力度;⑤应该更多关注不同知识具有不同的溢出路径和强度,从而更为全面地考察多样性与经济表现在不同行业部门的差异;⑥未来研究应该更多关注考虑外部性的空间相关性(Boschma et al.,2014);⑦从演化经济地理视角考察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化特征,从而加强对具有区域性特征的国家或地区的现实问题的解释力;⑧现有相关多样化与不相关多样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未来应该加强微观层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