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指数蓝皮书(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指标体系

根据前面对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任务的解构,本书构建了“六化四率三风三治三维”的指标体系,总共36个细分指标。其中,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浙江大学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以及农业部、司法部的相关评选公告,同时部分微观调查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具体指标选择如下:

第一,产业兴旺的“六化”。一是农业效率化,通过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节水灌溉耕地面积占比两个指标来反映农业效率;二是农产品品质化,通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来反映区域农产品品质;三是农业机械化,主要通过亩1亩约等于0.667公顷,下同。均农业机械动力来反映农业机械化水平;四是农业科技化,主要通过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地区对科学研发的重视程度;五是农民组织化,主要通过国家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数量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量来反映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组织带动程度;六是农业融合化,主要通过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数量来体现农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

第二,生态宜居的“四率”。一是乡村规划率,主要通过已编制村庄规划的行政村占比来反映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情况;二是道路通达率,主要通过人均村庄道路面积来反映村庄交通通达状况,用开通互联网宽带业务行政村占比来反映村庄网络通达状况;三是生活宜居率,反映了村容整洁的重要内涵,也是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内容的重要延续,分别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农村自来水供给普及率来反映人居环境,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来反映生态环境;四是医疗配套率,这是农村居民宜居保障和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内涵,通过农村每万人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和农村医疗卫生人员数占比来反映。

第三,乡风文明的“三风”。一是家庭之风,分别通过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每万人文化技术培训教学点数量等来体现;二是民俗之风,主要通过全国文明村占行政村的比重和村社邻居社交频繁程度来反映,是凸显社会主义农村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三是社会之风,主要通过每万人村文化活动场所数量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来反映社会之风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中的有效融合。

第四,治理有效的“三治”。一是民主自治,主要通过村委会成员获专科及以上文凭的比例和村支书、村委会主任非一肩挑比例来反映村委会的成员构成情况;二是基层法治,主要通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占行政村的比例和农村居民治安满意度来反映,分别体现乡村治理过程中乡村社会稳定和人民公共安全的内涵;三是社会德治,属于非正式制度与自治相结合的制度安排,也是保障农村社会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通过弱势群体受关照度和村社邻居相互信任度来分别反映。

第五,生活富裕的“三维”。一是农民收入,主要通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率来反映,分别体现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静态和动态变化情况;二是收入差距,包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恩格尔系数两个指标,主要反映城乡居民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贫富差距状况,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三是生活品质,包括每百户汽车拥有量和人均年食品消费蛋白质含量,主要反映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状况,主动回应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如表4-1所示。

表4-1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表4-1(续)

表4-1(续)

备注:①由于缺乏农业研发投入经费的相关数据,因此使用地区研发投入经费对其进行替代;②数据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的调查数据,对于部分缺失数据采用平均值进行填补;③人均年食品消费蛋白质含量根据各类食品的单位蛋白质含量,将农村居民主要食品消费量进行总量换算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