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沟通:如何激活你的社交传播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传播有话说

什么是传播

我们在学习一种新事物时,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先了解它的定义。虽然本书并不是教科书,但也要从基本的定义开始。

想要给传播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就连许多著名的传播学者都为此绞尽了脑汁。美国传播学者弗兰克·丹斯(Frank Dance)曾在20世纪60年代做了一项工作:对传播的126种定义进行了归类、区分。此后有关传播的定义仍然层出不穷,如今有关传播的定义不少于140种。

密歇根理工大学传播学教授珍妮佛·斯莱克(Jennifer Slack)试图为传播理论和相关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她的这一尝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斯莱克认为,“传播学并不具有单一、绝对的本质,它足以充分解释我们研究的现象。完美的定义并不存在,等待一位最聪明的传播学者一次性且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样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因此就放弃给传播下一个定义,似乎也不合适。因为如果不为传播学描摹出一个大致的轮廓,我们就很难甄别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属于传播学现象,更不用说运用相应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个最终且完美的定义,我们需要做的是明确传播行为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对于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概论》是一本经典的入门书籍。在这本书中,郭庆光老师将传播定义为: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美国著名传播教育先驱埃姆·格里芬则认为,传播是建立和阐释可激发回应信息的关系的过程。

借鉴上述定义及其他传播学者的观点,在本书中,我给传播下的定义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过程。在这个定义中涉及几个重要的概念,下面我们对这些概念一一进行解释。

信息

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信息是传播学研究中最核心的概念。科罗拉多大学传播学教授罗伯特·克雷格(Robert Craig)认为,传播是“在任何媒介或情景中做与‘信息’相关的一切事情”。

根据信息论鼻祖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的说法,信息是指“两次不确定性之差”,也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它与物质、能量并列存在,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信息具有如下特性:

·可传递性;

·抽象性;

·客观性;

·共享性。

我们一直把传播学视为交叉学科,因为在论述人类符号化的行为时,传播学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均有交叉。但是,在这些领域的学者中,只有传播学学者始终关注与信息相关的行为,而其他学科的学者都只是“顺路经过”。

符号

郭庆光老师认为,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的基本功能是表述、理解和传达。

符号化是意义构建过程的具体体现,人类构建意义必须借助特定的载体,这一载体就是符号。符号最大的特征是象征性,象征性符号其实就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表述。人们通过一套象征性符号来构建并共享意义。

传播过程

美国传播学家戴维·K.贝罗(David K. Berlo)指出,传播是由多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过程。传播学者已经广泛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传播是一种过程性的活动。与不断流淌的河流相似,传播主要体现为信息持续互动的不间断的过程。这就意味着信息的传播是持续进行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开端,没有终点,也没有界限。传播的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动态性。动态性是指传播是有意义的符号信息,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双向流动。

·序列性。序列性是指传播的时候信息是按照流向依次进行的,不可能出现受传双方同时发送信息的情况,而是环环相扣、有来有往的链式结构。

·结构性。传播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结构体,这个结构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其中的每一个因素、环节和步骤都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切割,也不能分离。这些关系是传播研究的基本单位。

关系

佐治亚大学修辞理论学者塞莱斯特·K.康迪特(Celeste M. Condit)在其论文“作为关系的传播”(Communication as Relationality)中指出,传播过程更多关乎关系,而非内容。传播就是一个形成关系的过程,它不能被简单地看作传送信息的过程。当我们在传播信息的时候,我们肯定抱有某种目的,期望接收者能够有所反应,不管这种反应是什么,而这些反应在无意识中会影响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

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如果传播的信息未能引起接收者认知上、情感上或行为上的任何反应,它就不能被称为“传播”。埃姆·格里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未能送达”或接收者“拒绝倾听”。无论是看电视,还是收到朋友的信息,如果你对此完全无动于衷,就说明信息并没有送达到你这里,那么这次传播也就无法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