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小时为大脑休息充电
芝加哥大学生理学教室的两位研究人员克雷特曼与德门特提出了一个有关睡眠的划时代见解。他们观察熟睡中的实验对象,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他们紧闭的眼皮底下,眼球在来回运动。身子虽然一动不动,但脑子却是醒着的,还在做梦呢。这就是所谓的“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它的英文缩写就是著名的“REM睡眠(快速眼动睡眠)”。当然,并非所有睡眠都是快速眼动睡眠,还有“Non-REM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非常重要,它是联系清醒状态与意识、体温低下的睡眠状态的桥梁。非快速眼动睡眠是大脑进行休息的时间,而快速眼动睡眠则为人们“睡醒”作了准备。健康的成年人大多是1.5小时快速眼动睡眠,1.5小时非快速眼动睡眠,不断切换。最初的两个单位时间,也就是睡着之后的三个小时中,会进行高质量的睡眠(深度非快速眼动睡眠=熟睡)。之后则是浅层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的组合。
我充分掌握了这一睡眠模式。半夜睡熟之后,我会知道自己突然翻了个身,睁眼一看,一般都是入睡三小时后。所以我工作忙的时候,就会在翻身的时候起床。如果不是很忙,就再睡一个轮回,也就是睡4.5个小时,或是干脆在6个小时后起来。
大家也可以试试看,这样一来就根本用不着闹钟了。熟睡后的第一个节点是3小时后,下一个节点则是4.5小时,之后是6小时,最后是7.5小时。换句话说,如果在这些节点起床,就会觉得神清气爽。反之,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当然这只是平均数据,每个人的体质、习惯不尽相同,也许会有例外情况。
但是,只要知道了这一模式,忙得需要熬夜时,就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为大脑充电。
“我今天很忙,要熬夜,之前我要先睡一觉,千万别来吵我啊。”
“‘熬夜’不是不睡觉,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的意思吗?”
家人很是惊讶,不过对我来说,“熬夜”是“短时间睡眠之后,一直工作到早上”的意思。工作忙的时候,我还会在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上小睡一会儿。
如果不睡一会儿就熬夜,可就完蛋了。睡眠不足会导致次日疲惫不堪,工作效率很低。我的工作并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只要熬夜增加工作时间就能提高工作量。况且熬夜的负面影响会持续到第二天,总的算来就是两天的损失。熬半天的夜,会损失两天时间,而损失的时间,再也拿不回来了。所以我将三小时的睡眠时间视为一种投资,每次熬夜之前都先小睡一会儿。
大家别小看这三个小时,小睡之后再熬夜,熬完之后也会神清气爽,完全看不出你熬过夜。熬夜前的三小时小睡,就是避免身体和头脑疲惫的“预防药”。
这不是大脑的“急速充电”,而是“休息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