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标准工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标准工时基本原理

基于SOP原理,服装行业的所有工序都是可以制作SOP的,单就缝制工序而言,如果我们要求技术人员制作一份“西装上袖”SOP,用于员工车缝技术培训。那么,这位技术员一定会考虑这么几个因素:

(1)工序难易程度?确定工序等级。

(2)布料是否难做?确定布料等级。

(3)品质要求有多高?确定品质接受标准。

(4)是用上袖机上袖还是手工上袖?确定机器种类。

(5)本公司会做“西装上袖”这道工序的员工中,常规的作业方法包含哪些动作?也就是说,在我们公司,这种工序等级、这种布料、这种品质要求、这种设备的情况下,常规“西装上袖”的作业方法,每次车缝的长度是多少厘米?每次停针后的调整动作需要几个?用到了哪几个调整动作?

考虑清楚上述几个关键点,我们的技术人员就可以制作出“西装上袖”的工序SOP了。当然,这个SOP必须能经得起验证,如何验证呢?我们这里先假定本公司有20人会“西装上袖”。

(1)按此SOP规定的动作并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的比率达到或接近100%,那说明这个SOP太松,每次的车缝距离太短,给到的调整动作太多。

(2)按此SOP规定的动作并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的比率不到50%,那说明这个SOP太紧了,每次的车缝距离太长,给到的调整动作太少。

(3)按此SOP规定的动作并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的比率占多数,也就是说,如果有2/3,70%左右的人能够达成,则说明这个SOP是基本合理的,可以成为现时的标准作业方法。

(4)而对于不能按SOP规定的作业方法和时间完成的情况,怎么办?我们需要到现场观察,最好是拍摄录像回来研究,哪些动作是多余的?哪些动作是浪费的?扣除了这种浮余动作后,应该基本吻合SOP规定的预定时间。

SOP在电子机械等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鞋服、箱包、家居用品等缝制行业,几乎所有的工序操作都属于非标准作业,SOP的应用受到了明显的局限。为解决这个问题,从事缝制行业的IE人员,想出了很多办法:秒表测时、摄像验证、EXCEL动作代码分析,往往做着做着还是没了。原因有三:

(1)做工方法难以确定。

(2)没有标准的动作规则。

(3)经验难以沉淀积累。

GSD是针对缝制行业开发的专业系统,针对缝制工艺的各个动作顺序,将动作分解为基本动素,为每个动素设定对应的动作代码,而每个动作代码都有对应的时间值(TMU)。将该工艺的所有基本动素的时间值相加即得到此工艺的标准工时。GSD重在研究动作的合理性,而不只是动作的快慢。以“拿取并配对”为例,在缝制过程中,拿取并配对的动作共5个,工艺分析人员在需要用到拿取并配对这个动作时,只需要选择并录入对应的代码即可(表2-1)。

表2-1 拿取裁片并配对

比如,“模板运袋盖(圆角/25cm)×2”这道工序,就可分解成附后的13个动作,这13个动作连贯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操作程序),也就是说,在我们公司,模板运袋盖这道工序就这个标准做工方法(图2-1)。

图2-1 “模板运袋盖”工序

基于GSD原理,我们将上面这几个细小的动作(动素)所对应的动作代码输入到GSD软件系统,再结合衣车的转速和机器浮余,以及针距和绑包等因素,就得到了“模板运袋盖(圆角/25cm)×2”这个工序的GSD时间是0.534分钟(图2-2)。

图2-2 “模板运袋盖”工序GSD时间

下面这张表格,是标准工时的运算过程。换句话说,确定了标准作业方法,也就确定了该工序的标准工时(表2-2)。

表2-2 工序标准工时

相信很多人会对这个0.534分钟产生怀疑,认为员工的动作有快慢,不可能每个员工都能做得到。而这恰恰就是为什么要导入标准工时的根本原因:

(1)标准工时只包括真正的缝制时间(也就是有效工时),不含括返工、等待、聊天、动作多余等浮余时间,换句话说,如果员工刚好0.534分钟完成这道工序,说明该员工缝制该工序的效率是100%,而如果该员工的效率只有50%,则1.068分钟完成该工序也是合理的。

(2)正是因为员工的技能度不同、熟练程度不同,缝制同一工序的时间肯定也不同。所以我们才需要一个标准来量度其合理性,这个标准就是GSD,做得快的员工效率就高,做得慢的效率就低。

基于前述方法,对工序和部件进行标准工时分析,即可得出每个款式的标准分科、标准工时和标准工价。沉淀经验,不断完善数据库,就可以做到快速、精准地预设标准工时。

(1)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描述这个款式的基本特性,达到不看图片也能知道这件衣服的基本构成。

(2)按工艺先后顺序或部件特性,详细描述这个款式包含了哪些工序?以及每一道工序的具体做工内容。

(3)明确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机器设备、模板、拉筒、压脚及特种工具,并依此确定标准做工方法。

(4)明确每一道工序的难易程度,确定工序等级。

(5)明确每一道工序所适配的面料难易程度,确定面料等级。

(6)基于机器设备、模板、拉筒、压脚、特种设备、工序等级、布料等级和品质要求等因素,给出每一道工序的标准工时。

(7)基于各工序等级的标准工时基础工价,给出每一道工序的标准计件工价。

(8)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可只包含点位、手工、中烫、车缝、专机等缝制工艺,也可以包含裁剪、尾部、特殊工艺等。

款式分科表见表2-3。

表2-3 款式分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