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中队建设现状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较多地注重主导功能的发挥,很少考虑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和主观需求。因此,积极向上、民主活泼的队集体很难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作中存在着“一偏二少”。
1.班队一体化角色失衡偏离
我们要让中队队员成为班级的主体,发挥中队的主体作用,需要进行班级与中队的一体化建设,把自上而下的培养教育与自下而上的自主建设相结合。而许多中队建设往往是以班级建设为主,自下而上的队建设为次。班主任从班级工作需要出发,事先设计好一个个具体的岗位,如把班级的管理任务,校园内环保包干区、校外服务点,分解成一个个明确的岗位,然后指定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承担某一项具体岗位管理工作,这样使得一些能力一般或能力还没被挖掘的队员始终与“参与中队建设”无缘。
2.自主活动少
在中队建设中由于中队辅导员事事亲力亲为,严格把关,队员往往会产生一切听从老师的安排,中队建设和发展按老师意愿出发的思想。长此以往,我们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被禁锢,主体性作用难以发挥,多数同学因极少参与中队建设管理而缺乏组织活动能力,缺少人际协调能力。他们只会枯燥地学习,体会不到集体活动应有的自主性、快乐性。
3.创新活动少
在中队建设过程中,由于老师对学生“不放心”,往往把一些本该由学生来设计组织的活动都揽下来,统一安排部署。因此,队员每做一件事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按老师要求、这样做老师会不会喜欢,导致在活动中他们不敢放开手脚,更不敢奇思妙想。往往谁有标新立异的点子,在大伙儿一阵乱批下又被打入“死胡同”。久而久之,队员的创新思维火花难以被激发,开展活动都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