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月攻势
1.战前态势
1945年初,当东线中部的维斯瓦河防线崩溃,南部的匈牙利战场展开装甲大战之际,在北部,摧毁东普鲁士的可怕宏大攻势也如火如荼。
前几卷已介绍过,苏军在1944年下半年攻入东普鲁士,此后虽然遭到德军的强力反击,却依然占据着东普鲁士东部一角。苏联攻取东普鲁士的图谋,当然不仅是为了夺取这个长期威胁苏联的桥头堡,也是为了消除东普鲁士德军南下攻击柏林方向苏军的威胁。消灭东普鲁士和波兰北部地区的德国重兵集团后,苏联就可以腾出大量兵力(主要是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去强化攻打柏林的力量。
1945年初,面对东普鲁士和波兰北部,苏军集中了白俄罗斯第2、3方面军以及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左翼的第43集团军。苏联的基本计划是以双层包围彻底摧毁东普鲁士,具体细节是: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充当攻打东普鲁士的主攻部队。任务是绕过马祖里湖区北端,由东向西直扑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把东普鲁士德军主力驱赶到波罗的海的海岸边,然后分割歼灭。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最初接受的任务是配合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去歼灭华沙附近的德军,瓦解维斯瓦河防线(参见《东线:1945年的春天》维斯瓦河战役部分)。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大都集中在波兰北部。不过后来计划逐渐改变,又要求罗科索夫斯基在突破当面德军防御后,也转向北面去攻打东普鲁士。由此形成的新方案是:自波兰北部向西北,以一次远距离攻击突入到东普鲁士西端界线上的马林堡和埃尔宾,切断德军西逃之路。
为了早日拿下东普鲁士,斯大林此前已经给这些部队加强了兵力和装备。1944年底,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得到了大本营预备队的第2突击集团军,还有原属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第65、70集团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得到近卫第2集团军(原属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1945年1月8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又得到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
这样,苏联三个方面军一共集中了总计14个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2个空军集团军、4个独立坦克军、1个独立机械化军、1个独立骑兵军、133个师。兵员总数达166.91万人,装备25426门火炮和迫击炮、3859辆坦克与自行火炮、3097架作战飞机(1)。具体兵力构成如下(2):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708600人。54个步兵师、2个坦克军、6个独立坦克旅、1个筑垒地域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881500人。63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5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3个独立坦克旅、3个筑垒地域
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79000人。13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
参战部队序列如下: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第39集团军,司令柳德尼科夫中将
第5集团军,司令克雷洛夫上将
第28集团军,司令卢钦斯基中将
近卫第11集团军,司令加利茨基上将
近卫第2集团军,司令昌奇巴泽中将
第31集团军,司令沙夫拉诺夫中将
空军第1集团军,司令赫留金空军上将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
第50集团军,司令奥泽罗夫中将
第49集团军,司令格里申中将
第3集团军,司令戈尔巴托夫上将
突击第2集团军,司令费久宁斯基上将
第48集团军,司令古谢夫中将
第65集团军,司令巴托夫上将
第70集团军,司令波波夫上将
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沃利斯基坦克兵上将(3月起改为西年科坦克兵少将)
空军第4集团军,司令韦尔希宁空军上将
德国军事精神发祥地的东普鲁士,即使不考虑其战术和经济价值,对德国高层,尤其是满眼东普鲁士籍贯的陆军高层来说,也是绝对不容有失。虽然希特勒个人并不大喜欢普鲁士军官团,但也不能无视东普鲁士的重要性。为了保卫东普鲁士和波兰北部,部署了莱因哈特大将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扼守着总长580公里的战线,北起波罗的海海岸(包括被围困的梅梅尔,连贯战线起自涅曼河河口),南至华沙以北的莫德林。德军自北向南展开了第3装甲集团军,第4、2集团军。1944年12月初,中央集团军群有33个步兵师,另有12个装甲师或装甲步兵师。平均每个师只需要防守13公里正面,战术密度很高。装甲部队更是异常强大,规模甚至超过诺曼底登陆前的整个西线。12个机动师中,3个师部署在一线,9个师部署在纵深作为预备队(3)。
手握这样的精锐重兵,莱因哈特当然自信满满,坚信可以击退苏军的任何进攻。可上一章已经介绍过,就在12月份,中央集团军群的大量装甲部队被调往匈牙利,包括第3、6装甲师,党卫军“维京”装甲师,“骷髅”装甲师。这样到月底,莱因哈特手上只剩下5个装甲师和3个装甲步兵师,另有35个步兵师又1个旅。1945年1月初,莱因哈特又失去了第20装甲师,剩下的装甲师减少到4个,包括处于组建状态的“大日耳曼”装甲师和“赫尔曼·戈林”第1装甲师。以这两个师为中心,还编成了“大日耳曼”装甲军和“赫尔曼·戈林”装甲军。
“大日耳曼”装甲军1945年1月12日实力(4):
“大日耳曼”装甲师:45辆“黑豹”
“大日耳曼”重坦克营:15辆“虎”
“勃兰登堡”装甲步兵师:45辆“黑豹”(1月20日数据)
“大日耳曼”强击火炮旅:35辆强击火炮和70倍炮四号坦克
“大日耳曼”团第2坦克营:15辆四号、23辆70倍炮四号坦克(1月20日数据)
“大日耳曼”团第1坦克营:2辆“虎”
“赫尔曼·戈林”装甲军1945年1月12日实力:
“赫尔曼·戈林”强击火炮营:10~15辆四号坦克歼击车
“赫尔曼·戈林”第2装甲步兵师:15辆“黑豹”坦克
“赫尔曼·戈林”第1装甲师:40辆“黑豹”坦克
虽然装甲部队被大幅削弱,中央集团军群总兵力仍有58万人(包括99700名步兵)。装备有1346辆战车。所辖野战炮部队共有469个炮兵连,连同步兵单位的重武器,总计有8200门火炮和迫击炮(5)。除了正规军,东普鲁士地区的纳粹党头子科赫另外组建了20万人的国民突击队。他和他手下的党棍们还动员大量居民充当劳工去修阵地,可国防军对这些阵地的质量和地理方位都不甚满意。
尽管如此,几个月以来,德军还是利用东普鲁士和波兰北部的老式边防阵地、庄园和大型居民点的石质建筑,在150~200公里纵深内修筑了7道防区和6个堡垒式据点,另有13个古老但却坚固异常的要塞。其中,又以马祖里湖区以北和西北,以及柯尼斯堡前方的阵地最为强固。纳粹党棍们扬扬得意地向居民们吹嘘着工程量数字,以此安定人心。而事实上,和东线战争以往那些仓促挖掘的野战工事相比,不停不息修筑了近半年的东普鲁士阵地群,到处是明碉暗堡的混凝土工事和墙壁厚得炮弹打不穿的老城堡和老炮台,的确很有些“固若金汤”的感觉。
为莱因哈特提供空中掩护的是德国空军第6航空队,有1051架飞机。不过该航空队同时也掩护A集团军群。稍晚些时候,第6航空队组建了专门的“东普鲁士”航空司令部(以第1航空管区为基础),指挥的兵力包括:第4航空师,第51战斗航空联队,第12、18、27高炮师。
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事实上掌握着制海权。特别是拥有大型战舰的第2战斗群。3月28日前,“舍尔上将”号袖珍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等重型舰艇一直为东普鲁士的陆军提供火力支援。这一海域由布尔夏迪海军上将指挥的波罗的海东部司令部负责。还设有东普鲁士海上警备司令部,沿岸有大量海军基地部队,装备有大口径海岸炮。
为了突破德军阵地,俄国人按惯例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兵力兵器。60%的步兵师被部署在突破地段,还在每公里正面摆上200~230门火炮和迫击炮, 20~25辆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主攻部队大都人员充足,装备精良。
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第28集团军为例,该集团军用以主攻的是近卫第3步兵军(近卫第50、54、96步兵师)。其中近卫第54步兵师共有6893人,有3个步兵团(各团人数为分别1671、1674、1668人)。所辖各步兵连平均有85人。全师共有218挺轻机枪、110挺重机枪、54门82迫击炮、16门120毫米迫击炮、35门45毫米炮、6门76毫米团炮、20门76毫米师炮、12门122毫米榴弹炮。还配备了13辆76毫米自行火炮。连同加强单位,近卫第54步兵师可以得到340门火炮迫击炮的支援,还有第77独立重坦克团的21辆“斯大林-122”型坦克(6)。
向东普鲁士纵深推进的苏军坦克
东普鲁士战场,攻入德军筑垒阵地的苏联步兵
第28集团军与第5、39集团军一道,构成了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主攻军团,当面是劳斯大将指挥下的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的中路第9军(第286、548、551、561师)一部(第561师),和右翼第26军(第56、69、349、549师),以及南侧,霍斯巴赫将军指挥的德国第4集团军所辖第41装甲军一部。劳斯的预备队只有第5装甲师。霍斯巴赫在贡宾嫩地区拥有“赫尔曼·戈林”第1装甲师。第41装甲军还管辖着第505重坦克营(36辆“虎王”,其中34辆可用)。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最重点的目标,是防守因斯特河与贡宾嫩之间的德国第26军。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试图从此处24公里宽的狭窄地段撕裂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与南侧第4集团军的联系。为此还准备了三支后续部队:近卫第2坦克军预定在战役第二天投入第5集团军地段,第四天又将投入近卫第11集团军和第1坦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