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人
佐藤一斋先生(1772—1859,江户时代的著名儒学者)认为,用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印象来判断一个人,是最准确的。他的著作《言志录》里有这样一句话:“第一次见面时的印象,多半无误。”
我认为,一斋先生说得很有道理,大家都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和一个人交往得越多,你对他的判断也就会有太多的信息,从而出错的概率也就越高;而初次见面时,因为不带任何感情因素或偏见,就算对方有伪装的痕迹,也能识别。
古代先哲孟子的观察方法则是看人的眼睛,他在《孟子·离娄上》中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孟子认为,一个人要是心术不正的话,他的眼神就会游离不定;而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眼睛就会和蔼清澈,这种判断人的方法也是相当准确的。只要细心地观察一个人的眼睛,就能大体上知道他是正是邪、是善是恶。
《论语·为政》中也说:“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对别人的第一印象,斋藤先生用观察法,孟子提倡看人的眼睛,这些都是很简单的方法,而且大致也不会错,然而要真正去认识这个人物,或者说想真正去了解这个人,这两种方法还是不够的。这里就需要孔子的方法,即上述的“视”“观”“察”。
“视”和“观”,虽都是“看”的意思,但“视”只是单凭肉眼看其外形,而“观”则更进一步,不仅看外表,还要看其内在;不但要用肉眼看,还要打开心眼去看。也就是说,孔子在《论语》中所教导的人物观察法,首先是从一个人表现在外的行为来判断其善恶正邪,进而是仔细观察他的行为动机,然后再是进一步观察他的用心所在,在生活上追求的是什么,这样,才能看出他的真实人品,即使他想掩盖也掩盖不了。
无论一个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得如何正直,假如其心术不正,就绝不能说他是一个正直的人,这只是因为他有时可能有意不做坏事而已。又假如一个人所呈现的行为也善良,心术也纯正,但其追求的却只是安逸享乐的生活,那他则很容易陷入诱惑之中而意外地做出坏事。所以,行为、动机和追求三者不能全部正当的话,就很难说这个人完完全全、自始至终是个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