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章 比赛倒计时
寒武纪乐队的阵容固定下来,主唱:长军
节奏吉他手:英杰
贝斯手:小五
鼓手:阿旭
我:主音吉他手。
五个人的寒武纪乐队,终于成为了一只拳头。
“我们得有个参赛的样子,歌曲、设备都要更新,还有,形象。”长军把一张日程表拍在桌子上说,然后指了指正在吃东西的小五。
小五终于放下了零食。
日程表上的时间触目惊心,我们一周要进行三次左右的排练,学校的综合厅是指望不上了,英杰打开他那台大脑袋电脑,在一堆欧美、日韩情色电影网址中,找出了一个广告:专业录音棚、排练室,满足您的排练需要,每小时30元,学生半价。
这家名为13排练室的地方距离学校很近,我们五个骑着自行车背着乐器一路飞奔,排练房在农科院院里一个小平房,从外面看,这里倒更像是一个黑网吧。一个30岁左右的瘦高男人光着上身出来,英杰忙凑上去,递过一支烟,然后笑着叫他刘哥。
那男人打量了我们一下,翻着墙上的预定记录簿,“寒武纪,3个小时,45块钱。”
我们交了费,老板打开了一扇门,里面有一个调音台,一台电脑,屋子里墙壁斑驳,地上露着红砖,我特意看了一眼墙上的记录簿,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扭机(扭曲的机器)、挂盒(挂在盒子上)、脑浊、军械所……
“丫不是吹吧,他咋不写唐朝呢。”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我竟也学了一口京片子,一脸不信地小声对英杰说。
“嘿,人家还真不是吹,你知道他是谁吗?”英杰一脸神秘笑吟吟地问我。
“谁?李延亮?唐朝老五?长得也不是这模样啊?”
“屁,军械所乐队知道不?他就是军械所乐队的主音吉他手,刘立新!”
我震惊了。
军械所,这个名字绝不陌生,相反,是如雷贯耳。
在一般人心里,中国摇滚只有唐朝、黑豹,可是那是主流摇滚,也就是地上乐队。而真正代表中国摇滚声音的,往往是这些地下乐队,军械所乐队,被为“中国潘多拉”,绝对是中国力量金属的代表。在老家时,我没少听老宋他们几个吹嘘,而且我在老宋擦屁股仅存不多的几份摇滚杂志中,看过军械所的介绍,现在想来,照片中的吉他手的确就是面前这个男人。
我的轻狂一扫而光,这小而破旧的排练房也因为这个名字而变得金碧辉煌。
刘哥带我们走进里面的排练室,四周贴着隔音棉,一面墙的大镜子,方便乐手观察调整自己的演出姿态。墙角立着两组LANEY、百威的音箱,中间则是一套珍珠的套鼓,设施不算新,却很齐全实用。我们接好乐器,刘哥调了下音量就关门出去了,像我们这样的乐队,他没什么兴趣欣赏。
长军试了试话筒,示意开始。阿旭敲了三下鼓棒,我在第四拍进入,各声部乐器按部就班。在这样相对封闭昏暗的环境中弹琴,声音很聚拢,我们竟然排练很轻松、舒服,一些灵感上的东西不经意就流露出来。
长军闭着眼,唱了他新写的两首新歌,《消散在梦中》和《荒岛》,词曲俱佳,我很难想象这些歌曲是出自长军之手,我一直认为,叫“长军”这名字的人,更适合从事一些物流、建筑之类的工作,就算写歌,也应该写那种“大力出奇迹”“磨剪子戗菜刀”,只是当时的我却忘记了,人没有决定自己第一个名字的权利。
“也许有些人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这是天赋!”阿旭赞同我的想法。
从排练室出来后,阳光正好,我使劲吸了一口气,心情十分愉悦。那种音乐的满足感,让我整个人都变得特别开心畅快。
刘哥正在门口翻着一本杂志,我过去和他聊了起来。我以前在杂志上年过,军械所乐队的几个重要成员都来自内蒙古,刘哥也是,和我也算半个老乡,我和他聊起家乡,果然他看我的眼神多了些亲近。而后,13排练室成为我们乐队的常驻之地,在这里排练,创作,和一些知名的地下乐队也渐渐熟识,想不到,我们的地下摇滚之路,就在刘哥这间破败的平房里正式开启。
猛然间想起,我的摇滚生涯,好像就离不开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