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激创法散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语言知识课与语言技能课的互补关系

专业课中有一部分是跟语言有直接关系的,如语音、语法、词汇、修辞、汉字等。这些课跟学生学的语言技能课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就存在着一个二者如何互相促进的问题。这里提出一些意见。

语言技能课上出现的语言知识,与语言知识课是不同的。人们常常抱怨语言技能课的语言知识不系统,因而说它不科学,进而把这一点作为评价语言技能教材优劣的标准。其实这样说、这样要求是不公平的,因为语言技能课上的语言知识,是按照交际的需要、逻辑的顺序、难易程度安排的,对于这类课程来说,只有这样安排才是科学的,才是符合学习规律的。比如语言技能课的语音训练,一般是从音节开始,声韵调不能分开,即使要教哪个声母或韵母或声调,也是声韵调作为整体出现的;而汉语语音学则往往是按先韵母系统,再声母系统,再声调系统的顺序讲的。如果一定要把语言项目按照语言知识的顺序安排到语言技能课中,那就违反了语言交际训练的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

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知识需要不需要系统化?对某些学生来说,如将来要从事汉语研究的、要做汉语教师的,当然需要系统的语言知识,但这应当是到了一定学习阶段的事。只有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汉语,对汉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才有条件学习比较系统的语言知识。也就是说,语言技能课涉及的语言知识,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课的基础。语言知识课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在语言技能课上学过的知识,二者不能脱节。语言知识课应该起到加深学生对学过的汉语知识的理解的作用。在我看来,这才是开设语言知识课的真正目的。

这点道理是很清楚的,但清楚了道理不等于就一定能够自觉地进行实践,还得创造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我想这个原则就是在语言技能课上充分利用学生在语言知识课上所接触到的语言知识,启发他们运用语言知识课上所学的系统的理论,去回顾、观察、解释他们已经接触过的语言现象,使之深化、系统化。这是一个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而后指导他们在新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这里我们从具体操作上就语言知识课的上法提出几点建议:

1. 教师的举例尽量从学生在语言技能课上接触到的他们所熟悉的语言现象中寻找,经过教师对语言规律的讲解,使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啊,原来是这样。

2. 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根据已经学得的语言知识,去观察技能课的语言材料中的语言现象。比如讲的是某一种修辞项目,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指定的一课或几课课文中找出例子。当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如有的老师在讲了语音修辞之后,布置学生去从广告中发现语音修辞的运用,就是很好的做法。课内课外可以结合起来。

3. 有些事情可以通过预习让学生做。比如某个语法现象,可以让学生先从学过的课文(教师可以指定)中找用例,课上检查,引导学生讨论。这种做法最容易引起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由于学生是有备而来的,是他们事先思考过的,再经过课堂上的学习,就会加深印象。

4. 教学要有针对性,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全局如此,局部也是如此——一个语言项目中也有难点。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难点或者经常出错的地方来设计自己的教学,一是要抓住重点。语言知识课给外国人讲,应该把重点放在用法上,而不是在术语、定义上打转转。二是要抓住汉语的特点。比如语法上,汉语主语的话题化,动词和宾语之间复杂的语义关系等都是外国学生比较难理解的,语言技能课上一般不讲这些,或者是有意回避,只要学生知道什么意思就行了,在知识课上就不能回避了。为了突出汉语的特点,必要的对比是有效途径。比如语音上汉语中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对立比较突出,而英语(举例说)清浊音的对立比较突出。这样一比较,就使学生了解不能把汉语的不送气音发成浊音。

以上几点,都是举例性地提出的几点建议。只要把语言技能课和语言知识课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具体的操作,人人可以创造,这是一个很开放的领域。

(原载韩经太主编《教学督导的实践探索》)